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说:一个真正做事的人,要具备出世的精神——宗教家的精神。
出世、入世这词,很熟悉又很陌生。熟悉是大多佛教书籍都有提及,陌生是只知其义不知其所以然。
个人以为,宗教家精神应该是仁慈博爱至善的,而且必要时还要有勇于牺牲的利他精神。入世,是一个人从学校出来后走向社会,也就是说参加工作了,成为社会自食其力的一员。从此他得学习如何社交,如何很好地待人处事,对上要尊老爱贤,敬重领导,对下要礼貌周全,与人团结,少生是非。社会学是个学问,学得好,八面玲珑,人情事理顺风顺水,左右逢源;学得不好,拘谨束缚,嗑嗑碰碰,无法从容。入世,是真的把自己溶入世间,凡尘俗礼样样必学,事事必周,本是俗人一个,怎么也摆脱不了富贵荣华,利禄名誉,出人头地的诱惑,每一个人都恨不得把自己的脑袋削尖了,能在这些方面见逢就钻,得心应手。在世间,成功的人很多,应该基本都是成功的,大小而已,能在世上好好地活着,开心地过着自己的日子,我想都是成功的,虽然我这思想很中庸。简而言之,入世就是走入世间,斤斤计较自己的利益,见风使舵,随时让自己成为一个百变人,在任何时代都能功成名就。
出世,就是走出社会,淡泊名利,无欲无求,富也好穷也罢,钱财随它去了,随遇而安。因为他看破了世间情事,无非都是私欲所成,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浸淫多年,看多了世事的多桀无常,忽生出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之心,更希望自己能从此做个隐士闲人,只想寄情于山水,却又偏生一副侠义心肠,常常有救民于水火的利他精神泛滥。
我们从一出生就是在这个世界里,好象出生就是入世了,而死亡的时候,离开这个世界,就是出世了。但人们的思想中,人离开这个世界叫去世而不叫出世。出世是心灵的解脱,去世则是人体的消亡。
佛教的入世,是因为佛看到众生有苦,于是发菩提心,愿意成佛道,愿意度众生的壮志伟行,是兼善天下,自利兼他,结果是福慧双修。出世是独善其身的自利行为,结果只能证得清净无为的涅槃解脱。于是,我知道,“小乘佛教”追求“自我解脱”,“大乘佛教”宣传大慈大悲、普渡众生。
南怀瑾曾对同学们说:“英雄与圣贤是有区别的,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但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扛,圣人则是自己挑尽天下人的烦恼。”看了这话,我愣了好久,深思不已。朋友博客的个人资料曾有这么一句话:“想做圣人的走狗。”当时我看了这话就以为是他想做圣人的一条走狗。但后来理解了他的为人,了解了他的思想,又看了他好些文字,才知道,原来他这话的意思是:想做圣人。但又自谦是走狗。这走狗,走遍天南地北,在朋友中有浪子之称,却是一位天生会忧国忧民的侠士。从行政单位走出来,跑到边陲山寨穷山僻壤去搞濒危文化遗产的收集和调查,一搞就是十几年,如今又重回单位朝九晚五当上班族,很用心地为人为事,利已利人。好象那些曾经的沧桑和浪迹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入世和出世是不是这样呢?一个人,才走进社会,都还来不及学习怎么样把自己溶入社会,就已出世退隐,他是入了还是没入?他出来了,算是出还是没出?先入世再出世,重入世,是不是佛的精神就是这样的呢?
一个真正做事的人,也应该是一个真正善良的人。虽然还不是很懂真正的出世入世,但却向往有朝一日自己真的可以征服自己,那么,自己是谁,也许就知道了吧?
※本文作者:素手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