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范文大全»文秘知识»会议发言稿»在全区科级干部培训班上的讲义提纲(社会稳定)

在全区科级干部培训班上的讲义提纲(社会稳定)


关于维护社会稳定问题
——在全区科级干部培训班上的讲义提纲

同志们:
按照课程安排,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课,我要讲的题目是:关于维护社会稳定问题。
维护社会稳定,既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在发展中维持社会稳定的问题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必须直面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它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尤其显得重要。说起“稳定”,无论是从事这项工作的,还是不从事这项工作的,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这至少说明两点:一是社会稳定与每个人、每项工作都息息相关,二是我们对稳定工作的重要性有着共同的认识。这些都是我们做好稳定工作的基础。但是,真正做好稳定工作,仅仅有这些肤浅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做好新时期的稳定工作,要求我们从全局的、历史的角度,全面把握维护稳定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加深对维护稳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总结社会稳定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工作中自觉服从服务于稳定大局,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就是我选择这个专题,力求达到的主要目的。
下面,我就围绕“维护社会稳定”这个主题,结合宏观和微观的社会稳定的形势,联系我区实际,借此机会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同志们一起学习、研究和讨论。主要讲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居安思危,正确认识当前维护稳定工作形势;
第二,追根溯源,深入探询影响社会稳定的根本原因;
第三,把握大局,深刻理解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第四,结合实际,科学确立维护社会稳定的标准;
第五,强化措施,努力打造“苏鲁边界平安区”。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
一、居安思危,正确认识当前维护稳定工作形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国为争夺生存空间和有限的资源所产生的摩擦和征战时刻都在不同的地区上演,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讨论一个区域的社会稳定问题,就必须考虑大环境的影响和小气候的左右,有助于我们全面的认识所面临的稳定工作形势。
(一)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苏联解体以后,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代表的东西方对抗的两极格局结束,现在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众多的经济强都想与国美国分享在欧亚地区的主导权,国际大环境在重新洗牌,国际形势更加不明朗,超级大国间的明争暗斗,使得地区间的摩擦和争斗时刻都在进行,大大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冷战结束后,原来被两极格局掩盖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界和资源纠纷问题纷纷暴露出来,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在全世界各地发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相继发生了苏联解体、波黑内战和车臣战争、中非共和国内乱、利比里亚与危地马拉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南联盟等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短短的几年里,就相继发生了“9.11”恐怖事件、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和数以百计的地区冲突与恐怖事件,等等。这些尽管是在和平与发展占据主流的前提下发生的,但是足以说明我们生活的地球还很不太平。
(二)隐蔽战线斗争尖锐复杂。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总体形势很好。但也要看到,中国仍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隐蔽战线斗争尤为突出:
在境外,总的来看有三点:一是“法轮功”活动十分猖獗。目前“法轮功”活动已扩展到64个国家和地区,有练功点1300多个,并在境外成立了法轮大法联盟;二是“法轮功”邪教组织已彻底沦为西方反华势力的走卒,西方反华势力对“法轮功”邪教组织进行了全方位武装,美国专门为李洪志批地、拨款建立基地,改造明慧网,并拨出专款给其作为活动基金;美国还专门为“法轮功”组织配备了高级顾问,帮助其出谋划策。“法轮功”组织在国外建有自己的电台、电视台、新闻社、报刊和100多家网站,租用国外通讯卫星,不断进行反动宣传;三是“法轮功”与民运、藏独、疆独、台独势力沆瀣一气,已成为分裂中国、企图颠覆中国的“五毒”之首。
从国内看,“法轮功”活动一直未停止过。一是“法轮功”非法宣传品的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仅去年第三季度,我省就收缴“法轮功”非法宣传品18万份。二是利用ip电话反动宣传和攻击鑫诺卫星等事件不断。8月份,枣庄、聊城两市就先后接到“法轮功”反动内容的ip电话22000余次。去年8月、10月,“法轮功”多次攻击我鑫诺卫星。10月15日,在我“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实况转播时,鑫诺卫星受到“法轮功”非法信号攻击达18分44秒之久。三是“法轮功”杀人等恶性事件还时有发生。2003年5、6月份,发生的浙江苍南“法轮功”痴迷者陈福兆系列杀人案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四是当前,农村邪教问题比较严重。从全国范围看,有些地方邪教活动相当严重,并威胁到基层政权稳定,一些邪教的非法活动屡禁不止。如实际神也称东方闪电,发展迅速,地下活动范围及全国除两藏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就我省而言,去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立“法轮功”案件1058起,破获1105起(含积案),抓获违法犯罪分子1489人;共破获“世纪神”等各种其他邪教案件207起,查处、制止邪教活动242起,涉及10334人,其中查获邪教骨干1029人。
从我市看,邪教活动较为频繁。近期,我市发生了多起“法轮功”分子向党政机关打恐吓电话的事件。峄城区的还发生了一起“法轮功”分子在人民币上书写非法宣传内容进行散发传播的事件。
