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提纲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下,我市组织工作高举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围绕争先发展建设经济强市的全市工作大局,抓住中央颁布实施《干部任用条例》、全省三个会议和迎十六大争先创优活动的契机,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服务大局,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抓责任,创特色,建机制,促提高,使各项工作都迈上了新的台阶。现将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深入贯彻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今年,我们坚持把改进作风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联系实际,以完善制度、加强培训、开展帮民致富活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为重点,按照六中全会《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的要求,强化理论武装,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促进作风转变,集中解决一些班子和干部思想观念陈旧、精神状态不佳、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以及窝里斗的问题。
1、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制度。今年一开始,我们就坚持把搞规划、建制度、抓考核作为一项基础性和根本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首先,以运发[2002]16号文件出台了我市“十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调整了市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组成员,建立健全了市县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等项制度。其次,针对过去一些部门和单位乱办班、乱收费的问题,制定了全市干部教育工作规划,建立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分类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体制,实行了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申报审批制度。再次,进一步加强考核管理工作,在坚持实行述学、评学、考学等项制度的同时,建立了组织部派人跟班制度、每日签到点名制度,完善了干部培训档案,明确规定凡缺课三次以上者不予结业。
2、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一是继续抓好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春节过后,在对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市直机关干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县乡两级党校,集中对全市县直机关和乡村两级干部进行了一次六中全会精神轮训。培训中,我们按照中央“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省委“三十条”意见、重点解决“四个问题”的要求,坚持把理论学习与改造主观世界、解放思想、联系群众、廉洁勤政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提高了全市各级干部改进作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开展全市干部wto基本知识普及培训活动。从3月5日至4月中旬,我们牵头并会同市直工委、市人事局、市外经局,采取分期、分批、分类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对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事业单位的中层以上干部,集中进行了一次wto基本知识普及培训,共培训干部15000余人。其中,由市委组织部负责的4期县处级干部和乡镇主干培训班,参训人数达979人。三是对新提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从5月10日至6月23日,我们对全市去年以来新提任的300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分两期在市委党校进行了培训。这次培训,除开设政治理论、经济理论、法律法规、领导科学等专业课程外,我们还邀请了北京部分专家教授举办了专题讲座,让市直重要部门的领导同志为学员现身说法,听取了张小民事迹专场报告,组织学员赴发达地区进行了考察学习。另外,按照全市“十五”期间干部教育规划,为期三个月的领导干部脱产培训班和后备干部培训班已于10月10日在市委党校正式开学。今年以来,我们还按要求完成了52名领导干部调训任务,其中中央党校4人,省委党校48人。
3、开展帮民致富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我们于年初修订完善了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包村包点制度、接待群众日制度,组织市县两级干部建立基层联系点1040个,其中市级干部联系点86个,县级干部联系点954个。正月十六,召开了全市干部下基层工作动员大会,迅速在全市掀起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办实事、解决问题的热潮。闻喜县在全县干部中开展了“理思路、变作风、办实事、树形象”活动;永济市组织千余名科技工作者开展“入村、入企,帮扶人才”活动;稷山县组织800名机关干部下乡攻难关、帮民富;平陆县在乡镇干部中开展了以“进百姓门、知百姓难、谋百姓事、解百姓忧、暖百姓心、帮百姓富”为主题的送富百姓家活动。8月5日,市委又作出抽调市县乡三级干部深入农村开展帮民致富活动的决定,市县两级都成立了帮民致富领导组和办公室,并分批对下乡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9月28日,市委再次召开全市干部帮民致富动员大会,明确提出了帮助农村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帮助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帮助农民开辟务工经商门路,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帮助农村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力争使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明显增多,农民人均收入明显增加的“五个帮助、三个明显”的帮民致富目标,纳入工作责任制和岗位目标,要求下乡干部每月至少下乡5天,每年至少下乡2个月,人人建立《帮民致富日志》,定期检查考核。截止10月15日,市县乡三级6676名下乡干部已全部进村入点,其中市直下乡干部1237名,包村606个。
