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一、认真总结,充分肯定全市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2004年,是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社会蓬勃发展的一年,也是全市环保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及全市环保战线上广大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困难,乘势而上,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环保任务,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工业污染负荷加重趋势得到遏制。根据“十五”规划及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全市进一步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采取污染物总量控制、处理生态污水、防治面源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关停“十五小”、“新五小”等一系列环保举措,有效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污染物入河量减少,部分河流水质明显改善。2004年,*河、*河水质均为ⅴ类,水质与上年相比有所好转。*河、*河、*河出境水质达到ⅳ类,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二)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得到加强。全市以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为抓手,遏制工业污染反弹,多渠道推进污染源达标,深化了工业污染防治。通过专项行动,80余家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受到查处,20余家企业进行了二次治理和再达标工作,治污意识、治污能力和治污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三)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在以**生态示范县为龙头的生态建设基础上,启动了建设“生态**”这一战略工程,初步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完成了中长期生态建设规划编制。各县区充分发挥生态建设的经验带头、经济资源结构等优势,积极推进“十镇百村千户”生态建设规划的实施,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环境得到保护。(四)环保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去年,在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上,把健全环保工作机制作为推动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进行了部署,通过一年来的不断健全、完善,机制带动作用逐渐显现。各县区、各有关部门执法力度加大,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和政协监督,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这些机制的效率已充分体现在“生态**”建设的开局起步、环境违法行为的协查协办、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生态宣传、产业项目管理等各个方面。(五)“十五”规划稳步推进,污染防治能力逐年增强。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十五”计划,一批从根本上破解工业污染防治难题、提升污染防治能力的重要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十五”计划项目开工率、运行率、投资率及污水处理收费率明显提高,重要行业尤其是造纸行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通过“两区”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质量已明显改善。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环保工作的成效和成果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环保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环保的预期目标尚未实现,人民群众还不够满意。一是水环境污染问题还相当突出。目前,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超过水环境容量。大部分河流水质尚未达到治理的要求。工业污染仍然严重,污染反弹屡禁不止,企业违法排污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重污染行业的污染仍占较大比重,城乡生活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明显增加。二是企业治污设施老化,能力建设投入明显滞后。由于部分企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治污设施陈旧,治污能力弱,直接导致超标排放。全市造纸、酒精、酿造、制药行为每年废水排放量仍占全市较大比重,给环境治理带来很大困难。一些大的治污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地方配套资金没有着落,治污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建设进度,“十五”计划拟定建设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进展不快,目前还有2个尚未开工,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收费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正常运转。三是运转高效、规范顺畅的治污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相关部门治理污染的步伐和措施不够协调,职能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中各个层次和环节有效的监督与奖惩机制尚未建立。四是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不够。环保执法还不到位、违法成本低、守法意识差、执法难度大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超标直排和偷排偷放的违法现象的处罚和制裁强度不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环保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在新的形势激化出新拿一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面上矛盾不断加大。传统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模式是一种高耗能、污染大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经济的发展是以一定程度的环境损耗为代价的。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天然的矛盾,我们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发展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是需要一定程度物质基础的,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应的客观要求。就我们国家,特别是我们市这样一个工业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市而言,全面实行低能耗、高环保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显而易见不具有全面现实性,也是不符合我市发展客观实际的。当前,我们最突出的矛盾是如何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如何摆脱落后,实现崛起,发展成为了时代最强烈的呼声和第一要务,这样,势必也就造成了我们既要走新型工业道路,又要切合实际地在国家环保要求标准发展传统工业,污染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仍将存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将进一步加大。二是环境保护的形势越来越紧,越来越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保护的呼声和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从宏观上来看,国家、省对环境保护工作要求非常高,态度非常坚决,尤其对待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提出了硬性考核标准,下决心把环保工作抓好。环保工作也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压线,一丝不能放松,一刻不能懈怠。国家和省对环保工作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通过严格目标考核,减小环保容量、开展专项行动等手段和措施,要求严格环保工作标准,明确环保责任追究,加大环保工作检查、督查力度,环保工作形势趋紧。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自暴自弃,随波逐流,看到问题和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环保工作面临的机遇,乘势而上,勇敢地接受挑战,进而战胜困难。当前党和国家把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污染防治工作水平,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任务,摆上一个重中之重的首要位置。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制约发展和环保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快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环境治理的步伐,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污染问题。去年10月,国家专门在蚌埠召开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对治淮四省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确提出了“五个重视”,强调要更加重视科学发展、重视环境综合治理、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重视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体系,更加重视规范企业和政府行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党中央和国务院如此重视环境保护,如此花大力气地抓环保工作,对于我们做好环保工作来说,是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握好当前环保工作的总体形势,以时不我待和舍我其谁的紧迫感、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抓住时代赋予环保工作的机遇,迎接环保工作面临的挑战。要立足当前,坚定信心,调整完善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工作计划,推进环保步伐和保障措施,把环保工作的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三、突出重点,改革创新,进一步做好今年各项工作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能否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直接关系到“十五”计划目标任务的实现,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十一五”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启动。(一)进一步突出重点,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造纸、酿造、制药、制革、印染、化工等污染严重行业的治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严重污染的企业实行更为严格的淘汰制度。2005年,国家要在淮河流域全面淘汰石灰法制浆工艺,关闭年生产能力达不到一定规模的化学制浆、黄板纸、废纸造纸、酒精和淀粉企业或生产线。对重点地区要进一步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政策措施,提高污染排放控制的要求。为此,对已经做到达标排放、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高的企业,要实行技术改造,调整生产工艺,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削减污染排放量。符合条件的有关项目,抓住机遇,筛选项目,加快申报,争取纳入国家给予贴息和补助的大盘子。