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范文大全»工作总结»工作总结范文»三季度工作总结

三季度工作总结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1—8月,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1.73万个,完成市下达全年指标(9.98万个)的117.5%;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4791人,比全年控制数(48140人)少13349人。全区1.7万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2%。一是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的促进就业责任体系。启动充分就业社区评估工作,积极指导街镇开展创建评估工作,认真抓好做实。二是积极推进应届毕业生就业。不断完善促进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参加技能培训、青年职业见习等政策措施,开展多层次的应届毕业生见习专场招聘会、青年面试推荐会、“青年就业导航”系列活动等。三是加大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力度。贯彻落实区委区府提出的农民收入倍增要求,进一步完善涉农企业就业补贴政策措施,确保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四是稳步推进创业促就业。通过创新小额贷款担保工作机制,拓展融资渠道;支持发展各类创业园区,完善房租补贴政策;开展创业教育,强化创业培训与见习等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创业扶持力度。举办市民创业讲堂、创业沙龙活动,开展各类创业讲座。截止8月底,成功扶持创业人数达到2076人,完成市下达指标的129.8%(1600人),带动就业8914人。五是加强市场化职业培训管理。确定了xx年区级技能培训补贴项目,结合新区产业发展将涉及金融、航运、农业等领域的30个项目作为区级补贴培训项目。开展xx年浦东新区职业技能比武竞赛和高师带徒活动。1—8月,新区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45907人,其中中高层次培训24795人,占培训总量的54%。六是加强外劳管理。落实来沪从业人员世博一次性补贴,截至8月20日,补贴676877人,金额6768.77万。

(二)贯彻落实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国际人才高地建设

一是研究“百人计划”,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贯彻落实全国、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浦东新区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契机,紧紧围绕浦东新区“两个中心”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以我为主、以用为主”的方针,抓紧研究制定《浦东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目前我们称为“百人计划”),计划用5-xx年时间,引进100名具有海外丰富从业经历、通晓国际规则和惯例、掌握核心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推动浦东实现二次跨越发展。二是聚焦“千人计划”,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水平。目前,新区共有35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占全市的27%(其中创业类14人,占全市58%,创新类21人,占全市20%,另外已申报的63人正在评审中)。在服务高层次人才过程中,我们建立完善了“点对点、一对一”服务机制,主动上门,做好人选的需求摸底、政策宣传和服务配套,努力协调解决人选关于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家属安置等个性化需求;提出了“一口受理、快速便捷、高效优质”服务要求,建立了“三单二报一志”工作制度(三单即走访人选记录单、人选业务需求单、处理需求进度单,二报即定期周报和不定期专报,一志即做好每日工作日志),加强服务跟踪,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我们在原留学生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并增加人员,充实力量,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三是发布“人才指数”,提供人才工作决策科学参考。8月底,市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首次发布浦东新区人才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人才发展指数主要用来反映一个地区的人才市场供求状况及人才发展综合状况,不仅可以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和人才个体提供客观、及时的人才市场供求信息,而且可以为政府开发人才资源、调控人才市场、制定人才政策、改善人才环境等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决策依据。该指数包括人才紧缺指数、人才发展环境指数和人才竞争力指数三个评价体系。目前研究人才紧缺指数的较多,但综合研究三个指数,形成人才发展指数,是浦东人才指数研究的独到之处。四是开展好各类人才工作。筹划“金融高管浦东行”等品牌活动,整理历届领军人才材料准备出版书籍,完成政协“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调研初稿并进行了第一次修改,加强对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动民生改善。