4、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按照中纪委、中组部《关于改进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意见》的要求,4月初,我们利用20天时间,以作风建设为主题,组织市县两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对思想、工作和作风进行了回顾总结,在充分征求广大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召开了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同时,从思想政治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五个方面,对市县两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2001年度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核。今年以来,我们还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决策程序和机制,建立健全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促进了领导干部的作风转变和领导班子的团结,增强了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二、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由于历史等原因,运城的干部风气一度比较混乱,从县级“三讲”教育开始,我们就坚持把匡正干部风气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民心工程,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使全市干部风气有了明显好转。今年以来,我们抓住市县机构改革的契机,按照“五个坚持、五个不准”的要求,更新观念,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优化结构,进一步匡正干部风气,端正用人导向,努力在全市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层。
1、匡正风气,端正导向,努力营造干部创业干事的良好环境。针对机构改革期间干部思想活跃的实际,我们认真贯彻“五个坚持,五个不准”的要求,坚持用“三假四盲”等用人失察失误案件警示教育广大干部。在具体的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我们从党的事业和运城发展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注重民意,严肃纪律,坚持遏制“跑风漏气、泄漏机密和打招呼、拉推荐票”等不正之风,并适时出台了《市管干部职务任免报批程序和要求》、《关于县(市、区)机构改革期间严格科(局)级干部职数审批程序的通知》、《运城市党政机构改革中领导班子调整配备的原则和要求》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了机构改革调整干部的平稳有序,浓厚了干部队伍讲政治、顾全局、勤于学习、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
2、坚持原则,改善结构,集中进行了三次干部调整。今年一季度,我们坚持统盘考虑,分步实施,拟提拔的县(市、区)干部一般要与市直干部交流,机构改革撤并单位干部优先安排,注重民意和任前公示五项原则。集中进行了三次干部调整,共涉及县(市、区)、市直干部366人,其中提拔220人,平调126人,免职20人。截止4月10日,调整的三批干部全部平稳到位。调整后的13个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由46.5岁下降到44.6岁,其中45岁以下的130人,占到60.7%;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由87.2%上升为98.7%,其中本科生由23.4%上升为29.8%,研究生由1.7%上升为2.4%;妇女干部由11人增加为14人;非党干部由11人增加为12人。调整后的市直行政和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由50.1岁下降为46.9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由83.7%上升为88.5%, 其中本科生由79.3%上升为86.6%,研究生从没有上升为1.4%;妇女干部由36人增加为48人;非党干部由3人增加为6人。
3、突出重点,加快步伐,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搞好县处级后备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结合2000年度考核推荐情况,按每县(市、区)5名、市直各单位1至2名的要求,建起了全市260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名单,数据库建设工作目前正在抓紧进行。今年,我们还把近年来省市组织部门选调到乡镇工作的437名大学生作为重点,加大培养力度,对其中78名重点人选进行一次全面考察,从中选拔出38名优秀干部,建议各县(市、区)委给他们压担子,加长板凳,加快培养,在职数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将这些干部提任到乡镇领导岗位。为了推进县(市、区)领导班子年轻化进程,今年3月,我们在全市开展了一次公开选拔11名35岁以下县处级干部人选工作。全市共有436名年轻干部报名,经资格审查有409人参加了笔试,58人进入面试,34人被列为考察对象。目前,考察工作已经结束,准备进行考察汇报和会议研究。
4、加强管理,有效监督,确保干部选任工作和干部队伍风清气正。结合机构改革,我们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职能,将原干部调查审理科更名为干部监督科,建立健全了举报受理、核查、与执纪执法部门联系通报和资料保管等有关制度,加强了举报中心工作,有效提高了干部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方面,我们结合三次干部调整对干部的推荐、考察、讨论、任命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督,依托举报中心,坚持全天侯值班,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25件,并及时进行了核实处理。同时,加强对下级党委(党组)选任工作的监督检查,先后对新绛、垣曲等县(市)的公开选拔科级干部工作进行了现场监督,对临猗、夏县、垣曲等5个县(市)的12名拟提任人选资格进行了审查鉴定,对市编办、市农业局、市环保局等8个市直单位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进行了跟踪监督。严格职数审批制度,结合机构改革干部调整,对13个县(市、区)和市直50个单位认真履行了科级干部职数使用报批程序,并配合市机构改革领导组办公室对13个县(市、区)科级干部职数配备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在领导干部监督方面,我们坚持“宣讲、测评、谈话、指导、处理”五位一体的工作方法,集中对4名县(市)长和12名市直单位一把手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600余万元。对15名县级干部和11名科级干部进行了回复或谈话,对5起县级干部信访案件进行了核实处理。
