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以前,我就已经习惯着这种方式表达。
曾跟朋友说,不管我的心情怎么坏,但我都会很快的调节过来,因为更多的时候我习惯了这种方式的一个宣泄。
当然,也并不是每次拿起笔都要在自己特高兴或者特失落的时候,但是无可否认,那却是最佳的一种写作状态。可能还可以用大家常用的一个特俗的词来解释——灵感。
所以,这些年我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喜欢而习惯!
读书的时候,常有身边的女同学会周而复始的问男孩子这样的问题:你自己认为自己是感性的一个人还是理性的一个人?这是大多数女孩子喜欢琢磨的问题。我的回答一直都是中性的,因为我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去理解感性和理性的两个词。
我想,也许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但是过于理性的一种生活态度,让我终究还是得到的少,失去的多。生活里面一直拒绝后悔,固执的认为,这不该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把握现总比后悔要实在的多。
晚上的时候,在参加长沙另一个公益团队义卖活动的前期沟通会中间,发现自己的运气也真好到了极点,上去的时候,并排了三个电梯,按键,电梯门最先开的是货梯。下来的时候,偶等到后面下楼,按键等待,并且想,自己的运气没有这么好又是货梯吧?当然,结果没有让我“失望”。货梯再一次带着我这个有些感触的人返回于喧哗。
生活就是这样,期望值总是让现实踩的粉碎。可以跑,也可以绕路走,但是却逃避不了那个怪圈。常有朋友问:该怎么办?习惯吧。这是我唯一能给出的答案。
但是有些事情终究还是没有办法让自己洒脱或者习惯的……
在公交车上,6路,我像往常一样又一次遇到了拿着电子琴唱着忧伤歌曲的小女孩子。十多岁,一个小辫子,一个小小的帆布包,第一眼看上去是与年龄及不相称的世故。上来就像我们小时候背诵乘法口诀一样,报了幕,然后是电子琴里面发出的那单调而似乎有些干涸的伴奏音乐。什么歌不记得了,也可能是我从骨子里对这种场合歌声就是有些许反感的。或许在日复一日简单而重复的生活里面,我早就对这种乞讨方式的麻木。每次看着他们又会让我想起那些失学的孩子,摸了摸口袋里的硬币,可能我没有资格同情,他们也没有必要同情。关于他们太多的新闻报道,早让我们分不清真与假,骗钱还是讨钱?看着她慢慢地向着我走来,我大声的问了一句:你怎么不去读书呢?这是我从她上车开始就想知道的答案,“不读呢”,她的回答让我心凉,残酷的击中我的思考方向。我有些无助的沉默,然把头扭向了窗外,硬币慢慢的在手里松开。在我身后小女孩子的口里冒出了这样一句话:“五毛也可以”……
下车前我又一次问了她相同的问题,似乎想找着自己理想的答案。当然回答还是一样。原想这样年纪的一个小女孩子,流浪于异乡,如果仅仅只是因为家里没钱读书的话,那么我们家园也许真的可以做点什么努力……
静下来一想,我又能去指责什么呢?泛滥的同情,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丢掉事物评判的标准。正如众人都认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却越来越多的人还在授人以鱼,或者授人以鱼的时候内心当成了授人以渔民的欣喜。当然同样他们也没有什么值得指责?必竟他们也在用行动做着自己的努力。
这时候自然的冒出了一个词:幸福!记得有朋友说过这样的话:任何努力的人都是幸福的。
在电影《求求你表扬我》里面,古国歌和杨红旗有几句关于幸福的经典对白:
古国歌:“你说什么叫幸福?”
杨红旗:“啊!你说什么?”
古国歌:“你叫什么?”
杨红旗:“杨红旗,刚才你问我什么?”
古国歌:“什么叫幸福?”
杨红旗:“幸福啊?”
古国歌:“嗯!”
杨红旗:“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杨红旗:“可笑么?没上过茅房啊!我都38岁的人,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我们在回味着鲁讯笔下阿q精神翻版与延伸的笑声中,我们看到自己可悲的精神世界,笑声过后是我长久的沉默。更多的人对于幸福的定义好象就是谁比谁拥有的更多;或者是安全感+满足感+成就感的一种综合体;爱与被爱同样也是幸福。
你是幸福的嘛?现在就是幸福。
※本文作者:叶泊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