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范文大全»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选题»2015古代文学中的狐意象

2015古代文学中的狐意象

关于《易》的成书年代,《系辞》曰:“《易》之兴也,当殷之末世,周之圣德邪?”现在较为普遍的说法是《易经》成于商末周初。彖和象则可能成于战国。《易经》中提到狐的词句不多。《易·解·九二》中有“田获三狐”之辞,评价为“贞吉”。又有《易·未济》,卦辞曰:“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是说一只小狐狸过河,将尾巴翘起,快要到河对岸时,尾巴突然垂下。暗指过河未遂。《未济》中虽然有未完成之意,《彖》也解释说:“位虽不当,刚柔应也。”大抵是不坏的。又以“小”冠“狐”之前,颇有怜爱关切之意。可见对狐狸是比较喜爱,且视之为吉象。这两卦中所涉及的狐狸,不管是田猎的狐狸,还是过河的狐狸,都是自然世界中的实在动物,神秘色彩十分淡薄,涉及场景也非常生活化。

《诗经》则大致成书于春秋时期。其中提到狐的地方有九处。《豳风·七月》中有“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之句。是指自然界中的狐狸。《小雅·都人士》、《邶风·旄丘》、《桧风·羔裘》和《秦风·终南》中都以“狐裘”成句。以狐狸皮毛的贵重来烘托人物的尊崇身份。

而《小雅·何草不黄》曰:“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邶风·北风》曰:“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中对狐狸的描写则带有文学的艺术技巧了。所述之狐,不仅仅限于衣食功用,而是带有指向性的审美关照。虽然是“兴”的手法,其实与“比”也不能截然分开。《小雅·何草不黄》草中的狐狸,也是车上征夫的影射。《邶风·北风》与此同理,也是以赤狐比征人。《齐风·南山》中“雄狐绥绥”之句亦是游荡在外之意。《卫风·有狐》则将狐写得更为细致动人。“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害。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回环往复,写尽对远方亲人的担心惦念。由是观之。诗经中的具有艺术性的狐的意象,多是表达一种悲伤无依的情绪。这在诗经中也并不是“狐”这个意象独有。诗经时代,战乱频发,徭役繁重,征人思妇分隔天涯实属常有。在此背景下,民众所咏歌诗必也染上伤感情调。同时,也可以说,狐的意象开始附着上了人的感情,变得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