三、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全省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会议和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刚一结束,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孟福贵同志立即就传达贯彻会议精神作了安排,经过两周时间的认真筹备,8月21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认真听取了全省会议精神汇报,就贯彻落实工作进行了讨论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会上孟福贵同志还就《干部任用条例》对与会领导进行了专题辅导。8月23日,市委召开全市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会议和全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传达贯彻全省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全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经验,对学习宣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进一步深化全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同志,各县(市、区)委书记,分管干部工作的副书记,组织部长、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研究室主任、干部监督科长,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干部(人事)科长及市委组织部全体干部共5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13个县(市、区)委和市广播电视局、市经贸委还交流了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运城日报》8月25日和26日,分别在头版长篇报道了这两个会议精神,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
2、学习宣传《干部任用条例》。8月21日,市委出台了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的实施意见》,并决定从8月下旬到9月下旬,集中在全市开展一次《干部任用条例》学习宣传月活动。一个多月来,市县两级党委把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对学习宣传活动的领导,在制定实施意见和方案的基础上,相继开展了专题学习讨论活动。9月17日,孟福贵同志还专门为四套班子退下来的老领导和市委政府退下来的老同志作了《干部任用条例》专题辅导。市县两级组织部门都把学习宣传《干部任用条例》列为当前的重点工作,作为“迎十六大争先创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练好业务基本功的重要教材,并采取举办培训班、开展专题辅导报告会、组织知识竞赛等形式,率先掀起了学习宣传热潮。各新闻媒体也都相继开辟专栏、制作专题、拿出版面,加大了对《干部任用条例》的宣传。9月29日,市委下发文件,决定对全市13个县(市、区)在职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市直各单位一把手、市县两级组织人事干部统一进行《干部任用条例》知识闭卷测试,并以县(市、区)和市直各党委为单位,组织代表队,进行《干部任用条例》知识电视大赛,要求县(市、区)代表队员为:县(市、区)委书记或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1名,常委2名,组织部副部长1名,科(股)长1名,一般人员1名;市直各党委代表队员为:县级班子成员2名,科(股)长2名,一般人员2名。10月19日,在各县(市、区)和市直设立14个考场,对全市1200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干部集中进行了《干部任用条例》知识闭卷测试。全市《干部任用条例》电视大赛将在月底进行。
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今年以来,我们结合运城实际,抓住机构改革调整干部的契机,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不断深化全市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坚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今年3月,我们开展了公开选拔11名35岁以下副县级领导干部人选工作。这次公选工作与过去我市连续开展的4次公选工作相比,在一些环节上进行了改进和探索。比如,我们坚持把民意作为资格审查的必备条件,首先对427名报名对象进行了民意测验,凡民意不好的取消考试资格,避免了以往只看重分数的现象。又比如,我们把报名范围扩大到在外运城籍高学历人员中,避免了只把眼光盯在身边,筷子里边拔旗杆的现象。还比如,我们加大案例分析试题份量,除了对人选进行基础知识测试外,又重点进行了情境模拟和案例分析的测试,着重考察人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克服和避免了高分低能的问题。全市13个县(市、区)也抓住机构改革的契机,大力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一年来,全市共有164名科级干部通过公选方式走上了领导岗位。
二是全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2000年我们就出台了《关于对市管干部任前公示的意见》,在全市普遍推行了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今年以来,通过新闻媒体和张榜公布形式开展市管干部任前公示活动11次,公示干部300人。结合干部任前公示,我们健全了问题核查机制,设立了监督电话,组建了联席核查机构,对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快速地核实,有效地确保了公示的质量和效果。目前,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已形成了关心公示、重视公示、支持公示的良好氛围。
三是积极推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和考察责任制。结合三次调整干部,我们对确定的考察对象进行公开预告,要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对考察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计划生育、经济责任、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监督。同时,按照1:3和1:2的比例,对拟任人选进行了差额考察。为了确保考察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我们还在考察工作的一些环节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比如,在公开选拔35岁以下副县级人选工作中,我们试行了考察百分制,根据群众打分、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奖励情况、考察组成员打分,综合对考察对象进行定量评价和排队。又比如,建立考察责任制,用一个考察组一把尺子量到底,对考察组成员实行全程封闭管理,有效增强了考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四是进一步推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市委的要求和实施意见,今年以来,结合机构改革和干部调整,各县 (市、区)和市直单位普遍推行竞争上岗制度,涉及副科级以上职位1632人,通过竞争上岗任职的干部1318人。比如,市广播电视局,过去电视、广播、有线台三台分设,机构重叠,内耗低效,宣传重复雷同。按照撤地设市的要求,盐湖区广播电视局和下设的两个台还要合并过来。面对艰巨的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任务,今年4月,该局从实际出发,对局机关9个科室和下设14个中心的61个正副科级岗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制度,短短19天时间,就顺利结束了五台合并,中层干部调整、机关人员分流和优化组合工作。又比如,市经贸委在机构改革中,采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办法,通过公开考试、答辩和严格考核,将合并的13个部门和单位的61个科级干部精减为32个,确保了机构改革的平稳过渡。
