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散文»优秀散文»圣人的困惑

圣人的困惑

一千五百年前,当一位长相怪异的大胡子学者在一些门生弟子的伴随下,坐着一辆嘎吱作响的牛车颠颠簸簸地周游列国时,或在深夜坐在灯旁捏着毛笔在竹简上书写他的著述时,他可曾想到在他身后,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竟会随着厚重的历史而厚重起来吗?厚重的历史,还会在他的身后为他的后裔留下一片沉扎扎的恢弘宅业吗?
两千五百年前,当他携着七十五个春秋的风尘,携着满腹经纶离开了仅有的三间陋舍,安安静静地躺入一个很小的土丘中后,他可曾想到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厚重的历史又夹带着历代帝王对他的崇尚情怀,将一个本已虚无的他推举到了一个芸芸众生望而生畏的高度,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不可及的高度了呢?与此同时,厚重的历史也将他的安歇之地渐次地扩充成了一个宛如小山包一般的巨茔呢?
他,故去很久很久的他,可曾想到在历史中来来去去的帝王天子们,都会怀着景仰崇拜的激情怀念他赞美他,并将一连串的谥号追封到了他的名下——诸如褒成宣尼公、文圣尼公、文宣王、大成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呢?他,可曾想到在很久很久以后,作为极不情愿地终结了帝制的清末王朝,竟将追溯的目光聚焦到了他在梦中也未曾谋面的他的五代先世的身上,将他那些早已化为泥土的先人们追封为启圣王、昌圣王、贻圣王、裕圣王、肇圣王呢?
凡次种种,倘若这位不甘寂寞却永远寂寞了的大学者地下有知,那他一定会觉着极为困惑吧?他一定认为那些的那些都是历史的奇迹吧?
他在世时,尽管拥有七十二门徒,三千弟子,可他的日子过得似乎不很宽裕,否则他就不会将那些捧上一束干肉或是一些薄礼的人纳为他的门生弟子了。他若富裕,也就不可能在他身后仅仅为他的后人留下三间陋舍,一辆破车,以及一张古琴和一堆并不能换钱的竹简了。可他,也就是一个长相极为丑陋的书呆子,在他想都想不到的状况下,竟在他的身后将他的后人一脉相承地代代相传地传承下来了,也将他的家谱和族谱样样巴巴地传承了下来了,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奇迹吗?试问,历朝历代的帝王天子们,又有那一位能够效仿他呢?那些真龙天子的后裔们,历朝历代的王子王孙们又都去了哪里呢?帝王的家谱与族谱是否也能同他一样彰显至今呢?历史的答案十分清楚。
他不是帝王,他在世时甚至没有作过大权在握的大官,可他不仅成了圣人,成了一个在光宗耀祖与荫护后人方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下第一人,并使他的家族成了名正言顺的圣人之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家,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奇迹吗?
他,神神秘秘的他,名垂青史的他,就是古往今来大名鼎鼎的孔子先生。
现今,也就是两千五百年之后的华夏人众,只要念过几天书听过几天课的,就没有几个不知道他老先生的。人们知道孔老先生姓孔名丘,字仲尼,是古代鲁国人。略知一二的,也知道他的先世本为更早年代的宋国贵族,自他的曾祖父逃难逃到了鲁国,他也便成了鲁人。
史载,孔子在世时可谓呕心沥血建树多多,他不仅整理修编了《易》、《书》、《诗》、《礼》、《乐》、大部头的《春秋》,还依据他为门生弟子释疑解惑的问答内容汇编了《论语》。他,还以丰富的学识与人生经验,创立了以中庸之道与德治为其思想精髓的儒家学说。
孔子认为,王道应以德治为本,只有实施德治的人才能受命于天,成为天子。他认为天命即民心的反映,天与民同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他修编的《春秋》,将天下大一统看成了首要大事,视为天地之常道,古今之要义。
孔子认为,国泰民安主要体现在“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国家“不患贫而患不安”,“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他是一个很懂治国安邦之策的高人啊!