从我区看,“法轮功”顽固分子仍在伺机进行破坏活动。自1999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全区上下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处法”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牢牢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特别是2001年以来,全区没有一名“法轮功”分子赴省进京滋事,区内没有发生一起“法轮功”分子非法聚集事件,实现了省委无进京、无插播、无滋事的“三具确保”工作目标,斗争形势越来越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大环境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散发“法轮功”非法宣传品事件还时有发生。去年5月8日,我区西苑小区、小康一村等地发现了大量的“法轮功”分子散发的传单;9月8日又发生一起“法轮功”散发非法宣传品事件。其他邪教也趁机抬头。邪教“世纪神”在我区有一定数量的信徒,已成为影响我区社会政治稳定的隐患。去年6月3日和12月12日,我区就发生二起利用邪教“世纪神”破坏法律实施案件,有4名邪教分子被我公安机关抓获。另外,我区通二省连五县,时常会受到周边地区邪教分子的骚扰影响和渗透。
上述情况表明,随着斗争的发展,“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出现一些新的动向。如果说与过去比,面上形势相对平静的话,也与“法轮功”邪教组织为谋求与我长期对抗而转入地下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预测,经过一段时期的蛰伏后,“法轮功”非法活动很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境外“法轮功”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将会进一步加剧,省内“法轮功”等邪教分子也必将继续想方设法与我进行周旋。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把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推向深入。
(三)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多发。当前,企业破产,兼并改制、集资融资、农民负担、职工下岗、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等社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增多,对全区社会治安稳定构成了较大威胁。去年以来的信访数量虽然减少,但问题仍然不少。去年,全区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01件起。比去年同期减少91起,下降31.1%。其中来信83件,同比减59   件,下降36.8%,来访118起1360人次,同比起数减少  32起,下降20%,人数减少225人次,下降14%。在群众来访中,集体访77起1309人次。同比起数增加10起,上升80%,人数上升14.9%。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要求解决劳资、福利、就业安置方面的53件起,占信访总数的26.5%;二是各类纠纷、刑事申斥案件20件起,占总数的9.8%;三是检举揭发类信访案件60件起,占信访总数的29.7%;四是拆迁、建设、环保、土管方面的19件起,占总数的9.6%;五是反映计划生育、文教、卫生方面的22起,占总数的11.1%;六是农民负担、工农关系方面的27件起,占信访总数的13.3%。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信访(主要是市直部门)尤其是城市集体访仍然比较突出,在77起集体访中,有53起发生在区直部门,占集体访总数的69%。主要反映企业“三拖”和就业安置等问题。这些集体访主要表现为规模大、频率高、情绪激、解决难度大,已成为我区信访工作的重中之重。(举例)
当前,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无论是农村、城市,还是工厂、学校,都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由此引发的各类集体上访闹事事件呈增多趋势,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是,当前群体性事件规模增大,行为方式趋于激烈,组织化倾向日趋明显。突出特点: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往往是合理或不合理要求与错误行为方式、多数人的过激行为与少数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交织在一起,使事件呈现复杂化。许多集体上访人员情绪激烈,时常采取过激行为,如堵塞厂企大门、冲击党政机关等。大多数群体性事件都经过一定的酝酿期,并由一些有影响、有一定实力的人物幕后操纵,以组织老人、妇女到机关、厂企门前静坐、堵塞交通、非法游行等方法施加压力,呈现出明显的组织化倾向。有理控告的比重越来越大。除少数人无理取闹外,绝大多数是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并且得不到及时圆满解决的情况下,才聚众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施压,不少参与者懂得法律,行为上注意掌握分寸和火候,施压的力度越来越大。矛盾向深层发展。在许多群体性事件中,往往是由一些群众对个别基层干部不满、对某项具体行政行为不满、对某些执法人员不满升级为对政府、对干部阶层、对执法机关怀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起大的事端,影响社会稳定。
(四)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仍然居高不下。多年来,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狠狠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遏制了刑事案件的上升势头,有效地维护了全区社会安定。去年以来,全区共立查刑事案件    起,发案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但是,重大刑事案件仍然多发,且暴力化、组织化和智能化的特点日趋明显。(举一些案例)。对于当前的治安形势,总的评价是四句话;大局基本稳定,形势相当严峻;有利因素很多,关键在于工作。
就全国来说,案件总体数量增长过快,尤其是衡量社会治安形势有说明力的重要指标——重大案件增长幅度过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重大案件每年不足5万起,到1993年猛增至53万起,现在又上升到160万——170万起(全部案件),而且增长的势头难以扼制。就全国而言,1998以前,城市犯罪以农村多。1998年之后,农民犯罪越来越突出,至今达70%上下。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三中全会后,1979——1984年,是农民收益最多的年份,人均收增长率为15.5%;1985——1988年,降为5.1%,1989——1991年,再降为0.7%,后来加升到3%左右。农民犯罪大幅度上升,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别较大以及城市生活的辐射有直接关系。另外,全国农村有2亿余劳动力,有1亿农业人口流动到城市,有的已经就业,但户口未解决,身份不明确,无法安居安心,管理不好,有的也会走向犯罪。八十年代末期,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九十年代经济出问题,很可能就在农业上。邓小平同志虽然指的是经济问题,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出现问题,势必要影响社会其他问题,社会治安首当其冲地包括在内。