4、进一步加大调整不胜任、不称职干部力度。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实际,制定政策,建立机制,坚持把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作为疏通干部“下”的渠道的有力措施,调整或免职干部134名。其中,因班子长期不团结被免职的县级干部5名,因贿选和重大责任事故、重大经济问题被查处免职的县级干部25名;因经济问题被免职的科级干部17人,因年度考核不称职被免职的科级干部55名,因工作排队末位被调整的科级干部32名。这项工作对全市干部影响和触动很大,促进了领导班子团结,有效遏制了一些领导干部不负责任、不讲纪律、不求上进和告黑状、拉选票等恶习,改善了干群关系,增加了干部队伍活力。
四、创新人才机制,实施人才战略
目前,我市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9.37万人,其中,拥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1.84万人,国家级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家特贴的31人,省级科技功臣2人,省级优秀专家1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50人,市县两级知识分子拔尖人才600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0人,乡土拔尖人才326人,知识分子数量大,科技骨干多,门类齐全,素质较高。今年以来,我们围绕争先发展建设经济强市的全市工作大局,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大胆创新人才机制,不断组织和引导全市广大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显身手、做贡献。
1、改革企业管理体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省国企“三讲”办的要求,从今年3月开始,我们组织全市223个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925名领导班子成员,对学教活动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回查”,并组成三个检查组,对13个市管企业和部分县(市、区)的“回查”工作进行了重点督查。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南风、关铝、永印和芮城、永济、临猗等县(市、区)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研究制定了《运城市国有企业领导人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开展了运城市高级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基本情况登录储备工作,为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市场化,建立高级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和企业经营者资质评价中心奠定基础。结合机构改革,调整充实企业领导干部70人,使企业领导班子平均年龄由48.5岁下降为47.6岁,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由3人增加到7人,大专以上 学历由82.3%增加到93.1%。
2、拓宽知识分子工作领域,全面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把拔尖人才、科技副职、跨世纪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乡土专家四支队伍的选拔管理作为知识分子工作的重点,坚持以绩选才,全出竞进的原则,认真开展了全市第二批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第二批乡土拔尖人才推荐选拔工作。目前对申报人员进行初选工作正在抓紧进行。特别是根据运城传统农业大市的特点,我们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科普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用新技术的示范辐射作用,龙头企业的产业拉动作用和基层组织的优化加强作用,目前,全市326名乡土拔尖人才,已取得科研成果60余项,引进推广新项目、新品种180多个,创办亿元产值企业6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亿多元。结合村级班子换届,有183名乡土拔尖人才被选进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其中担任农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的68人。6月中旬,中组部知工办来我市调研,对我市拓宽知识分子工作领域,加强乡土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给予了肯定和好评,中组部《知工简讯》在今年第8期还专门介绍了我市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3、创新人才机制,认真做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一是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根据全市“十五”发展规划,我们研究制定了开发人才、培养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各类人才选拔、激励、培养机制,抓住每年一次的全市产学研会议,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吸纳优秀人才的办法,特别是打破户口、身份的限制,鼓励和吸引运城在全国重点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回来工作,实现人才在全市的自由流动。坚持开展资助优秀大学生活动,对去年考入清华、北大的运城籍19名大学生发放了第二学年资助金10万元。二是编辑运城在京人物志,加强同在外人员的联系。目前已搜集整理了1000余名在京人才的基本情况,并分类编撰成册。三是建立全市人才库。对全市9.37万名知识分子逐一进行了摸底统计,把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省科技功臣、省优秀专家、河东科技英才以及市级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的基本情况和科研成果输入系统软件,组建了全市高级知识分子人才库,有效提高了科技人才队伍的管理水平。
五、巩固和扩大学教成果,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我市共有基层党组织10100个,其中,乡镇党委157个,农村支部3338个;市直机关党委60个,机关支部715个;企业党委70个;共有党员195825名,其中,农村党员97337名,机关党员37741名,企业党员17159名。今年,我们以“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和向张小民同志学习活动为载体,以构建长效机制为目标,切实改进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党支部和党员在全市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1、深入调研,努力构建长效机制。为了适应全市争先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用“三个代表”的要求统领和指导农村党建工作,切实克服和改变前些年在抓党建工作中口号不断、花样翻新、频道常换的现象。