孔子认为,所谓中庸,就是“弃两端而执其中”,为官的应该“敬上而安下”,“中立而不倚”。中庸之为德,于上体现为君仁,臣忠;于下体现为父慈,子孝,夫义,妇随,长惠,幼顺,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亲亲尊尊……等等等等。孔子认为,只有举贤才,慎刑罚,薄赋敛,重教化,才能治国安邦。
他还从德行、言语、政事、经学四个门类对他的门生弟子们进行了循循善诱。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他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因而应当“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也讲变通的道理——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他的这一观念,在他身后似乎被那些敬慕他的帝王们接受了,进而体现了——自汉武帝刘澈始,听从董仲舒的劝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后的天子们便孔子的儒家学说附会到了他们统领天下的行动中了,而且还将他这个大行西去之人也“神而化之”了。
孔子的神化效应,还体现在了在他头上的光环越来越眩目之后,竟有十多位古代帝王不辞旅途勤劳地前去曲阜,诚惶诚恐地前往孔庙祭拜这位圣人的灵位呢!躺在巨茔中的圣人,倘若能够感知地面上发生的一切,他又作何感想呢?他一定感到极为困惑吧?
当初,孔子在他的故里仅仅留下了三间陋舍,可在他的身后竟被人为地阔展成了成片宛如宫殿一般的豪宅了,此外还添加了成片隐于林木中的陵墓呢!
凡次种种,难道不是历史的奇迹吗?居家思俭,守职宜勤的孔家,何以成了宛如宫殿一般的圣府呢?
到过曲阜的人们,只要一走进那条并不宽敞的阕里街,就会看到成片隐于高墙大院之中的宅舍。走了过去,也会看见那座面南的覆着飞檐斗拱的厚重门楼,那便是称为“圣府”的孔府大门。孔府的府第大门,洞开着几扇黑漆大门,檐下竖着几根明柱,门楣之上高悬着长方形的蓝底金字匾额,上面写着笔态端严的“圣府”二字。大门两侧,还镶着两幅金字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生人家。大门两旁,还蹲着两个张牙舞爪的石狮子呢!据说,联中那个缺了字头一点儿的“富”字,寓意很是深远,那是表明孔家的富贵是没有头儿的,可谓富贵永远啊!
圣府,乃圣人府第,自唐代便被帝王神化了的圣人府第也是神秘的。前去观瞻孔府的人们,只要买上一张孔府示意图,便对这座恢弘的府第有了大概的了解——座北朝南的孔府,是仿照京城故宫格局建造的,正房基本建在了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以及中轴线东侧的另一条轴线上。进了大门、过了二门,可以看到一座只在帝王到来之时才能打开的重光门,那也是一座神秘致极的建筑。再往北行,依次可见大堂、二堂、三堂,内宅门、前上房、前堂楼和后堂楼等古朴建筑。那些建筑,均被诸多东西房屋护持着,譬如跟班房、书房、掌书厅、后西楼等等宅舍。轴线西侧,还有一些正房,诸如忠恕堂、安怀堂、南花厅、学堂、佛堂楼等,它们也被一些东西房屋护持着。孔府西隅的房舍较少,面积却很大,晚上走动一定会使人感到阴森的。引人注目的,应是里面的一座类似炮楼儿似地无窗有孔的避难楼,它显得十分高大,也不知当年战乱时,孔府的家人是否使用过它?

示意图的北侧,占地约为孔府总体面积六分之一的地界,则为设置了假山、水池、拱桥、花房花厅的后花园。
游过孔府的人们,一定看到过府内的一些寓意性的建筑了吧?那就是府内象征“左朱雀,右玄武”的钟楼鼓楼,还有府内不同位置立着的七座寓为“明七星”的高楼,此外还有府内象征“前青龙,后白虎”的两个厅堂。根据讲解人的解说,孔府里面还有“暗八卦”,也就是府内的地皮底下通着八条环曲的阴沟呢!看来,通晓易学的孔老先生的后人们,对风水学也很有研究啊!