一是审慎修订、完善征地安置政策,并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对比原两区征地安置不同标准和不同操作办法、梳理矛盾、清理项目的基础上,完成新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拟定工作,并进一步细化原征地人员的补贴方案。开展“两区合并后征地安置标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订风险评估问卷及相关量化指标与模型,并召开有关街镇座谈会。二是认真清理新、老征地项目。为防止新政策出台后出现同一征地项目因征地安置标准不同产生新的矛盾,三季度先后部署南片各镇、工业园区、临港管委会等三个层次的清理新、老征地项目及遗留问题的解决。截止8月底,共征地安置7844人。三季度集中办理征地项目15个,总人数达4548人。三是切实推进各类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处置,加大特殊人员权益保障工作力度。抓好对小洋山征地养老安置原南汇人员集访问题化解方案的组织实施和27名已死亡人员一次性补贴的发放,以及重患大病人员补充养老金提前支取的方案制定工作,共涉及资金800余万元。针对祝桥机场一期797名未进镇保的征地养老人员要求进城保的问题制定化解方案,已有121人签约。提出了对南片河道整治中失地农民要求落实保障的问题初步解决方案,目前新区领导正在协调推进中,共涉及需落实保障的总人数约2500人,其中区级河道1000人左右。妥善处理特殊人群信访件34起,审批城镇老年居民纳保197人,做好62050名支内回沪人员分档帮困补助的审核工作。四是不断加大工伤认定积案的处理力度,认真做好工时审批。通过采取分类处置、建立快速通道、内部挖钱、加班加点等多项工作措施,工伤认定待办案件数量显著下降。1—8月,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6337件,办结6171件,结案率为97.38%。受理劳动能力鉴定4469件,办结4518件,办结率为101.1%。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工时审批工作流程,8月1日起工时审批时限从原来的25个工作日缩短到15个工作日(包括受理5个工作日)。截止8月底,共受理企业其他工时审批2540件,完成审批2589件。五是完成了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专题调研。对外来从业人员综保及镇保、农保的企业参保人员一并纳入城保后,对经济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影响,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形成调研报告专报市局、区委区府。六是推进医保工作。加强合作,积极承接上海市与青海省医保异地结算业务。按照人保部关于在全国医保要逐步建立联网结算的要求,我市医保中心与青海省签订了两省市医保异地结算的协议,新区承担具体经办业务。这是全国第一家省(市)级异地医保联网结算。经过前期筹备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交流培训,这项业务已于9月1日正式开通。这项工作的主要受惠群体是早年为支援青海建设,长期工作在青海,退休后才回沪定居的老同志,大部分年逾花甲、疾病缠身,大约有3400余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看病后医疗费报销困难,此项异地报销业务的开展,无疑是他们最大的福音。加强试点,积极探索区域内医疗联合体医保总额预付。建立医疗联合体,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是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探索医保总额预付,完善医保支付制度是为了更好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为此,我办与卫生局积极配合,拟准备在外高桥、川沙两个医疗联合体内进行医保预付试点工作。有关两个医疗联合体内医保预付的前提调研及方案拟定工作已初步完成,试点方案已在7月底由两局联合拟文呈请市人保局、市卫生局。加强监督,积极开展辖区内各项医保监督检查。一是配合市医保监督所,完成对龙华浦东分院、新区人民医院、南汇中心医院等13家医院的医保专项大检查,港联门诊部等3家医院的举报调查,共追回不合理医疗费用82.23万元。二是组织对个人异常门诊情况进行监管审核,审核202人次,处理违规122人次,共追回不合理费用10.2万元。三是组织对住院、大病、家庭病床医疗费用极值数据进行审核,扣减不合理费用13.3万元。四是根据《关于本市医保经办机构开展医疗保险基金检查的通知》精神,组织进行了中心内部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工作情况的自查、配合完成了中介审计机构对中心的审计工作。

(四)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及时向区委区府领导汇报,制定工作计划;深入基层调研,摸清现状,主动与组织、编制等部门协调,统一操作口径。召开新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动员大会,启动新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加强培训。二是有序开展工资福利工作。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整合后工资福利政策的统一,贯彻落实《关于原两区区属事业单位整合后有关收入分配问题的处理意见》,为区属事业单位整合后收入分配问题的处理提供政策依据。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做好世博奖励方案,研究处理公安分局、城管支队等单位的世博加班经费问题,研究处理两区合并后区属事业单位医疗保障有关问题,研究制定未休年休假补偿中关于假期问题处理的内部口径,规范区级机关编外聘用人员待遇标准,研究确定了xx年新区教育经费中预算编制和人员定额标准,会同上海市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商研工作人员的假期管理问题。开展新区机关公务员xx年的收入分配情况调研、开展事业单位部分岗位政府购买服务的调研工作,解决了新区图书馆低端用工的政府购买服务等问题。三是稳步做好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完成事业单位春季招聘,共录用115人。会同卫生局组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推出447个岗位,协同研究用1929个岗位解决非编医护人员历史遗留问题。逐步推进事业单位整合后人员分流工作,妥善做好惠南新城招商中心7名事业编制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调查研究原两区事改企突出矛盾。四是顺利开展职称改革和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推进原南汇区高级专家带教工作,做好新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评议推荐工作、布置xx年上海市全民职称材料、农村高级工程师、农村高级经济师申报及受理工作。做好新区职称评审委的组建工作,组建新一届全民建筑中级、机械、电器、化工中级评审委员会,及新一届农村职改农业、建筑、机械、电器、化工专业初中级职称评委会。严格完成继续教育工作,协调指导惠南、川沙、高行三个培训点开展建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严肃考勤纪律,确保培训质量,共完成培训近5000人次。

