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范文大全»工作报告»事迹材料»中学寄宿制管理典型材料

中学寄宿制管理典型材料

重细节 科学管理为寄宿学生创设优良的成长环境

xx二中是全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也是全县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初中。学校前身可追溯到清末的云龙书院,在百年的沧桑巨变中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稳步前进的发展之路。目前,学校为十二规,36个初中教学班;在校学生1934名,住宿生763名;教职工148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全县初中教育资源,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有利契机,举全民之力择址新建xx二中。

新建工程于2oo6年5月动工,校园建设分两期进行。xx年9月完成一期工程的全部建设,并于当月实现了学校的整体搬迁。校园占地面积67476平方米,工程总投资7000余万元。其中一期工程建筑用地38976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办公实验楼、1、2号教学楼、学生公寓、后勤服务中心、报告厅、弧形连廊、钟楼。二期工程将建有风雨操场和体育看台等。

学校按义务教育标准化要求,一次性配备了仪器、图书、计算机、多媒体、电子监控、语音广播、电子录播等设施设备,硬件条件达一流水平。

近年来,学校在县委、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秉承“领导管理就是为教师教学服务,教师教学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学生学习就是为社会服务,努力构建以民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服务为宗旨,具有贫困山区特色的,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和谐学校。”的服务性办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五规范,六创建”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八个倡导”与“八个禁令”,特别是在实施“有效教学”改革和开展阳光课间活动上定位准,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吃饭到睡觉,从活动到学习,做到了“高高兴兴,平平安安”,使学校由纵向到横向实现了“精细化” 管理,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先后被省、市验收命名为“山西省安全教育示范校”, “山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山西省示范初中”,“山西省文明学校”, “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素质教育实验校”, “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山西省平安校园建设先进校”, “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校”,“晋中市普及实验教学示范校”,“晋中市绿色学校”,“晋中市教学质量优胜校”;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群众体育活动先进集体”,“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一、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校园应当安排得美观,成为一个快意的场所和对学生富有吸引的地方”。我校校园整体布局科学合理,结构明快,格调清新。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休闲区功能明确,突出了实用性,讲究了艺术性,体现了教育性。学生在校有宽敞的教室,洁净的宿舍,标准化的餐厅、厨房、澡堂。校园建设彰显了处处育人的特色。

一是“绿化”。校区绿化本着因地制宜、重视功能、突出科技人文内涵的原则,结合建筑布局,采用几何花坛、树阵广场、异形草坪等,通过多样化的草坪铺装和栽培,使校园绿化面积达到xx余平方米,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学校。

二是“清洁”。校园全部使用的是水冲式厕所。学校使用水冲厕所,除臭效果好,避免了一遇暴雨,厕所内的粪便外溢,满地是蛆,严重污染校园环境的不卫生状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是“温暖”。学生在高规格的餐厅就餐,有24时开水供应。在餐厅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严把原料进口、储藏关,严格履行管理环节上的签字手续,确保了有害、不卫生、过期糜烂原料进厨房。对厨房服务人员要求人人有上岗证,定时体检,集中进行《食品安全法》培训,对学生饭盆定时消毒。

四是 “和谐”。学校大力发展校园文化,让校园处处具备育人功能。校园楼体和校园路征集筛选了以立志和德育为主题的命名,使校园路标育德、楼体立志、草木含情。楼道内、教室墙壁上制作了以“八荣八耻”、“名言警句”为内容的一幅幅喷绘宣传牌。文化连廊装有“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校园小报”。宿舍楼内悬挂有《学生宿舍管理须知》、《安全大于天,生命高于一切》等警言。餐厅里我们有针对性地设了许多温馨提示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通过这些无声语言,不仅让学生从中真实地领悟到:怎样去做人的道理,还有利于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自我约束,彰显了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以上工作,学生在校住得好,学得开心,比在家里的生活条件还好。学生进校时高高兴兴,离校时依依不舍。所有这些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家长的欢迎。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保障寄宿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成长

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它比走读制学校工作量要大出好几倍,学生一周不光学习,吃、穿、住在学校,而且活动时间长,隐藏着许多随时发生的事情,因此要求学校每一位教职工必须爱岗敬业,有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我校迁入新校区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总结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方式与途径,得出的结论就是民主管理、安全至上、和谐育人、健康发展。其具体做法是:

一是强化交通安全。学校制定了《xx二中安全管理常规》、《安全管理制度》,一是每到放假每生必发一张《告家长书》,将学生在校、在家的一切活动情况反映出来,以便家长与教师掌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解决;二是学生在离归学校时要求他们严禁乘坐“三无”车辆,农用运输车辆,以免出现交通安全事故;三是学校严格执行《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疏散制度》和《学生上下学楼道安全疏散制度》,和交警队联系安装了交通警示牌和减速带,政教处有关人员和相关教师在学生上下学时定时到街上和楼梯出口疏散学生,引导学生走人行道和在楼道内行走做到“红灯行,绿灯停”、“轻声漫步靠右行”。

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学校制定了《教师师德管理制度》、《师德考核细则》、《教师管理制度》、《xx二中学生自我防范措施》、《学生安全求助反映》、《学生安全预警措施》、《安全考评细则》等,我们还将有关安全知识编印成册,印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保护自己,一旦遇火、水灾、触电、中毒、烧烫伤时怎样处理,有的学生还将这些知识编写成文章,登在校报上。

三是重视后勤服务。一是制定了《厨房卫生安全制度》、《食物保管卫生制度》、《开水房使用制度》、《锅炉工操作要求》、《餐厅卫生安全制度》等。尤其是学生在打开水,打饭时,我们要求值班人员务必高度负责,让学生自觉排队,拉开距离,虽然老师辛苦了,但换来了学校的安宁。

四是向宿管要质量。制定有《xx二中宿管教师工作职责》、《学校宿管要求及有关纪律规定》、《学生就寝管理制度》、《xx二中寄宿学生监护、管理联系册》、《宿舍管理应急措施》、《学生就寝须知》等;二是要求宿管教师在工作中时刻做到“两勤”、“一注意”,即白天勤开窗通风,午晚勤督促学生休息,注意发现学生有病和不适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处理。

三、开展“阳光课间”,丰富寄宿生文化生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按照市、县教育局关于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具体安排,学校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实施了集应急疏散演练、阳光体育和养成教育为一体的阳光课间活动。

阳光课间的实施步骤为:第一步应急疏散,时间为6分钟。在《分列式进行曲》的引导下,学生在听到号令后,按学校设定的应急疏散路线图,以班为单位,迅速到操场指定区域集合。活动要求是:⑴、班主任带队,相关教师在指定位置护送、引导;⑵、疏散过程中,做到快、静、齐;⑶、避免疏散路线的交叉,克服学生恐惧心理,在相互协作中完成疏散。第二步密集队形跑,时间为10分钟。在《运动员进行曲》引导下,以班为单位按学校统一划定的区域进行小步跑。在锻炼学生耐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班级、年级、学校的凝聚力。第三步在《青春的旋律》等音乐引导下,分年级进行每周一轮换的健美操、跳绳、篮球、武术、体操等项目的体育活动,时间为20分钟。每十分钟进行一次活动项目的互换。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展现中学生的青春活力。第四步踏步整理,时间为4分钟。在《走向复兴》音乐引导下,通过整齐划一的原地踏步,让学生整理放松,调整心态。第五步队列回归,时间为6分钟。在《闪闪红星》音乐引导下,以班为单位按应急疏散路线回到各自班级,准备新的课堂学习生活。

有效教学和阳光课间的改革与实践,使校园处处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老师更加青春,学生更加阳光,学校办学的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一所崭新的校园所蕴育着的师生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正在昭示着xx二中更加美好的未来。

虽然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属于山区校,经济基础、师资水平、信息传输等方方面面都很薄弱,就其实际效果来讲与周边兄弟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我们在工作中所做的一些尝试与新时代的学校工作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既体现在观念上,又体现在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操作层面上;二是如何结合课程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三是进一步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作用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四是进入新校区,如何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内部管理,教育师生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新校区的新的学习生活以回报全县人民对新二中的厚望,依然任重而道远。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不断地学习、思考、探索。面对新形势下的学校工作,为了让所有的孩子明天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我们全体二中人将团结一心,积极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拓宽教育途径,注重工作创新,整合教育资源,建立更加成熟的教育网络,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谱写我校各项工作更加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