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都要按照技术起点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原则严格把关,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规,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做到增产不增污直至增产减污。严格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要按照环境容量和水资源保证能力,对污染源排污量进行分配核定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所有新建项目,都应符合水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对不能按计划完成排污总量削减任务的县区,禁止新上增加排污量的项目。(二)切实推进“十五”计划的实施,做好“十一五”计划的编制。随着国家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中央将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建设资金补助的比例,支持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收集管网建设。各地也要相应增加投入,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把管网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保证城市污水能够集中处理,保证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能够发挥作用。国家今年将加大环保建设资金的拨付力度,提高污水处理征收标准,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良好的地区将给予额外奖励,这样我们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是个利好和契机。希望建设进度慢的地方要抓紧工作,促进淮河流域“十五”计划内重点治污项目的开工建设和运行。对待建的污染项目,要抓紧进行核查,合理调整项目规模、建设标准和工艺技术,节约建设资金,争取早日开工。对在建的项目,要抓紧进行复查,尽快解决影响建设进度的问题,确保建设“三同时”。对已建的项目,也要抓紧进行检查,及时排除影响正常运行的各种问题。要结合“十五”的实施,尽快筹划编制“十一五”环保规划,规划的编制既要结合我市实际,针对当前和今后一段环保工作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突出现实可操作性,又要把握全局,实现规划的长远性、可持续性,体现出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要跳出环保抓规划,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以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工作的和谐发展。(三)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生态市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省的战略部署,充分认识到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生态市建设与做好环保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市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抓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抓好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控制工业污染,要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同时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要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宿州,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要把实现生态文明作为生态市建设的努力方向,要加强宣传教育,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总的来说,生态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一思想抓落实,明确责任抓落实,健全机制抓落实,“一把手”要切实加强对生态市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相关部门要把生态市建设的目标要求纳入本部门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以扎实的工作措施推动我市生态市建设尽快启动,尽快上台阶。(四)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环保专项行动是国家、省抓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全年要继续开展好环保专项行动,以专项行动为抓手,切实做好各项环保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对去年以来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集中整治,切实加以解决。在去年严查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违法建设项目的查处力度,对没有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经投产的,要依法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在建的要立即停建,限期补办手续,通报批评,经审批后方能继续建设;对没有通过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擅自投入生产的,依法予以处罚并停产治理。严厉查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特别要加大对土焦的取缔力度,巩固取缔成果,坚决防止死灰复燃。对逾期未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特别对小选矿一律依法取缔、关闭,有关设备就地销毁,严禁向其他地区转移。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对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对擅自停止使用治污设施并超标排放的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予以处罚,并责令停产整顿,未经环保部门验收,不得恢复生产。对废弃危险化学品未做无害化处置的企业,一律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监管力度,确保正常运行。加快垃圾处理厂建设步伐,清除垃圾污染及其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对违反环保保护法律、法规的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利用招商引资、整顿经济秩序、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等活动出台的限制、阻碍环保执法,违规减免排污费的规定、办法和做法,一律予以纠正。对拒不纠正、包庇纵容环境违法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部门、单位有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五)坚持创新,健全环保工作机制。继续建立完善环保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各级政府在重大经济活动和招商引资中,要按照环境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及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从宏观上实施环保准入制度,国家建立环境质量状况与投资环境公告制度,对没有完成水质目标的城市,通过媒体,向社会及投资方进行风险提示。环保应做好环境容量核准,发展部门尽快确定有悖国家环保产业政策、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筛选,立足市情,实施“以新带老”,坚决落实“三同时”制度,切实扭转重审批、轻监管的局面。二是建立、健全环境质量考核制度。要建立完善对地方政府及其负责人的环境质量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和领导政绩考核体系。今年,市政府将重点组织对县区水污染防治计划完成情况、污染总量控制及跨界断面水质达标情况进行考核。各地各部门要对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认真开展自评,迎接省级检查。三是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建设的新机制。努力探索践行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市场的道路。借鉴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建设和运营经验,调整和推行合理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和标准,力争年内调整到位;在建污水处理项目实行项目法人招标制,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投资运营主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污水处理厂建设。四是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宣教教育,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引导和监管作用。提高公众的环境权益意识。直接涉及群众利益的经济活动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采用听证会、论证会或公示等,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及时查办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公布污染单位和处理结果。(六)切实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只能加强,而绝不能放松。各地各部门要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本着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认真落实治理污染的重点任务,努力促进各项目标的实现。各级政府要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坚持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同志具体落实,完善目标责任制,突出重点,并将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要实行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以建设“生态市”为主线,统揽环保工作全局。发展改革、财政、建设、水利、农业、科技、国土资源、林业等各有关部门都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通过抓试点,抓项目,抓循环经济,抓清洁生产,切实将工业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寻求新突破,各级环保、经贸、计划、林业、财政等部门紧密衔接,有效配合,对一些重点项目,分类指导,全程跟踪做好服务。各类企业要加强管理,科学治污。各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依法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执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自觉做到达标排放;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产品生产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产品的环保标准,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治理污染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自行处理污染物,也可以由污染者付费,运用代理制和委托制的方式进行治理。全社会要积极参与,强化监督。开展多层次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要更多地公布城乡环境质量、企业污染治理和政府环保工作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和改善对淮河治污情况的报道和监督。各级政府部门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和政协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同志们,新的一年工作任务已经明确,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实现“****”,创造秀美家园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