对我区而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趋向大体与全国一致,有着共同的发展规律。总的看,我区刑事案件的发案率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20%左右。从年均发生案件的数量上看,1990年至1996年平均年立案150起,1997年至2000年平均年立案630起,2000年至2003年平均年立案700起,数量逐年成倍增长,居高不下。从批捕数量上看,1990年至1996年,年均逮捕100人左右;1997年至今,年均逮捕150人左右,呈明显增加趋势。从案件的构成上看,1990年至1997年,强奸和拐卖人口犯罪突出;1997年至今盗窃和抢劫案件大幅上升,约占全部案件的60-70%左右。以上这些数字充分说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应是重中之重。
(五)安全生产形势严峻。2003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3起,死亡777人;发生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115起,死亡1732人,同比增加1起、39人。这些数字触目惊心,安全生产的形势日趋严峻。我区区、镇两级所属矿山企业共计13家,年产原煤130万吨、石膏100万吨。去年全区尽管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但是,从多次安全检查情况看,存在的隐患仍然不少,有些至今还没有整改到位,建筑、消防、交通事故多发,去年全区实际发生各类交通事故  起,死亡  人,重伤  人,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二、追根溯源,认真查找影响稳定的根本原因
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当前存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大多是和社会转型这种大的背景分不开的,是在社会快速发展、新旧体制转换、利益格局调整过程中,各种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结果。矛盾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法律等各个层面,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转变,一个是社会转型,一个是经济转轨。所谓“社会转型”,就是指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在发生系统化的、大规模的、带有根本性的变化过程。主要包括:政治体制的转型,如民主政治的逐步推广、国家机构职能的转变、管理行为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等等;社会结构的转型,如利益结构的重新调整、各阶层社会地位的改变、新兴阶层的出现等等;社会供给体制的转型,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的物质产出和分配方式的变化、社会福利、就业体制等方面的改变等等;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型,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转型所带来的这一系列的转变,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改革开放的新思维、新举措与传统观念、传统做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碰撞,成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政治转型中,先后实施了党政分开、简政放权、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农村基层政权制度改革等等;在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公社社员变成农民群众,企业工人(国营工、集体工、合同工、临时工)统统变成了企业职工、职员,失去工作的就是下岗工,厂长变成了经理、老板,新出现了资本雄厚的阶层,就是民营业主,等等。这些变化不光是称谓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分配方式和社会结构层次的改变。这些年,多数人感觉变化最大的是社会供给体制的转型,在机关和企业原来可以享受的一些福利待遇现在都没有了,房子自己买了、看病不报销了、退休金该成养老保险了,企业发工资不按工龄该成记件的了,等等。所有这些变化最终都会在人们头脑中产生不同的反映,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由于诸如此类的复杂原因,当前人们确实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心态。社会成员在改革中受益的程度有多有少、时间有先有后,甚至少数人可能暂时要做出某些牺牲,因而也就造成了人们心态的不平衡,有的甚至产生失落感,由这些都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根源。
(二)经济体制转变产生的不稳定因素。改革开放前,在计划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主要通过政府计划,实行统包统分。不管企业是否需要,国家每年都强制安排大量人员进入企业,造成企业一个人干的活分给两个人甚至多个人干,人浮于事,缺乏效率。现在发展市场经济,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减员增效”是一个重要途径,难免会出现失业下岗现象。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会淘汰一些企业,使部分职工离开了原来的岗位。随着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调整,必然会带来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一部分职工就要分流。现在的分流不是过去计划经济下的调配,而是自谋职业,在新的岗位确定之前,部分工人实际就处于下岗失业状态。另外,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保障的覆盖面少、社会化程度低、社会保障基金征收困难、缺乏制约手段等问题。由于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发挥不了社会保障功能,致使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措施不能完全落实到位,这部分人就成为困难群体,社会就产生了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不同的社会群体收入差距的加大、城乡社会水平差距的加大,造成了社会心态的不平衡,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基层基础薄弱造成的不稳定因素。我国在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wto规则,还面临着政府管理方式的调整。而政府管理方式的调整,不会一蹴而就,法制建设和市场秩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漏洞,一些问题乘虚而入,对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产生影响。另外,部分基层政权组织软弱涣散,行政管理和社会调控能力不强,维护社会秩序和调节社会矛盾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在研究制定和出台一些改革措施时,没有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人民群众的心理承受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致使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政策不理解,对深化改革的措施不支持,在社会压力大、情感难以接受时,便集体上访,向党委政府讨说法。