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下班的时候,同事小杨走进我的办公室,穿着考究而且笔挺的西服的,顿了顿后,面露喜色而又不失严肃的对我说:“小李,我要结婚了!”随即,变戏法般从背后拿出了一份鲜红的结婚请柬。紧接着从兜里掏出了一把花样繁多的喜糖,说:“国庆节那天就在咱们矿小餐厅举行,届时可要光临啊!”我说好的,一定来。并且恭喜他终于抱得美人归了!
看到他一脸兴奋喜悦的样子,打心底为他高兴。一来,在我们这里男孩子能够找到一个值得自己用一生的时间来心疼真爱的姑娘真的很不容易!二来,终于也有人可以把我当个“人物”,郑重的邀请了啊!忽儿,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是个大人了。一丝心酸的喜悦爬上眉梢。童年时候,曾经厚着脸皮跟在母亲后面参加他人婚礼,蹭吃蹭喝的往事一股脑的涌出记忆的门槛。
记忆当中,婚礼总会和国庆节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大约五、六岁还没有上学的那阵子,我是在农村老家生活的。八十年代农村人的生活并不富裕,大鱼大肉的美食佳肴要不是赶上逢年过节,一般是吃不到的。除非村里有红白喜事。白事即丧事,席上虽然可以吃到好东西,但必须是本族本户的人才可以参加,并且还要大献殷勤帮人家打个下手忙里忙外的干活,况且也不是什么高兴的事情,混吃混喝的时候,年少无知的我如果因为可以吃到美味而表现的异常兴奋的话,会被人瞧不起,当然更会被母亲责骂,甚至撵回家吃剩饭。那时,最大的喜事就是村里有人结婚。那时人们结婚大多选择国庆节。即使生活并不富裕的家庭也要风风光光的大办喜事,邀请众多亲朋好友来祝贺。参加婚礼是要搭礼的。原则是一家出一个代表来,并且交上一份礼钱,不能多来人。如果多来人的话,需要另交一份礼钱。两、三岁的时候,母亲抱着我去参加婚礼,不会被人说闲话。可是,苦于我那时还不知道美味为何物?等到五、六岁稍微懂事的时候,知道大鱼大肉的好处了,却苦于“年龄”太大了。每次母亲交上一份礼钱参加婚礼的时候,我听到“风声”后,总会缠着她带我去。有时母亲实在熬不过我的纠缠,就决定把我带上。为了能够让我的肚子多塞些油水大的好东西,婚礼那天早晨,我是绝对不吃早饭的,饿着咕咕叫的肚子屁颠屁颠的一步三跳的跟在母亲后面。
筵席上,大多先摆上几个小菜,什么油炸花生米啦,凉拌冻肉啦,粉丝啦,变蛋啦、油炸薯片啦等等,花花绿绿的很惹眼,看得我眼睛瞪得老圆,口水直流。我这个“半大”的人被安排在一群妇女当中,一般是还没有等到主持人宣布开吃时,我就趁人不注意偷偷的伸出小手在菜盘子捏几个油炸花生米来“开开胃”。支持人宣布用饭的话音刚落,我的筷子就同步的伸向菜碟子啦!妇女人经常会边吃边议论菜的好坏,说些新媳妇漂亮贤惠的好话。我哪里顾得上听她们瞎聊,一心只顾着往嘴里塞美味。因为我是左撇子,经常是刚夹起的肉,就被旁人打掉了,特别是条状的海带啦,白白细细的粉丝啦,更是很难送进嘴里,真是急死人。后来索性把那些不容易夹到的好东西整盘子放到自己这边,大人们不会和我们计较的。有时,参加婚礼的像我这般大的孩子多的话,就专门给我们孩子安排几个桌子。哈哈!那可就更热闹了,竞争更激烈了啊。手里攥着“上白粉”蒸出的白面馒头都顾不上咬了,常常是菜碟子一放到桌子上,七、八双筷子就开始同时进攻了。可谓风卷残云,不销几分钟就被我们瓜分殆尽,然后举着筷子到处张望,嘻嘻哈哈说笑个不停。这里有一个叫做王蛋蛋的童年伙伴值得一提。不管村里谁家娶媳妇,他都要自告奋勇去给人家“帮忙”干活,目的是在宴席上吃些好的,10多岁了还是这样。所以,人送绰号“坐席主任”。还有就是6岁那年,我们在婚宴席桌上的竞争是空前激烈的。后来,由于这家伙好东西塞得太多,回到家居然拉了几天肚子。
时光荏苒,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当初那个贪吃的愣头小子早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新的生活,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每日都能吃到“大鱼大肉”了,不必再去与伙伴们为了“美食”挣抢了。如今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按照当年“美味佳肴”的标准,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天天过节,顿顿饭都在过年啊。然而,即使眼下丰衣足食的我,在面对一桌“绝好”的美食时,却时常会想起那些好笑的童年趣事,想起那段苦日子。
倏然间,心里有些沉重!(全文完)
※本文作者:掘地三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