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针,别上挽联,手扶洁白的花圈,噙着泪,一步,一步。鲜花簇拥着您,您在鲜花丛中微笑着看我们走近,慈祥的目光里满是关爱。
2001年,市文联和我店联合举办一次“巢湖乡土文学作品”的展示活动,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我欣然接受。当我布置好展架,把您亲笔题写的“巢湖乡土文艺家作品”的匾额挂在专架上时,是那般神圣而又亲切。因为您是安徽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在我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从那一刻起,我就想,要是能认识先生您,亲聆一次您的教诲,该是何等幸福的事啊。
可是,先生,我从没想过,我会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走近您,真的。尽管今天我可以如此近距离地一睹您的风采,感受到先生您的儒雅、您的谦和,可花的海洋上,挽联飘飘,这一切不是我期待的场景。如果早知道是这样,我宁愿,宁愿一直一直,远远地读您、敬您!而不要这样地走近您,不要看见您那定格在梨花前的笑容。
就在今年五月,我随作协的老师们一同来看您,您还热情地招呼来自家乡的我们。您离我们那么近,笑容可掬,可面对病床上虚弱的您,我怯生生地躲在人群后,不敢惊您,不敢扰您,只能以一个文学青年特有的方式默默地为您祈福。
可我没想到与先生的那一面竟会是最后一面,我多么希望您能像您答应我们的那样,康复之后再回家乡来看看,多么希望可以陪您再沐浴一次巢湖之上的阳光和清风。
先生,您说,天晴了,您就回家。可今天满室灿烂的阳光,为何我们却寻不见您的身影?
让我如何悼念您?深深地鞠躬、鞠躬、再鞠躬,有风吹来,吹不干我们的泪。您的书房“樱榴居”也和我们一起沉浸在白色的哀思中。椅子空了,书架上一本本整齐的书籍也沉默不语,尽管书中还留有您刚刚翻阅的痕迹,却它们却再也触不到您的手温。只有书桌上那盆植物依然静静地吐着娇红的枝叶,等待着它的主人回来浇灌、呵护。
先生,您亲笔题名的《巢湖作家》杂志创刊时,我们骄傲地给您寄去了,可今后的每一期,先生,我们该寄往何处?
您匆匆地走了,留给我们不尽的思念,但有似雪的梨花在天堂陪伴您,您一定不会孤独。您留给我们的优秀作品和人格魅力也将会永远鼓舞着我们,文学的路上,我们定会用那美丽的梨花扬起一路的芬芳!
※本文作者:云儿也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