现加上有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讲权利多,讲义务少,只看个人、眼前和少数人利益,不讲集体、长远和大局利益,致使党委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难以贯彻执行,使一些矛盾久拖不决,时间长了酿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三)全民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弱化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多年来,一些地方狠抓经济建设,放松了对民众的基础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和农村的基础教育。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3月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的所说:“十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改革开放,确实让一部分农民富了起来,但同时应看到,大部分农民并不十分富裕。特别是在偏远山区,仍有少数农民还未脱离贫困。辍学生当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是因家庭贫困造成的。二是超负荷的学杂费。长期的投入不足,使许多农村中小学陷入困境。学校无法创收,只好依靠学生的学杂费维持生活。这就势必增加了各种学杂费。三是升学率低。由于各方面原因,农村教育仍然相对滞后。升学无望使许多学生不愿继续上学。四是课业负担重。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和片面追求升学率,使许多学校超课时、超作业量运行。一些学生对学习望而生畏。他们中的一部分不堪重负、厌学弃学。五是读书无用论。由于就业困难和教育与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使许多农村人有了“考上也不分配,分配不了学了知识也用不上”的观点,使读书无用论迅速在农村传播开来。农村基础教育落后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农民综合素质低、就业能力差、社会矛盾多,这个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就象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滞后带来的严重后果一样难以估量。我们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新的道德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旧的道德观念还在依靠惯性运行,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感到无所适从,导致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加,为社会带来了大量的、长期的不不稳定因素。
(四)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等具体问题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增多,主要是农民,大量流向了城市。据统计,全国农民进城人数为1.4亿,山东省1500多万,我市大约10万人,我区也有3万人左右。城市中长期形成的城市市民就业的广泛垄断性,限制和排斥了农民就业。农民自身的素质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相当一部分成为无业者,基本的衣食住行无法保证。一些人本来想脱离农村到城里致富,没想到却成了新的城市贫民。而城市中的某些政策规定对流动人口的发展也存在一些实际限制。目前城市中的一些政策和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流动人口与城市的冲突和磨擦,其中有一部分人以越轨或犯罪行为谋取生活资料,或发泄对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的不满。我国社会的财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贫富差距有加速拉大的趋势。中国老百姓长期习惯于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根深蒂固,而现实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就成为不稳定的潜在根源。再加上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观念日益受到挑战和破坏,它对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如见义勇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而现在见义不为的现象比比皆是。另外治安管理的投入机制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也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高智能、高科技犯罪增多,而政法机关由于资金、设备所限,在很多方面无法施展必要的防范和打击手段,严重影响了维护稳定的工作效率。
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社会稳定,是中国一切进步的首要条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保证。
(一)没有稳定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社会动荡不安,不仅无法进行改革和建设,而且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毁掉;不仅“小康”、“富裕”化为泡影,而且可能导致多民族国家的分崩离析;不仅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受害,还会危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全中国人民的强烈企盼和不懈追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哪个时期社会稳定,哪个时期经济和社会事业就会快速发展;反之,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辛亥革命以来到建国前夕,政治腐败、列强入侵、战火不断,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条件无法保障,生产力急剧下降,何谈发展。建国后到上世纪50年代国家政局相对稳定,生产力迅速恢复;接着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政治运动连续不断。关于“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同志评论说:“‘文化大革命’耽误了十年。如果加上从一九五七年开始的‘左’的错误所耽误的时间,总的算起来应该是二十年。”这二十年“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文革”时期,世界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许多国家抓住机会,加速发展,中国却没有很好地抓住这一机遇。事实证明,包括“文革”在内的这些政治运动,严重迟滞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正因为有“文革”等社会混乱的教训,我们党才有了“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的认识。