孔府,于宋代正式称为“衍圣公府”后,其后经由历代整修扩建,致使这座占地二百多亩的府第内竟铺展了厅堂楼殿近五百间,总体布局大致分为前衙后宅,府内设置六厅,仿效古代宫廷下设的六部,曾由四品以上大官坐班,分掌文书大印,祭祀礼乐,管田收租,守宅护舍等职责。



孔老先生,没能想到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以历代帝王为首的崇拜者们,每年都会在他安歇之地举行许多祭奠活动。隆重而盛大的祭孔活动,主要是在每年的二月、八月和十二月。祭祀之时,穿着宽袍大袖服饰的承祭官、导引官、陪祭祀官、执事官、奠仪官、司香官、赞引官和奉爵官们鱼贯而至,成群古模古样的唱乐舞生们也跟在后面吹吹打打着。还有更多的慕名而来的人们,对孔子学说并没有什么印象的人们,都在诚惶诚恐地为这位安歇在古墓中的古人上香,三跪九拜。
游过孔府的人,对六厅之中那座大堂的印象一定很深刻,因为堂内不仅设置了暖阁,阁中摆着长条大案与太师椅,那案子上竟然还摆放着大印、令箭、令旗等物呢!也不知孔家人在没有出征布阵的状况下,该如何使用那些物件呢?大堂两侧,还引人注目地摆放了云牌、官衔牌、堂牌,那堂牌上写着令人触目惊心的几个大字——肃静、回避。此外,还有銮驾、堂锣、鹤扇、圆伞等物,看上去都象是戏班子里的行头儿!
孔府家人的日子,极为富足,即便用上“天天过年,夜夜元宵”的词句形容,亦不为过。据孔子后裔回忆,孔府兴盛时,厨房做得高档宴席,每桌能上一百道菜呢!盛菜的器皿,也按菜肴的形状定制,有云形、鱼形、花瓣形、八卦形等等特型盘子碟子。过节时,一百多个仆人们也能吃好的,坐在院子里搭的大棚下面,坐在席子上吃“十大碗”——计有海参、珊瑚白菜、鱼肚、红肉、白肉、清鸡丝、瓦块鱼、肉饼、八仙汤和甜饭。过去,在孔府家当差的人很多,另外还有一些专门为孔家服务的户家,也入了孔家户籍了——诸如屠夫、养猪养牛的、种粮的种菜的、甚至还有“花炮户”、“吹奏户”、孔府死了人后专门前去哭丧的“哭丧户”呢!另外,孔家人吃豆芽,得让人择了豆芽瓣儿,所以还有“择豆芽户”呢!孔府在清朝时,各处田地大约有百万亩之多,分布在五省几十个县里。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可据他的后裔回忆,这座圣府的几百间老宅常年都锁着,因此,“几乎每间都闹仙,都有一个有关神鬼的传说。”“比如——哪间屋里有人上吊自杀,死者长期闹鬼;哪间屋的门匾上藏着一条大蛇已经修行成仙,等等。
应当“敬鬼神而远之”的孔府,不仅在佛堂楼里供奉了数也数不清的佛祖、菩萨、天神与各路神仙,而且在年节时还要在院子里搭上楼棚,再在里面供上各种神神的牌位呢!
