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古诗文»金刚经·一合理相»参考翻译
金刚经·一合理相的译文及注释

译文
  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为微尘,你的意思怎么样?那样多的微尘多不多呢?很多,世尊。为什么呢?如果只单纯见到微尘众多的表面现象,以为它是实有的,佛就不举说微尘众多这件事例。为什么呢?佛举说微尘众多,是要我们透过最小单位的物质——微尘,知道它是虚幻不实在,只是名叫做微尘,便可直观它的实相,微尘众便是如来。世尊,如来举说三千大千世界,是要我们透过最大单位的物质——三千大千世界,也是虚幻不实在,只是名叫做世界,而直观它的实相,三千大千世界便是如来。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以为世界是实有的,就是执著众缘和合的一种现象,如来说众缘和合的现象,就是虚幻的众缘和合的现象,只是名叫做众缘和合的现象。须菩提,众缘和合的现象,那就是本来没有也本来不可说的一种现象。但是凡夫只贪恋执著在现象上。

注释
①一合相:世界是微尘的集合体,所以称世界为一合相。
②贪著:执著于表面现象。

参考资料:

1、 佚名.360doc.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525/22/14503852_380856323.shtml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古文典籍更多..
老子》 《周易》 《中庸》 《孟子》 《庄子》 《大学》 《史记》 《论语》 《冰鉴》 《左传》 《易传》 《素书》 《六韬》 《礼记》 《反经》 《墨子》 《尚书》 《荀子》 《孝经》 《汉书》 《管子》 《吴子》 《周礼》 《列子》 《将苑》 《仪礼》 《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