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来,xx县职教中心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县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本校发展实际,坚持以文化经营学校理念,夯实内功,科学管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各方面都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扎实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同时,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县领导指示,结合县城规划,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经济、美观、实惠、实用、耐用”的原则,克服资金不足困难,采取教职工义务劳动、施工单位垫资等办法,投资100多万元对校容校貌进行了美化改造,对学校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具体有:投入4万元,拆除旧伙房;投资20万元,建成透视墙340米;投资25万元,硬化操场、道路、院落6000余平方米;投资20万元,粉刷楼体外墙11000平方米;投入5万余元,购置钢化玻璃篮球桩、高档乒乓球台等体育器材;投入35万元,配齐餐厅餐具、餐桌。同时,还绿化土地2500平方米;制作标牌“发展职教、服务民生” ,8个每个4平方米左右的霓虹灯大字,在教学楼顶向北树立。这些工程项目的完工,既完善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了校容校貌,扮靓了校园,提升了学校外在形象,又为建设靓丽县城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实施名师工程和教师职业修炼工程,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促进教学,扎实推进主题教研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教师优质课竞赛、教学课件竞赛、教师示范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形成学习成果共享,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
三、管理工作
学校继续扎实推进各科室、各部门协调联动的全员值班制度,除正常上班外每人每周都有两天全天吃住在校的值班任务。值班人员由带班校领导统一协调指挥,24小时吃住在校,其管理范围涵盖教师工作、学生行为,课外活动、安全保卫等各个方面及环节,实现无缝隙管理,有值班记录和交接手续,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处理各项突发事件,保证了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维护了校园的平安、和谐局面。
四、送教下乡工作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结合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开设养殖、种植、果蔬、畜禽四个专业,现有注册学员1245人,分别在学员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学校设教学点11个,方便学员就近学习。
为保证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学校制定了教学点的管理办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管理规定,对各专业、各班级进行挂牌管理。学校教导处根据各学科特点和学员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保证课程开设科学有序,学员学的扎实有效。各教学点结合实际,采取学生分散进行的实践生产方式,每周一、二、三集中学习理论课或实验课知识,周四、五由专业课教师合理组织,引导学生生产实践,做到“学生分散实践经营,教师合理跟踪服务”。
为保证教学效果,学校除安排了专业能力强,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任教外,还从农业局、畜牧局等单位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方便学员更好地学习知识、学习技术,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
五、学校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校门口设置的十四个不锈钢宣传专栏,开设学校简介、班级管理、师德风范、师生誓言、教育沙龙、艺术鉴赏、学生管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家长学校、办学理念、校务公开、党团活动、报栏等二十多个版块的内容,定期或不定期更换。在开学之初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等活动,每大周一进行国旗下讲话,并组织开展了感恩教育、“红色记忆、火热青春”诗歌朗诵会、体育比赛、征文、手工制作、书法美术作品展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学校形成了文明向上、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六、招生工作
学校召开多次专门会议进行研究、策划招生事宜,利用电视新闻、电视广告、宣传材料、进学校介绍等多种手段进行招生宣传。安排专门人员24小时电话值班,防止丢漏招生咨询信息。同时,采取校领导包学校、教职工包学生的办法,落实招生任务责任到人。招生工作按计划开展。
七、认真开展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
存在问题:
1、学校基础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2、专业师资队伍比较薄弱,需要加强;
3、如何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学校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这是我们的主要目的,需要认真思考。
xx年下半工作思路:
1、解放思想、改革现行的办学模式,加大校企结合、校校结合办学力度,大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巩固老专业,开拓新专业。
2、加强招生工作力度,搞好新生入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做好送教下乡工作。精心筹备,认真实施,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置开发课程,解决农民在生产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抓好安全工作。进一步抓好学生安全教育、校园安全管理、与家长的联系、与各部门的合作、问责和责任追究各个环节,确保师生有一个安定祥和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5、加强评价考核机制建设,推动学校工作又好又快开展。
6、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探索“全人”、“完整人”教育途径。抓好新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大力实施名师工程,搭建名师成名平台,创建名师成名机制,采取多种手段,提升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增强学校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