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范文大全»文秘知识»会议发言稿»构建和谐管理理念,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管理理念,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管理理念    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科学的管理出高效益,这是作为校长必须意识到且努力实践的管理信条。管理是实践而不是单纯的理念,管理是行动,而不是表面的了解与协调。如果一所学校只有一流的设施,有较高水平的师资,但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那也不可能有一流的效益和质量。优质的学校之“优”表现在许多方面,而不可或缺的是必须具有优质的管理。只有牢牢抓住这一点,才能使学校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得到发展,赢得社会的美誉。目前,我校正朝着创办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的目标奋进。要想引领学校继续向优向强发展,创建师生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和谐校园,作为校长就必须在管理上创新,在管理工作中做到统揽而不包揽、果断而不武断、参与而不干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人、财、物的合理配置,使教育教学资源和谐利用,达到管与理的和谐,从而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提升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一、以人为本,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主体意识与精神的弘扬。其本质是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在教育管理理论中,管理行为最后分为“抓组织”和“关心人”两大类。前者是以工作为中心,管理者为了工作,既制定了制度、规定了任务,又明确了职责;后者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下属的意见,注意下属的感情和问题等。而成功高效的管理应是这两种行为的统一,既“抓组织”又“关心人”。这就需要校长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时刻体现人文关怀,用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两条线,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教师和学校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作为新时期的校长更应是富有浓郁的人文关怀气息和社会责任感的。校长的人情味既是一种政治修养成熟的标志,更是一种与教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具体体现。

共同的目标——事业的凝聚力

目标激励是根据工作目标来引导、激励和规范员工行为的一种动力,是教职工们能主动、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与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目标激励也不能只停留在过去上好课、完成教学任务的传统作法上,而是充分地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树立主体意识,增强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意识,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作为校长,在组织制定学校近、远期规划上就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从教师的日常工作起,再回到教师工作中去,把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将治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每个教职工的意愿,使每个教师个人得到发展的同时又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对此,我提出:“在管理好学校的问题上,每一位教职工都有权利发表意见”。鼓励教师依据学校及上级有关规划、指导,参与制定学校的目标、计划,提出可行性意见,对教师提出的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和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思路和工作方式,积极加以引导并表扬,鼓励教职工对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力争使每一个教师充分了解学校每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并将它和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责任激励——竞争的凝聚力

责任激励就是把竞争引进教师队伍建设,造成一种既富挑战性,又有一定群体压力的情景和氛围,促使教师始终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岗位责任意识,可使工作积极性和效果明显改观。同时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在全校范围内创造一种竞争奉献的氛围,强化教师对自己职责的意识,激励和鞭策教师敬业乐业。如学校开展的“结对子”的岗位责任培训,要求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师“结对子、拜师傅”,用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来感染新教师;用年轻教师的大胆开拓进取精神来激发老教师,促进老少共进,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情感激励——领导感召力,情感融洽力

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人员严以律已,廉洁奉公,以身作则的榜样行为是无声的号令,是最有说服力的。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激励教师更积极、更忠诚地投入到工作中,其次,大力弘扬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教育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教师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每一个教师有使命感、荣誉感。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承受的压力相当大。作为一校之长,必须设身处地地替他们着想,多方关怀,减轻或转移他们的压力,让他们以较好的心理状态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除了注重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的交流,也十分注意和普通教师的沟通,经常找出机会和时间主动与他们沟通。到不经常接触的普通教师那里,微笑问候,关心一下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感谢他们。同时,对每一位教师取得的一点成绩或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威廉 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在工作中,校长给予教师最真诚的认同和肯定,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学校领导的重视,被重视和被认同的感觉一定会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工作激情,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教师们的激励是多方面的,物质利益是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具实效的激励因素,也是做好队伍建设的保障之一。在学校管理中,校长不仅要注意在目标、责任、情感上激励教师,还需要把物质激励和以上三方面的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的作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激励、尊重、肯定,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发展,在学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校长,要体现“以人为本”,就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从多方面多渠道发掘促进教师做好工作的因素,让教师们愉快、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二、建立和谐发展的管理目标,落实和谐发展的管理制度

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使人的各种因素真正得到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是要把教育的和谐,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的管理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制定各项管理计划,落实每项管理行动,完成每个步骤,最后实现管理目标,从而提升办学水平。但任何一项管理,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就犹如游戏没有规则,一切都乱了套。学校的管理更是如此。既要体现以人为本,也要有法可依,使大家自觉履行对教育的义务和职责,产生“硬管理效应”。特别是新课改全面推行以来,原来的一套常规管理制度已有很多不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已势在必行。2005年1月,学校召开了七届一次教代会,学校依照相关教育法规,通过了包括教育、教学、科研、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财务、课堂、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200余项,覆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教学过程、教科研管理上提出了具体的运行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保障了学校管理的统一,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好了制度上的准备。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学校管理不仅要根植于学生、根植于教师、根植于课堂、根植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还有很重要的一项是就是要为师生们提供一个优美、整洁、舒适的校园,加强师生对学校的留恋和热爱;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艺术教育、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是我校创建品牌学校的切入点,也是我校目前的特色,但要想将特色变成品牌,学校就要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征,自己的校园文化。

目前,我校的硬件设施在全市达到了一流水平。但校园“文化气息”和育人的“氛围”还不够浓。因为学校整体建设还未完,与华凌的搬迁协议还未履行完,学校的标志文化、校园绿色文化、雕塑文化还在规划建设之中;学校的有声文化(校园电视、广播)和无声文化(校园网、校报校刊等)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学校要想有跨越式发展,还必须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大力开展教科研工作不仅有助于教师们关注教改动态,吸收各种新成果、新思想,积极投身于教改实践,更有助于教师们端正教育思想,做不断更新自我的终身学习者。教师们由于边学习、边工作、边研究,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研素质,而且提高了教育质量,形成良好的教风、校风。

因此在日常管理中,作为校长不仅要注意学校硬件的建设,还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致力于教科研的实施,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出一种民主、宽松而又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五、树立服务理念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其实也是服务者,为教职工服务,为学生服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他们的个人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新时期的学校管理理念,就是要转变观念,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家长的要求就是我们的任务,社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教育是一种服务,从远处着眼,它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增强国家和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从近处看,就是直接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学生。

创建和谐校园需要有新的管理模式,现代学校管理更应如此,惟有和谐的管理,才能达到人、财、物的和谐配置,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师生创造性的迸发,才能实现教育目标、过程、结果的和谐统一。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