对于我们区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平安是发展的前提,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是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的关键。只有创造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群众创业的积极性,才能广聚生产要素、广招天下客商。可以说,没有平安的台儿庄,就没有发展的台儿庄、繁荣的台儿庄。过去,我们营造了持续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了坚强保证,也为台儿庄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去年省委工作会议和市委全委会议结束后,我们进一步提升了发展目标,确立加快推进由人口小区向经济强区跨越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把台儿庄发展得更快更好,首先就要维护好、发展好社会政治稳定的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越是政治经济形势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居安思危,越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维护稳定工作,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二)没有稳定的环境,人民群众就难以安居乐业,维护群众利益就是一句空话。平安是小康之基,人民之盼,发展之本,也是公众的一项基本权利。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担负起确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平安是小康之基,人民之盼。如果我们不能创造平安的环境,老百姓就没有安全感,投资者就没有信心,发展就没有保证。维护全区的社会稳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是民心所向、民愿所盼、民意所求,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最直接的体现。去年以来,我区提出建设“苏鲁边界平安区”,目的就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问题,建设平安社会,为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安全的社会环境和向上进步的社会风气,让人们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生活环境更加改善,实际上就是保障公众的安全权力,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和迫切要求。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没有稳定的环境,各级领导干部就难以聚精会神抓发展。大家都知道,哪个地方出了乱子,不但那个地方的百姓遭殃,当地的各级领导干部也是穷于应付、深受其扰,再大的事、再急的是都要向后放一放,难以集中精力抓中心工作,有多少大好机遇在平息混乱局面中丧失。可见,保持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执政为民的首要条件。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江泽民同志强调:“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对于处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在全球动荡、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国内社会大变革时期,维护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稳定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持社会稳定,从而取得了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江泽民同志,自担任总书记起,就非常关注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始终从政治上提出和处理社会稳定问题,反复强调“唯有稳定才能搞好经济建设”。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他强调指出,没有政治稳定,社会动荡不安,什么改革开放,什么经济建设,统统搞不成,要“坚决排除一切导致中国混乱甚至动乱的因素”。他说:“基本路线不变,社会政治稳定,有了这两条,我们就能够不断地胜利前进。”随着改革的深入,稳定问题更被提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经过反复推敲、认真研究后,l994年1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一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要求全党同志都要认清这个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党的十五大上,他进一步强调“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进入新世纪,处在新阶段,面对新任务,党的十六大把“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肯定下来,并且提出了“三个倍加”的政治要求和殷切期望,使全党同志更加重视稳定问题,更加自觉地做好稳定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逐步深化,对稳定问题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1995年9月,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江泽民同志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第一个重大问题提了出来,并深刻论述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强调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多么好的规划、方案都将难以实现。”因此,要善于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此,党的十五大、十六大都进一步加以强调,维护稳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四)没有稳定的环境,我们就难以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树立新的发展观”的要求。新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的心理承受程度。胡锦涛在同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政权建设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维护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扎扎实实地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真正担负起确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在深化改革中,要坚持维护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实现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统一,坚持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的统一,坚持改革的总体谋划、统一部署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统一。要坚持依法办事,坚持按政策办事,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维护社会稳定,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提出了新时期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方向,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五个统筹”、“五个有利于”的发展观、改革观后新的稳定观形成的核心体现。
