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古诗文»如梦令·有寄»参考赏析
如梦令·有寄的创作背景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自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至元丰七年(1084)四月离去,在黄州住了四年零两个月。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在州城东门外垦辟了故营地数十亩,命名为东坡,躬耕其中;一方面狎渔樵之侣,穷山水之胜,乐其土风,生活颇为惬意。因此,他对黄州,特别对东坡,感情深厚。在京城官翰林学士期间,虽受重视,但既与司马光等在一些政治措施上议论不合,又遭程颐等竭力排挤,心情并不舒畅,因此一再表示厌倦京官生涯,不时浮起归耕念头,故此借写出这首《如梦令》,抒写怀念黄州之情,表现归耕东坡之意。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462-463
2、 陶文鹏.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137-138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苏轼相关古诗更多..
古文典籍更多..
老子》 《周易》 《中庸》 《孟子》 《庄子》 《大学》 《史记》 《论语》 《冰鉴》 《左传》 《易传》 《素书》 《六韬》 《礼记》 《反经》 《墨子》 《尚书》 《荀子》 《孝经》 《汉书》 《管子》 《吴子》 《周礼》 《列子》 《将苑》 《仪礼》 《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