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散文»优秀散文»远眺近瞧大村塔

远眺近瞧大村塔

古邑海州,山锦水秀,名胜星罗棋布,古迹云屯雾集。耸立于花果山山门西侧、大圣湖(大村水库)畔的大村塔(海清寺阿育王塔),“浮屠九级,矗立层霄”,“巧作精构,根深固蒂”,为苏北地区最高(相对高度40.85米)和最古老(始建于唐代,现塔起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建成于天圣九年[1031])的一座宝塔。明代顾乾《三十六景图》称之为“古塔穿云”,清代黄申瑾《二十四景图》称之为“塔影团圆”。现在,大村塔仍为花果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
实在记不清有多少回了,乘坐在进山的汽车上,从大村塔旁一掠而过,并没有刻意稍作停留。车子缓缓行进在宽阔平坦的进山通道上,道路两侧花团绵簇,树影婆娑,你漫不经心地向车窗外左右观瞧,欣赏着如画的美景。最终,你的目光都会无可阻挡地聚焦到了大村塔身上。大村塔与我们相距大约500米吧,恰好是眺望的最佳距离,因此长久以来我一直以为它是适宜于远观的。
你瞧,柳丝已经绽绿,林木掩映村落,沉着的古塔,静谧的湖水,和谐地守望着连绵的群山。湖水钟情于古塔的坚毅,古塔执着于湖水的柔情,粼粼波光,青青荇草,水墨淡彩,空灵别致。晨曦初起时,山朦胧,水迷离,大村塔撩起晨光的面纱,飞鸟们振翅翱翔,剪开雾幔缕缕。薄暮时分,四野的沟壑即将湮没于阴郁的暮气之中,落日的余晖淡淡地映红了大村塔身上的苔衣,此时我的印象中常有一位清瘦男子在湖畔塔前沉吟留连。
你是一支如椽巨笔吗?!那么气定神闲,眉宇轩昂地矗立着,俯瞰湖水,闲看春风;你是仙姬发髻上的一根大簪吧?!那么风姿玲珑,仪态万方,亭亭玉立在游人前往花果山游玩的必经之路上。
这是一幅多么美妙动人的图画啊!大村塔不正是这幅水墨山水的灵魂和核心吗?!陪朋友游玩,共家人休闲,我曾n次地攀越花果山,每次我们的目的地似乎都很明确——就是直奔水帘洞、三元宫、玉女峰一带的山中美景而去,行色未免太过匆匆。每次登山之前谁不渴望有一份好心情,怀着一丝期盼或激动,充分体会大自然的恩赐,尽情地舒展身心。大村塔,你不正是盛筵开始前,历史和自然为我们奉上的一道开胃美点和一杯醇香美酒吗?!就是你啊——大村塔,为我们一次次的花果山期盼之行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
在无数次地远眺之后,我终于没能抵挡住大村塔的诱惑,择良辰吉日,携女儿近距离地瞻仰大村塔的“芳姿”。似乎带有一点点冒险的感觉,因为根据我的经验,距离产生美,适宜远观的未必适宜于近瞧。我多少有些担心,近距离的造访会不会破坏掉大村塔在我心目中一贯的美好。
一个周末,我与小女曙晗一道,循着塔影,沿着山路,悄然行至塔前。不需购票便可进入一处院落,昔日的海清古刹早已荡然无存。游人廖廖,山野宁静而安详。显然,很多人都象我一样,尚未发现此地的妙处。眼前的院落,想必是依据古刹遗址踏勘结果,恢复其平面布置而新建的部分建筑吧,但其规模料与当年海清寺香火鼎盛之时相去远矣。所幸的是,大村塔依然巍巍居于院之正中,显得雄浑凝重,庄严肃穆。
院内陈设虽不华丽,却有世外桃源般的清静幽雅,各色花草树木杂缀期间,显出一派生机。但这些,都只能成为大村塔的陪衬而已。大村塔历经近千年的沧桑风雨和数不清的地震山崩,始终屹然挺立。立于塔下,自有一种气足神完的气质扑面而来,这来源于悠远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传承。在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的同时,我也深切地感到了自身的渺小。大村塔建筑的精美无与伦比,佛教艺术遗存的丰厚令人赞叹,有关专家学者对此已有定论,无怪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曾誉称其为塔中“巨构”。
我想,在大村塔的那些苍老古旧的塔砖里面,一定埋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凄美记忆,绝非那个姑嫂比本领的传说所能容纳。上个世纪70年代对大村塔的那次复修,是为它披上了一件光鲜的外衣,但或许,面对着一位积满历史尘垢、阅尽世事沧桑的龙钟“老衲”,我会更加沉默肃然。尽管如此,我还是对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谈到的登塔感觉,“我报到,我的祖先”,产生了强烈的认同和共鸣。我和女儿在黑暗中弓身摸索登塔,阶梯高陡,双腿酸颤,我们一步一步地跨越着历史、丈量着古代文明,心怀着一份虔诚和淡定。

2006年3月9日晚
※本文作者:暮云追雪※

标签:优秀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