多年来,正是因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那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生过的,“因变而乱、因乱而退”的恶性循环,在中国并没有出现;正是因为人们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社会稳定,才有了今天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时移势易,改革有了新的任务,发展有了新的目标。作为改革发展的前提,做好稳定工作,必然要有新的内涵。在今天,以人为本抓稳定,与时俱进抓稳定,以激发社会活力为目标抓稳定,是新的稳定观的必备“要件”。
四、维护社会稳定的标准
围绕“苏鲁边界平安区”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维护稳定的奋斗目标是:推进依法治区,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与发展,促进“三大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建设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法治环境和优良的投资环境,把台儿庄建成苏鲁边界社会治安形势最好的区,构筑“发案少、秩序好、环境宽松、服务周全、外商放心、群众满意”的安全宝地,打造“平安台儿庄”、“法治台儿庄”、“诚信台儿庄”的良好品牌。具体目标是:
一是刑事案件发案率低,破案率高。到2005年底,全区92%的村、社区城乡基层单位常年不发生刑事犯罪案件,各镇(街)不发生在全国、全省造成重大影响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案件和涉黑涉恶团伙犯罪案件。
二是治安案件少,社会秩序好。充分发挥政法机关、安全监督机关、信访部门等职能部门作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基层群防机制,逐步建立起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积极预防和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坚持“五抓”,即抓准、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根本,维持良好的治安秩序,使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5%以上。
三是基本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能及时化解。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政法部门,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要沉着冷静,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的症结,抓住主要矛盾及时化解,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保持社会稳定。
四是畅通信访渠道,实现依法有序上访。要通过畅通信访渠道,宣传信访条例,逐步做到依法有序上访,要通过各级各部门扎实的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变上访为下访,把上访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五是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不发生各类恶性事故。我区是能源和建材基地,资源型城市的特点特别是煤矿、石膏矿多,这就决定了事故隐患多,需要我们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
六是市场秩序好,树立起诚信台儿庄的良好形象。要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舆论监督手段等,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综合整治,要强化投资主体诚信意识,强化全体市民诚信意识,努力营造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平等竞争、诚实守信良好局面,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
七是社会政治安定,指挥、协调和应急机制健全。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扎实、有效,确保不发生进京赴省滋事事件,确保不发生非法聚集事件,确保不发生电视插播事件,确保不发生极端事件。
五、研究对策,努力打造“苏鲁边界平安区”
去年10月,周永康部长来山东视察时,提出要充分发挥山东良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努力建设“平安山东”。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张高丽书记、韩寓群省长多次作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最近,省委、省政府又专门作出决定,提出用三年时间,在全省集中开展建设“平安山东”活动。今年2月1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加快“平安山东”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对“平安山东”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建设“平安枣庄”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的战略举措,2月19日,我区召开了加快建设“苏鲁边界平安区”动员会,区委陈书记对“苏鲁边界平安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区综治委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这就是我们做好新时期维护稳定工作的基本遵循。
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按照“围绕发展抓稳定、抓好稳定促发展”的原则,建立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依法调节各类经济关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把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具体地讲,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确保社会稳定。建立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就是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在具体工作中,要强化“五个机制”建设。