春节前后,我们抽调20名同志,组成四个调研组,专门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展开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在认真总结新绛县三泉镇“一线工作法”、临猗县规范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夏县“五建一理”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以市委文件下发各县(市、区)。这个《意见》依托“三级联创”活动,对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及其“一把手”、班子成员和各职能部门抓农村党建工作的职责、任务,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和规范,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和考核办法,形成了我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初步框架。一年来,按照这一《意见》,我们以强班子、建队伍、增活力为主题,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建立完善各项党建工作制度,规范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蓬勃开展。
2、从严把关,认真抓好农村学教活动回访复查和检查验收工作。今年1至3月,我们集中对全市3210个农村和2938个站所的学教活动进行了回访复查、民主测评和检查验收,对整改工作有差距的进一步以《解决问题责任卡》的形式责令限期补课;对群众满意度低于70%的推倒重来。针对基层普遍存在的积案多、难案多的问题,从6月份开始,我们在全市组织了400名干部深入基层,驻点办案,并抽调165人组成67个督查组,分赴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开展了抽百人查百案解决信访积案大会战,共排查解决信访积案153起,涌现出了梁雨润、康创朝等一批先进办案人员。特别是市纪委常务副书记梁雨润同志八下河津妥善解决了杨春英停棺家中上访告状13年一案,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市委、省委也相继作出了向梁雨润同志学习的决定。
3、典型引路,深入开展“四创一争”活动。在学教活动中,我们发现和挖掘了张小民同志的先进典型,市委、省委作出向张小民同志学习的决定之后,我们立即组织了张小民事迹报告团,编排了大型眉户剧,深入全市、全省进行巡回报告和演出。以宣传学习张小民精神为重点,市委又作出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创建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争当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公仆为主题的“四创一争”活动。我们响应市委号召,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学小民找差距,立足本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争先发展做贡献。并及时与市电视台联合,开辟了“迎接十六大党旗映河东”专栏,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总结了新绛县各级干部“执政为民,乌纱承诺”、垣曲县农村党员“挂牌”亮相带民富、万荣县华康制药厂“建立党员先锋岗”、临猗县下里村79岁老党员常子修“30年义务办板报”、闻喜县上镇村“好支部带出富裕村”、盐湖区委老干部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先进典型,制作了11集专题节目,陆续在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放,形成了规模宣传、典型引路的强大舆论,有力促进了“四创一争”活动的深入开展。
4、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进一步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不断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同时,按照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要求,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改制重组、停产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党建工作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意见。8月份,针对撤地设市后城市街道社区党员人数增多、党建任务加大的实际,组织盐湖区、河津市、永济市的组工干部和街道社区干部赴海口和成都进行考察学习,提出了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并在盐湖区开展了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今年以来,全市共有116个新经济组织建立了党的组织,开展了党的活动。
5、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年初,根据全市“十五”发展党员规划,我们认真制定了今年全市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坚持把生产一线、35岁以下青年农民、妇女作为发展重点,不断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街道社区发展党员的力度,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有效提高了党员发展质量。今年以来,全市共有2233名积极分子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1160名同志加入了党的组织。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们结合春节和“七一”,对全市11126名老党员和农村、企业生活困难的党员进行了慰问。结合庆祝建党81周年,我们组织小民事迹报告团深入市直和县(市、区)进行了69场报告,受教育的党员干部达10余万人;组织眉户戏《张小民》演出30多场次,观众达3万多人;举办小民事迹展,全市前往临猗县蔡村参观者共130多批10万余人次。为了进一步做好党费收缴管理、党内统计及信息入库工作,7月初,我们抽调组织人员对全市13个县(市、区)委、市直60个党委党费收缴管理、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组织全市党内统计人员赴广西柳州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党内信息微机业务培训。
六、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三比三赛树六风”活动
我们运城市委组织部现有干部职工55人,其中:部长1人,副部长4人,部务委员2人。设11个行政科室、2个事业性科室,有正、副科长15人,副处级以上干部9人,正科级干部21人,副科级干部12人。中共党员54人,平均年龄36.5岁,其中40岁以上16人,30—40岁的33人,30岁以下的5人。13个县(市、区)委组织部共有干部286人,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134人。这些年来,运城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整体状况比较好,绝大多数同志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纪律严明,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曾连续四次被评为全省模范组织部门。但“一灌三案”和“四假干部”案件暴露以后,组织工作和组织部门的威信一度受到很大影响。从2000年2月开始,结合“三讲”教育,我们从提高素质、规范工作、严明纪律、转变作风入手,严字当头,从严治部,重新塑造了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今年初,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迎十六大争先创优”活动的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在全市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中开展了“比学习、赛德才学识,比干劲、赛实绩贡献,比作风、赛公论口碑,树立勤学善思、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廉洁勤政、争先创优六种风气活动”,动员和组织全市组工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昂扬的工作热情,出色完成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创造一流工作成绩。
