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础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既是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重要职责,也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县委牢固树立起“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大事、要事、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事”的工作理念,以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为目标,以解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为工作重点,精心安排,强化措施、完善机制,下大力抓农村党建工作,实现了“能管好事”、“能办成事”、“能真理事”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全县上下构建起促进农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机制。
一、围绕“有人管事、能管好事”,建立用人机制
新形势下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突破,必须建立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素质过硬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实现有人管事,能管好事,真正实现好、维护好、落实好农民群众的利益。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上,我县本着“选好、教会、管住、用活”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用人机制,实现了干部队伍的风正、气顺、心齐。
1、拓宽思路,选准用好。“农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 “支部叫得响,关键在班长”。建好班子,选好支书,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的关键,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因素。工作中,按照选准人、选好人、选能人的标准,开阔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打破界限,广开门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建立起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一是认真坚持“两推一选”、“两推直选”的办法,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公开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党员进入村党支部。二是不断完善回请、下派的办法。对村班子老化、弱化、无人管事、管不成事的村庄,通过回请在外工作的人回村任职,从乡镇下派有经验的脱产干部进村任职的方式,带动村班子,培养新人。三是积极探索选派、兼任的用人方法。对于无人可选,选不出人的村庄,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通过公开考选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公开选拔村支部书记。通过建立联村党总支,从强村选人兼职弱村支部书记。通过几种方式,有效解决解决“怎样选人、如何选准人”的问题。
2、搞好培训,提高素质。农村党员干部作为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推动者和落实者,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只有做到政治上立场坚定,思想上与时俱进,能力上高人一等,服务上要周到全面,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群众。为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在农村干部中间我们提出“向素质要战斗力 ”的口号,以把党员培养成村致富能人,把农村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培双带”活动为载体能力,灵活多样地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培训。充分发挥县乡党校的作用,每年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培训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管理等内容的集中培训。全县投资1千万元,建立起覆盖全县村庄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利用现代化的传媒,对农村党员群众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点对点的分散培训。依托县、乡、村三级科技示范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农村科技大王”的实践经验、专业技术人才的理论优势和现场手把手的传授优势,面对面地对党员干部进行实用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全县60岁以下的农村党员中,80%以上的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50%以上的党员户成为科技示范户,30%的村成为科技致富示范村。
3、激发内力,永保先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只有激发出活力,才能为群众做出表率、干出样子,当好榜样,才能团结群众、带动群众、影响群众,做到永保先进性,确保党执政基础的长久稳固。为激发农村党员的责任意识,我们推行了践诺责任制,村干部任前向群众公开做出承诺,签订践诺责任书,每年组织村“两委”成员对照承诺内容进行述职,由群众评议,并将评议成绩与村干部工资奖励挂钩。开展了以“树立好思想、发扬好作风、掌握好本领、创造好业绩、发挥好作用”为主要内容的争创“五好”党员活动,开展“十星级党员”评选活动。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实行党员联户,建立党员帮扶机制,通过推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建立起表彰激励和自我纯洁机制。通过一系列制度,激发了党员干部一必一意为民的热情,争先恐后干事的激情,脚踏实地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二、围绕“有钱办事、能办成事”,建立保障机制
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抓住发展经济不放松,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群众的增收,实现农村的和谐持续快速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好有钱办事、能办成事,才能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1、抓调整,增强“有钱办事”的实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级发展上,必须做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要找准路子,选准突破口。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毫不动摇地走特色化路子,坚定不移地搞好结构调整,坚持因地而宜,因村制宜,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特,坚持走优质、高效、生态的发展新路子,在全县农村形成了林果、苗木、黄瓜、花生、灵芝、大蒜、畜牧等十多个产业群,并以此为龙头,延长产业链条,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较好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实现了“小富”。
2、抓民营,拓宽“有钱办事”的途径。民营经济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农村走向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快速发展、富民强村的支柱。在农村“小富”的基础上,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现农村经济增长的跨越的突破口,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借助内力寻求突破,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出台鼓励政策,制定奖励措施,按目标高定位、招商高层次、发展高速度、质量高标准的原则,通过自身优势扶持一批,抓好典型辐射带动一批,招商引资兴建一批,使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幅在15%以上,集体经营收入三万元以上的村每年增幅在10%以上。
3、抓服务,构建“有钱办事”的平台。搞好服务,是实现有钱办事的落脚点。村集体通过政策性、生产性、经营性服务,构建起“有钱办事”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群众的增收,村集体经济的壮大。通过政策性服务,把党在农村中的政策,贯彻实际工作中,用政策的引导群众致富,利用政策的优惠帮助群众致富;通过生产性服务,推广新技术,改善基础设施,为群众增收奠定基础;通过经营性服务,售后服务,及时掌握信息,搞好产品增值。在搞好服务的同时,村集体也通过抓社会化服务、盘活集体资产等方式,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进一步提高了有钱办事的能力。
三、围绕“有章理事、能真理事”,建立起约束机制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实现规范、有序、统一,真正实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必须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持之以恒地做到有章理事和能真理事。
一是建立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村基层党组织民主化建设必须有制度作保障。我们制定了《村级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从村务公开的形式内容,党支部、村委会职责和议事制度,党员群众议事制度、财务管理、民主评议村干部、村规民约等八个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力求每件事都有章可循,并坚持推行“五有十全”即:“墙上有制度、会议有记录、议事有地点、公开有专栏、资料有档案;村级组织健全、负责人齐全,议事会健全、议事记录齐全,党员干部评议制度健全、评议记录齐全,政务、财务制度健全、公开记录齐全,理财小组健全、签订手续齐全”。通过抓村级制度建设的规范化,做到了依法建制,以制治村。
二是完善决策程序。在村级重大事务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每一项决策都真实地反映群众意愿、表达群众心声,代表群众的利益。坚持保证群众的事前选择权,事中的参与权和事后的监督权,坚持和发挥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级重大财务支出评议等一系列的决策办事程序,做到透明决策,阳光理事,减少误解,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
三是规范村级管理。在村级管理上,大力实施“五项规范”:规范了村级领导体制和组织设置,理顺村级组织关系。加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明确细化村“两委”职责分工。大力提倡交叉兼职,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最大限度减少干部职数;规范村级议事和决策程序,强化村级民主自治管理。重大事项的决策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规范村级干部的管理,切实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严格控制享受固定补贴的人数;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着力解决村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村村建立公开栏,村里的重大事项、财务收支及群众关心的事情及时进行公开,内容真实、全面;规范村级民主理财。村村成立了由群众代表推举的,由党员、村民代表、村会计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定期审查村里的收支帐目,对村里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通过推行“五项规范”,优化发村级班子,减轻了农民负担,形成了文明、和谐的新风。
四是积极探索创新。村级班子的管理 是动态的,是一个常抓抓常新,不断创新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持之以恒地抓。着眼于为扩大先进村数量,在全县推行了联村自治的新路子,以先进村、强村为龙头,通过强弱联合,以强带弱,发挥先进村的影响力、带动力,努力扩大先进面;着眼于减少后进村,坚持不懈地治理整顿后进村,实行倒排次序、定期销号,推动后进村转化升级,不断缩小后进面;着眼于上下联动,开展了部门帮村包户,结对扶贫,发挥部门优势,开展五五帮,“帮人员、帮项目、帮技术、帮信息、帮资金”,切实解决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推动班子升级、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