“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作为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应是每一个公民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高尚所孕育的基本内涵。那些从烽火中走出的英雄,那些从艰难中走出的强者,那些从平凡中走出的不平凡的人,我们深深地敬佩他们。他们是我们追求高尚的榜样,尽管我们无数次对自己说,要向他们一样把道德准则铭记于心,但我们往往因为忽略了身边发生的小事而忽略了道德。我们杂志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则故事。上海一所名牌大学,一场演讲即将开始。主讲人是一位已在大洋彼岸卓有建树的老学长。当他准时进入阶梯教室时,听讲mba的青年中只有八个人准时到场,其他人一如既往姗姗来迟,以至超过预定时间二十分钟后主持人才得以宣布演讲开始。演讲非常精彩,掌声不时响起。行将结束时,老学长向主持人和全场听众要求:请允许他再延长两分钟。此时,他把准时进场的八位听讲者请上台,然后出示了自己的机票,他讲了两件事。其一,由于开讲时间的推迟,他已经延误了航班,不得不推迟了返程的时间,并且取消了在那边的两个约会;其二,有同学递条子要求讲一讲读mba如何“入门”。他说:“mba和其他所有现代学科的‘门’就建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请向这八位同学学习,更加信守‘时间合约’,努力使自己今后的每一次约会都能够准时进行,你就进入了现代工商管理之‘门’!”老学长最后的演讲,在mba学子中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诚信之重,重于九鼎,重于千金,重于五岳。古今中外,多少有为之士为了一个许诺,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铭记在党旗下曾许下的誓言,这也是对“诚信”二字最基本也最深刻的理解。那么,何为诚信呢?“诚信”的基本内容是诚实、信用、信任,即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同时信任他人。中国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世代相传的一种优良传统。两千多年前,先圣孔子在《论语》一书中提到“信”的地方有15处之多。他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假如不守信用,那就不晓得他今后还会有什么作为。他还说“民无信不立”,把诚信提到关乎国家兴亡、社会兴衰的地位上。但如今,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诚信传统的国度,正面临着严峻的诚信危机。市场上,假冒伪劣猖獗。财务方面,虚帐假帐、拖欠赖逃盛行。“三角债问题”困绕着全国金融,银行贷款无法回收,只好求助于保险,甚至不敢发放贷款。一些企业商家通过财务欺诈,发现不讲信用可以带来“利润”,但这种短期行为最终害人害己,给国家、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在发达国家,虽然他们的信用体系比我们完善得多,但是仍然难以逃避诚信危机。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公司的造假丑闻使今年美国经济损失达370—420亿美元。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最发达的经济体系之一,尚且发生几百亿美元的资产流失。那么中国,用仅仅数十年的时间,发展一个没有先例可循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缺失诚信,若发生如此巨大的资产流失,我们能承受吗?鉴于此,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历以宁、吴敬琏等强烈呼吁,全中国应该行动起来,重建信用体系,打造“信用中国”。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一体系包括建立、健全个人的、企业的、政府的信用档案。同时,全社会的失信惩治机制也正在形成。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及信用报告查询分系统、北京“红盾315”信用记录网站等信用档案已经建立,个人或企业若有不良的信用记录,将被列入“黑名单”,从而使个人或企业的一系列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频频碰壁,迫使人们确立信用观念。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当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只能期望,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地继承“诚信”的优良传统,树立“诚信”的道德准则,为打造信用中国添一块砖加一块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