1、强化创优措施。全省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运城会议之后,我们很快于5月23日在夏县召开全市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会议,对“争先创优”活动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5月底又组织对各县(市、区)组织部“争先创优”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项督促检查,根据全市组织工作的基础和优势,确定了争先创优的重点工作项目、完成期限、分管领导、承办科室和人员,汇编了《2002年争先创优工作手册》,实行了重要工作目标责任制。9月25日,组织各县(市、区)和部内各科室对照年初的工作目标,逐项进行了对照检查,对后三个月的工作逐旬进行了任务分解,落实了人头。各项工作措施的不断强化,夯实了工作基础,加大了创优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各项任务的完成。
2、更新思想观念。结合部机关党委的各种学习活动,我们组织和引导全体组工干部自觉把各项工作放在国际大背景和全省全国全市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和部署,紧紧围绕全市争先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继承和发扬组织工作和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及时总结基层的新鲜经验,善于运用现代的科学理念、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大胆探索组织工作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思想观念的创新,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推动组织工作的整体创新。
3、提升业务素质。结合年初工作安排,我们以更新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能力,培养符合“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需要的组工干部队伍为目标,研究制定了全市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每个组工干部列出解决“知识透支”问题的目标计划,人人建立政治和业务两个学习笔记,展开读书竞赛,定期进行笔记展评和心得交流。3月初,组织全部同志分两批到市委党校参加了wto基本知识培训。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部里给每个科室配备了电脑,组织全体同志参加了计算机操作技术脱产培训,鼓励和支持部内11名同志参加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选送1名同志到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脱产培训,选派1名同志赴西欧、12名同志到沿海和南方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结合干部调整,对4名同志实行了内部岗位轮换。结合今年三次干部调整和学教督查等中心工作,抽调部内的年轻同志去挑重担,磨意志,受考验,长才干,有效提高了组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4、转变工作作风。今年初,部务会决定,把3月份作为“部风教育月”。春节刚过,两次组织全部同志深入学习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和三部委《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我市三起严重用人失误案件和“古交事件”为镜子,开展纪律作风大整顿。要求大家按照“五个坚持”、“五个整治”、“五个增强”的要求,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强化纪律意识,严格按政策和程序办事,带头遏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特别要求每一位同志都要强化团结意识,培养务实作风,把心思用在工作上,不搞拉拉扯扯、团团伙伙,深入基层,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不搞形式主义,廉洁自律,公道正派,一身正气,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真正把组织部门建成作风建设的表率部门。一年来,全市组工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蔚然成风,32名同志参加了全市干部下乡包村帮民致富活动。结合调查研究,全市组工干部撰写各类调研文章334篇,在省级报刊发表63篇,国家级报刊发展8篇,采写发表通讯稿件1228篇。其中,我部干部撰写的调查报告、工作研究、理论文章36篇,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17篇。为了完成省委组织部下达的“民意失真”课题任务,我们成立了以孟福贵同志为组长、各县(市、区)组织部长为副组长的课题领导组,拟定了7个子课题,组织市县两级组工干部联合攻关,共召开各类座谈会6个,并进行了两次课题协调,已于10月初完成课题,上报了省委组织部。
5、落实“三个留人”要求。结合“部风教育月”活动,邀请从部里退下来的老同志和特邀组织员回来讲传统,激发组工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育大家正确对待名利权,自觉做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模范。结合三次干部调整、年度考核等中心工作,抽调老同志带队,通过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提高组工干部在重大场合和重要工作中处理复杂情况、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的能力。针对干部调整期间一些同志的思想实际,各位部领导主动与大家座谈沟通,交流思想,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善意批评,促其改正,使大家心情舒畅、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在今年春节前后全市干部调整中,我们及时把部内10名优秀同志推上领导岗位,其中副县级提任正县级1人,正科级提拔副县级9人。
总之,面对今年繁重而艰巨的组织工作任务,全市组工干部团结一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两个多月时间里,继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进一步做好和完成年初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