1、强化领导机制,真正把维护稳定工作放到压倒一切的突出位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本辖区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要坚决落实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切实把“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抓落实的责任制真正落实到维护稳定工作的各个环节。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维护稳定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切实解决基层“有人干事,能干事”的问题。
2、强化责任机制,严格落实维护稳定的奖惩制约制度。认真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维护稳定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继续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信访目标责任书》和《“处法”工作目标责任书》等形式,层层分解工作任务,量化指标,定期进行检查,年终进行综合考核评比,兑现奖惩。要认真落实“一票否决”、重大危害社会稳定问题责任查究和黄牌警告制度,对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工作失职、渎职,致使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责任查究,该黄牌警告的,实行黄牌警告;该“一票否决”的,坚决给予“一票否决”,并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3、强化协作机制,构建维护稳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不得把本单位、本部门的矛盾推向社会,不得把本级应该处理的问题推向上级,该镇(街)解决的不能到区(市),该系统或部门解决的问题,不能推到区里解决。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协同有关部门,切实担负起维护稳定的责任。要健全完善综治委成员部门联系帮包制度;加强司法调解和审判工作,依法调处各种矛盾和纠纷,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逐步纳入法制轨道;对治安落后部位和突出治安问题,要实行定期排查和滚动治理,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要运用行政、经济及法律手段,预防和妥善鼾群体性事件。
4、强化群防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维护稳定的良好局面。大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基层的管理、控制能力。加强镇(街)综治办和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组织建设,健全机构,配齐配强人员,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作用。加强治保会、调委会、治安信息员队伍建设,根据城市社区、农村和企业的不同特点,建立和完善新形势下群防群治的组织形式、工作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平安镇(街)”、“平安村(居)”、“平安镇(街)”、“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群防群治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
5、强化保障机制,为维护稳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发扬“三舍得”(舍得拿人、舍得拿钱、舍得拿精力和时间)精神,重视和支持维护稳定工作。要把治安防范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解决。积极探索社会化的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解决群防群治所需经费,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和个人适当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逐步建立一种齐抓共管、共同受益的机制。
(二)超前防范,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群体性突出事件的发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能否依法妥处置,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它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及时发现和消除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一是切实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在机关、企业、村居中设立维护稳定信息员,大型企业在成立维稳办、落实相应的工作激励机制,以便及时获取信息,及时处置。二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把集中排查与经常排查结合起来,特别是做好敏感期、全区统一规定的每年2、3月份和8、9月份的集中排查调处活动。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镇(街)社会矛盾排查调处中心的作用。四是拓宽基层信访渠道,健全相应工作网络,强化依法信访。继续推行领导干部和政法“五长”定期接访制度。使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2、下大力解决当前比较突出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三拖”、困难群体救助、农民负担、干群关系等问题,防止因这些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各级领导机关还应克服官僚主义,关心群众疾苦,大力加强信访工作,变上访为下访,认真对待和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实际问题,为群众的投诉、求助提供方便畅通的正常渠道,慎重出台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对待的每一个举措,都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讲明道理,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把工作做细,把好事办好。
3、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一是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到统一指挥,协调行动。二是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要及时赶赴现场,面对面的做群众工作。认真负责地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化解矛盾,平息事态。三是坚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决不能发生殴打或流血事件。