孔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因此在孔庙祭孔时,按照族规不让女人们参与。据说在民国时期,有一回祭孔时,竟在人堆里发现了一个自讨没趣的尼姑,于是众人便将她轰了出去。
在孔老先生看来,女人既然和小人属于同类,那便是祸水!可在孔府七十六代衍圣公执家掌业时,他从京城讨回的续弦儿夫人陶氏,竟成了掌家管锁的统领人物儿了!按照过去的陈规,她被慈禧太后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后,便不可一世了!她的老公,年过不惑了还没有儿子,她便让她老公将她从京城带来的丫头王氏收了房做了姨太太,于是她便找到了一个任她出气的受气包了!她,经常打骂王氏,甚至让王氏脱光了衣服再用皮鞭抽打。她还在王氏肚子里怀了七是七代公爷时,也要打骂哪个受气包呢!这种做法,明显地有辱门风,有辱斯文,可在这个圣人之家,确实发生过这么荒唐的事情。倘若孔老先生地下有知,一定会浩叹声声。
此外,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孔府里还曾设立过一个东房,也就是审讯和行刑的地方。那时,东房养的二百多名当差的,不仅可以缉拿和拘押人。而且还有缉拿人和拘押人的“信票”呢!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到各地催租要帐,违者必究。在东房里,过去还拜访着红油皮的棍棒、皮鞭子和枷锁等物件儿。即便在内宅的大门里面,在两侧也排列着刀枪和棍棒呢!
孔府的大门门联上写的那个“富”字,宝盖儿头上缺了一点,意为“富贵没个头儿”。孔府的内厨房和外厨房,常年用着会做孔家菜肴和点心的名厨,他们各司其职,时代相承。厨房里,不仅设有红案白案,厨师们的分工也细分为炒菜的、烤点心的、蒸包子的、发豆芽的、拼凉盘的等等,甚至还有专门腌咸菜的。吃喝时,一桌宴席最多能上一百多道菜呢!
吃喝时,不同的菜肴还得配上依形附势的色泽相近的盘子碟子呢!孔府腌制的咸菜,是在许多大缸里面腌制又大又黄的醉螃蟹,还有剥尽菜帮子只留菜心儿的“珊瑚白菜”。孔府,也做“门面饭”,也就是能够体现勤俭表象的饭菜,譬如煎饼、咸菜、糊糊、山芋等粗粮细做的食物,孔家人吃腻了海参鱼翅和烤鸭后,也会享用那些也普通也不很普通的饭菜的。
可是,孔府在兵慌马乱的民国时期,由于大清朝消亡了,孔府断了皇宫的恩赏和年俸,也取消了卖官制,再加上各地的田租收不上来,帐房里竟然经常没有银两,家里来了客人,还得当差的自己垫上钱出去打酒呢!后来,孔家人竟不得不将一些贵重物品典当出去,变卖出去,以此贴补家用。
当年,我游孔府孔林孔庙时,印象并不很深,只觉着孔府太大了,宅舍太多了,屋里太阴暗了。沉重的历史,在曲阜留下了一座宫殿一般恢弘的建筑群落,也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观光怀古的好去处。沉重的孔府,同样也为游客们留下了许多沉重的思考!
孔府,是一个读书明经的地方,是一个好礼尚德的地方,是一个倡导“仁义礼智信”的圣地,可在这里,却有两位正宗后裔倍受磨难——清代著名书法家孔继,才华横溢,书法精道,可他在世时,由于家族产生的矛盾竟被扣上了反叛朝廷和家族的罪名,竟被亲友们将他从孔氏家族中除名了。尤其可悲的,是他下世后,他的棺木竟被人用几条冰冷的铁链缠得紧紧的,用意不就是让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吗?

他的弟弟,也是一位专心治学的史家,他倾入全部心血研究撰写了《乾隆甲子孔子世家谱》以及礼乐诗歌等著述,可他却因著书立说给自己惹了大祸,年迈时竟被定罪充军,没多久就因病狠交加亡故了。想来,以诗书礼仪称道的圣人之家,府内楹联上刻着“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时贤者皆从之由”的圣府之内,真正能够耐着寂寞潜心做学问的人,境遇竟是如此惨痛,可谓“滑天下之大稽”呐!有句话说——哀,莫大于心死。想来,孔老先生的这两位正宗传人,两位学者,在他们被定罪以前,他们的心大概已经死了吧?
