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月亮和六便士》,一边看一边惊心。
作者以第一人称从自己的观察来写克兰德,开始笔墨很少,看到到第十二章了,克兰德的妻子让“我”去巴黎找她突然出走的丈夫,我都还没发现作者写了克兰德什么,“我”见到了克兰德,不知为什么,我跟作者一样的感觉,无法生气。
克兰德心肠冷酷和自私吗?看书的整个过程几乎都会让人想起这个问题,也在不断地问自己,但我答不了。
克兰德心里有一种朦胧模糊的反叛意识,对过去单调的生活从来没有生过厌倦之心,不是因为无聊的生活而出走,克兰德只是把束缚着自己精神的桎梏打碎了,解开了,所以他不是寻找到了自己而是寻到了一个新的灵魂。对于他的突然出走,我除了震憾还是震憾。
荷兰人的妻爱上他,并不是因为他的长相有作者所描述的野欲,而是因为克兰德会给人一种别人所没的独特个性,那就不羁的墅性,自由的扩张,冷酷无情的后面隐藏着不易被一般人所察觉的深深的狂热和浓浓的热情。
克兰德说女人可以原谅一个人对她的伤害,却永远无法原谅一个人对她作出的牺牲,他怎么就那么懂女人?为她作出牺牲本身很伟大,但女人却从此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他说男人的灵魂在宇宙最遥远处遨游,女人却想把它禁锢在家庭收支簿上,这种女人是不配得到他的,因为这个女人不知道他需要的真正是什么。
勃郎什真的不应该去死的,为了悲惨的身世,为了自己爱的男人不爱自己,为了自己爱的男人对自己无所谓就去死,真的,不是我没人性没同情心,而是感觉克兰德说得没错,她的心理不健全,为什么没有他的爱就活不了了呢?不能为自己活吗?为什么就只为别人的感情活着?我说不清,但却真的认同克兰德的话,可以可怜她也可以理解她,但却不想同情。他已说了不会爱她,只是需要她,但她想把他改变成她要的男人,得不到就失望崩溃,这不能怪他的,把她的死让他来背疚好象有点说不过去。
克兰德是冷酷无情,但他没耍花样,他诚实啊,最起码他没骗她,没有不爱她而说爱她,你伤心你失望是你的事,他可没想要你伤心要你失望。嘿嘿,我也好象很无情的人呢,怎么就会这么想呢?
与克兰德相比,那荷兰人确实如作者说的那样:是一个感情没有深度的人。虽然克兰德比他坏很多,但他有深度。
他不重视别人对他的看法,你认为他卑鄙也好自私也好无情冷酷也好,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你想怎么看我都无所谓,因为并不在乎这些。
但我不相信他真的不近人情,真的冷酷,一样对亲朋的关心爱护会感恩,一样会激动,也懂爱情,也懂享受也懂情感,象他说的:自己是一个健康的人。这个健康包括身体和精神。但他并不想向世人解释他的情感,你们认为我不健康就不健康好了,反正与我无关。他不想表现出这些来,因为对于他狂热的梦想,这些都不是重要的。而大家看到的就只能是他表现出来的表面。确切地说,他的狂热他的执着只不过是因为有了焦点而忽略了其他,灵魂专注地追求,忘我无私。他说得对:又闹恋爱又搞艺术,人哪来那么多精力,顾得了面面俱到?