4、坚持教育疏导原则。凡群体性事件,宜疏不宜堵, 宜散不宜聚,要通过说服、教育、劝阻和疏导,使群众尽快离开现场,防止因方法不当激化矛盾。要正确处理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与多数群众的关系。对不明真相的群众,要坚持说服教育为主,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辩是非,及早觉悟。对别有用心、蓄意制造事端的幕后操纵者和实施打砸抢烧的违法犯罪分子,要坚决依法严厉打击。
5、制定周密的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预案。 制定预案要充分考虑到群体性事件的复杂性,把预案研究的周密细致。要特别注意在预案中明确有关领导和部门在处置工作中的分工和责任,完善处置工作机制,关键时刻能拿得出,用得上。要做好现场的调查取证工作,为群体性事件的事后依法有效处置和打击工作提供依据。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为经济发展搞好服务。发展经济,是全党的中心任务,是全区的工作大局。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中心意识,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发展搞好服务,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1、进一步强化服务观念。全区各级政法和行政执法部门要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增强服务观念,主动克服就安办案、孤立办案的做法,切实把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和为检验工作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  把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统一起来,开阔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措施,结合工作实际,找准着力点,选好突破口,要结合政府工作提速和效能监察工作,切实兑现各项服务承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全力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2、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在巩固规范文件清理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加强法制建设,把改善投资环境纳入法制化轨道,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欺行霸市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创造规范、有序、公开、公平部分的市场环境。三是加大对企业周边治安秩序的集中整治,严厉打击“三强”、“五霸”、合同欺诈和垄断经营等违法犯罪活动。
3、切实加强经济领域的执法行为。依法审理涉及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的各类案件,保证企业法人和投资者人身权利不受侵害,保证企业和投资者经济利益不受损害,保证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加强民事、行政审判工作,依法化解民事纠纷,调节经济关系。严格依法审理企业改制中的纠纷案件和破产案件,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严格依法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和涉农案件;严格依法审理金融纠纷案件和股票证券交易纠纷案件。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严格行政执法,规范和引导市场主体守法经营,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
(四)坚持打击与防范相结合,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整体推进,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抓“三基”(抓基层、抓基础、练基本功)促“三化”(网络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思路,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实现长治久安。
1、深入持久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要建立健全“严打”斗争的经常性工作机制。特别对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抢劫、抢夺、盗窃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多发性犯罪,要集中力量快侦快破,对犯罪分子依法予以严惩。继续认真排查和集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后进部位。
2、大力加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在城区,充分发挥110社会联动的作用,各各种力量统一组织起来,实行全天侯、全覆盖的治安巡逻;在社区,充分发挥社区警务、治安联防、保安服务和物业管理等组织机构的作用,加强值班巡逻,看楼护院。在单位内部,健全内保组织,充实保卫力量,逐步实行职业化保安服务。在农村,继续实施“为每个村居班子培养一名法律大专生,为每户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的“两个一”工程,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推行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
3、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加强对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的管理,坚决防止发生重大涉枪、涉爆、投毒案件和中毒事故。加强对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的管理,防止发生群死群伤等重大恶性事故。加强交通安全检查,防止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专项治理,坚决杜绝各种重大安全事故。加强对暂住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防止重复犯罪。
4、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从长远看,扭转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出路在于治理青少年犯罪。现在青少年犯罪占犯罪总人数的70%(我区略低一些),已成为犯罪主体。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有途径是综合治理。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学法、用法的自觉性,要做好闲散青少年和有轻微违法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加强对计算机网吧、游戏机房、录像放映厅等场所的管理,提倡有益的,取缔有害的,打击违法的,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从根本上和源头上减少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