(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

一是积极推进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完成了聘任制公务员工作调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做好今年招聘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认真开展机关绩效考核及奖励工作。布置xx年机关绩效考核工作,完成了区级机关个性指标签约工作。发放xx年度公务员行政奖励证书。开展“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立功竞赛评比表彰活动。三是顺利完成招录及日常管理工作。xx年新录用公务员114人,招录街镇机关公务员后备人才43人。完成今年第一批和第二批调任人员的审批和登记工作,以及第三批调任人员的预审上报工作。办理公务员调动48人,科级非领导职务晋升41人,科级领导职务选拔任用备案17人,辞职审批4人。组织完成xx年录用公务员试用期考核、转正定级和公务员登记工作。做好“三支一扶”大学生岗前培训、考核、表彰奖励、就业推荐、课题申报等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公务员培训相关课题研究。通过调研、座谈和问卷,初步确定了课题撰写提纲。五是妥善做好军转安置及企业军转干部稳定工作。修改完善了xx年军转安置办法,并听取新区驻军意见。参加了xx年市军转干部双向选择会,共接待235名军转干部。完成了13名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补贴审批手续。分批走访慰问部分困难军转干部家庭,涉及人员26名,帮困资金5xx元。加大张振飞等9名特困人员帮困力度,发放解困资金122158元。完成了23名“69年1月—75年7月”期间复员到企业工作的军队干部中未改办转业的退休人员比照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生活补助的受理、申报工作。

(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全力抓好涉博劳资矛盾处理,由专注矛盾化解转为矛盾化解与协同预防并举。截至9月26日,共协调处理涉博劳资矛盾62起,涉及人数1268人。其中通过应急处置程序处理41起,另外21起进入劳动仲裁程序处理。在全部62起涉博劳资矛盾中,20起为涉及人数在10人以上的群体性劳资矛盾,涉及百人以上规模的群体性矛盾劳资矛盾为4起。目前,已解决49起,涉及人数1167人,其余13起矛盾(其中8起为职工按程序申请进入仲裁程序处理)正在协调处理过程中,职工情绪稳定。二是牵头对面上企业劳动关系稳定情况组织排摸,抓好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化解。会同新区总工会、新区台办、新区企联等单位成立联合工作组,对用工数量多、安排集中居住、从事单一重复高频率劳动、加班时间长、工资水平低的企业开展重点排查工作。先后走访了康桥工业园区、南汇工业园区、金桥进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里面的多家台资、外资企业,进行情况摸底,了解企业在预防和化解劳资矛盾方面的举措。经联合工作组讨论决定,最终形成了浦东新区劳动关系重点关注企业名单,并报区委、区政府和市局。三是根据当前社会热点,做好企业工资管理各项工作。继续会同总工会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扩覆工作,建立了扩覆进展情况每月定期通报制度。截至8月底,新区有效期内工资集体协议覆盖劳动者人数达229888人,较7月增长了10.37%。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区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地方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工作等工作。核对完成新区部分区域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统计调查数据。四是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和制度性措施的制定和落实。调整各方成员,拟定了《浦东新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强对新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联席会议的组织领导,统筹安排新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稳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劳动关系和谐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五是继续做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推进街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做好各街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的培训工作。对各街镇半年度调解工作进行总结和半年度调解成果进行奖励。指导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掌握好办案节奏,做到有序调整,确保案件在法定时限内及时办结,保证办案质量。全力化解各类上级督办矛盾和领导批示的重大矛盾。三季度,先后稳妥处置区领导批示康耐特光学公司和海虹公司群体性劳资矛盾及矛盾隐患。截至9月底,前三季度共受理案件6278件,办结案件6371件,未结案件900件以下,处于正常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