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古诗文»倦夜»参考赏析
倦夜的创作背景

  据前人考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王嗣奭《杜臆》云:“此诗亦必到村后作。”这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763)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新唐书·吐蕃传》)。北方广大人民又一次蒙遭战祸,“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这时杜甫寓居成都西郊浣花草堂,自身虽未直接受害,但他对国家和人民一向怀有深情,值此多难之秋,他不禁忧心如焚,因作此诗以抒发感慨。

参考资料:

1、 何庆善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59-560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杜甫相关古诗更多..
古文典籍更多..
老子》 《周易》 《中庸》 《孟子》 《庄子》 《大学》 《史记》 《论语》 《冰鉴》 《左传》 《易传》 《素书》 《六韬》 《礼记》 《反经》 《墨子》 《尚书》 《荀子》 《孝经》 《汉书》 《管子》 《吴子》 《周礼》 《列子》 《将苑》 《仪礼》 《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