作品能泄露一个人的真实情感和内心隐藏的潜意识里的东西。但没人看得懂他的画,就象没人懂他一样。
危险的孤独的路,是谁逼他走进去的?是什么?好象没有人逼,而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梦想和追求的爆发。他出来工作时就做证券交易工作,一个很不错的经纪人,然后结婚做好丈夫,然后生儿育女做好父亲。
很多笔墨,作者在描写一个自私,残忍,冷酷,粗野,肉欲的克兰德,但最后却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越是描写他残酷无情无理就越反射出其精神境界的高尚,这是作者也没想到的,也许作者本人也矛盾,为自己的一贯认为正常的判断正常的情理产生怀疑,就连作者自己也无法不被这种另类的思想所迷惑所感动,有谁能象克兰德这样为了心中的理想而抛弃所有?不仅可以牺牲自己也可以牺牲他人而无丝毫愧疚,钟情若斯,作者分析来分析去最后仍不得不叹一声:如此一个讨人嫌惹人恶的克兰德,我认为他是伟大的人。
克兰德的精神一直脱离他的身体而存在着,游荡着,寻找着栖地,直到到了塔希提,才真正进入身体。对塔希提,他有一种前世乡愁般的记忆,他竟然说曾经来过,那应该是前世的一种记忆了,你信吗?我信,非常信。就是那种前世的牵挂让他无法忘怀,在突然一天来到他心里,告诉他要画画,要回家。
“做出这种决定的不是我,而是身体里面远比我自己意志更强大的力量”,这个医生是这样,克兰德是这样,也许还有很多是这样。舒适的环境,平静的生活,与世无争,要打破这个画面不是个性的问题,不是心理的问题,而是勇气与境界的问题,是各人生活意义的取向问题。能看破这些的人有几个啊?人们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一定是心理有了问题,心理方面有了障碍,要不就是疯子。
唉,那只是人们正常的逻辑平常的思维。脑子很复杂,谁也不知谁想的是什么,谁也不知自己要的是什么,全世界人没几个人真正知道。怪不得天才在这世上并不多。
塔希提是克兰德的精神伊甸园,在这个地方,他把现实文明生活中的失望,郁闷,莫明厌倦一点不保留地埋葬,他完全自由了,真正得到前所未能的放松,精神上身体上。他认为为理想为土著妻子也是一种精神的回归,这个不沾染一点尘世烟土的女孩,正合了他渴望单纯朴素的自然,也正是这种空灵的身心,让他成为天才画家,画出了很多超乎常人思维的杰作,艺术和文学一样,真实无羁的思想,没有底线的冲击,才能真正体现奇异的美,玄幻之妙,正需要这种空灵,这种可遇不可求的空灵。一幅作品能打动一个人不容易,能打动一颗心不容易,能让灵魂出窍般感到震撼就更不容易,他的作品最终达到了绝境。确实,在岛上的日子,他象神仙。追求真正的美,空灵的美,绝世的美,他做到了。原来追求一种东西是要代价的,也许是一生。
毛姆说得对世界是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目的。单纯简朴的生活并不是谁都甘心情愿地过。除了坚强的意志和坚毅的性格。就象那环形小岛上的船长说的,还有对上帝的信仰。
他最后的作品是两个房屋的巨型壁画,那是他用生命最后的精力倾情而作的,一个人类的世界,一个人性,兽性,神性溶合在一起的色彩梦幻世界,一个只有他的慧眼才能看到的生命热情的世界,一个只有他的神悟才能领略的灵魂世界。他用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色彩画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用色彩语言告诉了人们这个世界如此简单又如此复杂,如此美丽又如此丑陋。他用心血创造了这么一个世界,然后毁掉,把最后一个伟大杰作毁掉,就象毛姆说的:他把秘密也带入坟墓。好象他完成了任务一样,这真的很象他的性格。我很伤心他的死亡,没想到他会得这么一种传染性极强的麻风病,也只有毛姆这个天才作家才会写这个病,这种跟自然有关跟荒野有关跟孤独有关的病。
伤感良久,然后却很快进入一种恬静宽慰的心态,他是应该回去了,任务完了还不走吗?他为自己活出了精彩,活出了灵魂,留给人们的作品虽然不是他最杰出的,却是不朽的。他那种对理想的执着和热情,给人有意想不到的感染力,让你不知不觉地震憾,感动,让你不知不觉地敬佩,叹服。极端的反叛,对苍白乏味庸碌的现代文明的鄙视,不可理喻的历程,却是我们人类对古老,素朴,单纯的怀想,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可贵精神,够了,这缕催人警醒,沉入反思的清风,如一束从天而来的阳光,温暖拂拭着日渐麻木的心。天才,个性,文明,社会,家庭,这些本应和谐和的却充满矛盾,矛盾得让人敬畏,矛盾得让人感觉生命缺钙。可是我知道,在这不是讨论人性有无的问题,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一个领域可以让你的精神留驻?对信仰的崇拜对梦想的狂热,那么执着,执着得让所有人感觉这是对文明的背叛,对道德的轻视。克兰德血液深处对生命的呼唤,岂是几幅画几笔色彩就能概括的?塔希提,这个精神伊甸园,其实在每个人的心里都可以在找到它。
看完了,很轻松却又很沉重,轻松是有一种得见天日的快感,呼吸新鲜空气的舒畅,沉重是天才的陨落无声无息,在创作的巅峰时刻悄然离去,到死也没有得到人们对他作品的认可。
忽然想这是毛姆给谁写的预言书呢?他自己吗?独树一帜的洞察力,把人的心理过程一眼看透,我不知他是被克兰德现实中的原形人物感动了,还是他从原形的绘画作品中醒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