孔府,是一个“居家思俭,守职宜勤”的地方,是一个提倡节俭的所在。可在这里,甭往远看,只在清代兴盛时期,孔家的土地就达百万亩,散布于五省数十县,此为一奇!孔府的仆人,不仅在府内当差的人丁很旺,还有繁多的入了孔家户籍在府外为孔府效力的户家呢!诸如屠宰户、养殖户、香米户、烧水户、洒扫户、司茶户等等。甚至还有专门为孔家做笤帚的、做花炮的、冬天送冰的送劈柴的“冰差”“柴差”等等。孔家有了红事,“吹奏户”就去吹打;孔家有了白事,不仅有人前去奏乐,“哭丧户”还去哭丧呢!孔家人吃豆芽,不吃豆芽瓣儿,于是又出现了专门为孔家择除豆芽瓣儿的“择豆芽户”,这也为一奇!
孔家人,平时的穿戴极为普通,比如小孩儿们只穿蓝布大褂儿,黑布鞋,小辫子上扎着红头绳儿。可在孔子后裔的会议录中,却很明了地描述了他们的衣服多得数也数不清的真实情况。民国时期的衍圣公,一年最少要做四百多套包括灰鼠皮和裘皮在内的高档服装,服装太多了只能让专门服侍的仆人按着《找衣薄》来查找。根据其后裔回忆,他们的宅舍里的窗帘、帷幔以及炕单儿和被面儿,都是普通的蓝布和花布,可在这做高门大府里面,还专门雇佣着养蚕的纺绸的绣花的用人呢!在孔府前堂楼前的一面照壁上,过去还请匠人画了一幅“贪吃日头”的漆画——根据说“贪”是一种贪得无厌的怪物,它的四个爪子踩着金银,正在张大了血盆大口吞食太阳呢!当初,连孔老先生的后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要画这么一幅画儿呢?



根据近代孔子后裔的回忆,他们小的时候没有任何玩具,孔府是不会从高墙之外购买那些时兴玩意儿的。他们,实在无聊了,也只能品玩家里的珍珠翡翠等等物件儿。他们也玩儿“过家家”,他们玩儿的娃娃,竟是他们从后花园儿拔了野草编扎起来的。他们闷极了,就爬到一处堆在高墙内的土堆上,从墙内贪婪地观望着外面的世界,观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观望着担着担子沿街叫卖的小贩,还有远处一些店铺的门脸儿。他们都是圣人的后裔,圣人之家已将他们约束成了小圣人一般模样,所以他们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日复一日地年复一年地在阴暗的孔府里学着总也学不完的诗书礼仪,他们不可能象城里乡里那些普通人家的孩子那样随意玩耍,因此他们的童年生活是单调而乏味的。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生活在孔府之内的孩子们,又怎能走出深宅大院结交良师益友呢?孔老先生地下有知,又会作何感想呢?他一定会感到极为困惑吧?
我游孔府,已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我是和一位多年未曾谋面的友人把盏畅饮后才去游的孔府。我晃晃悠悠地恍恍惚惚地在那迷宫一般的圣府中转来转去,眼前显现的都是阴暗的宅舍、陈旧的家具,还有一些张挂着的绚丽的古代服饰,我当时就觉着我的心情很是压抑!
当我随着一些游人转到孔林,当我看到成片隐歇于古木之下的坟茔墓碑后,特别是看到北隅那座孤伶伶的如同山包一般的孔子陵寝时,心情便更为压抑!那座巨茔的前面,稳着圆圆的石雕香炉,里面插着成束冒着青烟的燃香。飘渺虚幻的青烟,并未使我的心绪轻松起来!巨茔的前面,还稳稳安放着沉重的篆刻石碑,沉重的泰山封禅石,它们如同厚重的历史一般沉重,如同成片恢宏的孔府一般沉重!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沉重的历史,在曲阜留下了沉重的孔府孔林和孔庙,也为今人留下了许多沉重的思考……

标签:优秀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