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十六岁的寒假,参加了全公社大规模兴修水利的劳动,与大人一样推着小车往水库大坝上运粘土,一车土足有三四百斤重。父亲已经是多年被抽调在水利工地上劳动的,他看到我后,主动向他的工友们介绍我,我好象听到了工友们对我的夸赞,父亲很得意。回到家后,父亲还当着我的面对母亲讲他的工友们如何夸奖我。这是我第一次得到父亲的间接赞扬,感到自己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正在上升。
上了高中以后,我个子已经超过了父亲,父亲有时会惊奇的看着我对母亲说,这孩子一年长了耳朵上边的这一大截啊!这两年我一边上学,一边参加生产队劳动,每年还能为家里挣八百工分,家庭经济生活开始有所改善。过去由父亲一人干的许多家务活,也开始由我分担起来,父亲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他开始得到了儿子的回报。父亲开始以较为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不再把我当小孩子,而是当“半大人”看待了。
高中毕业以后,我在村里劳动了二年,被当成后村后备干部来培养,还先后当了村里的赤脚医生,机械手,民办教师。我们家在村里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明显攀升,过去处处想欺负我们的人,也不得不对我们另眼相观。家里的许多大事也慢慢开始以我为主来做决定,甚至有许多事情父亲已经成了被动的执行者。他有时会对我的决定表示不满和反对,但当事情完成之后,他看到的结果证明我并没有错,他以后一般就不再怀疑我的决策能力,倒是乐得清闲。从此以后,父亲有了什么事,开始反过来征询我的意见,我与父亲在家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父子之间在人格上的地位已经完全平等,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已经长大成人。
父亲现在已经老矣。头发已经灰花,脊背已经驼弯,脸上皱纹也多了,耳朵也背了,须大声说话他才能听得到。看到他一天天老去的摸样,我会有一种莫名的悲壮和敬畏。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子女抚养成人。他一生只会做一件事,那就是种地。除此之外,他什么也不会,至今连扑克都不会打,更不会做饭洗衣。但他却是村里种庄稼的老把式,村里的庄稼能超过他的并不多。现在,有时我与父亲开玩笑说,爹,我们俩人这辈子干的都是一样的活计,都是耕地。父亲就会认真的问,那怎么能一样呢?我说,是一样的,我与你的差别不过是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罢了。他接着又问,那有什么不一样?我说,你是在用犁耕地,我是在用舌头和笔耕地啊!不过我耕得还是不如你呀。父亲听了之后,点头微笑,表示很理解我的意思。
父亲这辈子就象一部不安装刹车的机车,永不停息的劳作,只知前行,从不后退。
前几年我劝他说,我足以养活你了,你出了一辈子大力,还没出够?你用不着再继续种地了。他听了很生气的说,庄稼人不种地干什么!从来没听说有干活累死人的!三年前,母亲上山摔折了手骨,不能帮父亲了干活了,整个秋天只剩下他一个人在里外忙活。过年时,我回家趁机游说父亲不再种地。我说人家城里人最晚到六十岁也退休了,早的还有四十多岁就退了的。过去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你现在已经七十多了,还能活多大岁数?又不是没儿没女,吃不上穿不上,我看明年赶快把地缴了算了!这回父亲思考了良久,到底还是动了心。他说今年是觉着不如往年了,腰腿有点不大利便了。那……要不就听你的?不种就不种了吧!?过完了年,父亲很快就到村里退了地。当第二年我回家过年时,见父亲的脸上多出了几分红润和笑容。母亲说,你爹今年比以前可是轻快多了,脸上的笑也多了,话也多了。我心里这才稍微感到有些宽慰,觉得父亲确实是老了,是到了该休息的年纪了。
现在,凡是大的公共节日传统节日以及父母的生日,如没有特殊事情,我是必定要回家的。只要听到我要回家的消息,父亲总象是迎接什么贵宾似的,老早就跑到停车点,蹲在公路边上等候了。他认真的盯着北来的每辆公共汽车飞驰而过。当见到我们乘座的汽车刚停稳,立即迎上来帮着拿东西,满脸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父亲和我虽都不善饮酒,但只要我一回家,到了饭时,父亲总忘不了把酒拿出来,爷儿俩非要喝上两杯不可。我有时会特意逗他说,爹,你还能再喝一杯不能?他肯定不服输,说你想喝杯,那就再喝杯吧?于是父子俩就再喝上一杯,相互看着对方的眼睛都红了,相对发出会心的微笑。父亲因耳朵失聪,平时晚上也不看电视,就早早睡下了。可是只要我一到家,他就来了精神,总有说不完的话,直到我说睡觉为止。躺下后再啦上一会儿呱,就能听到他微微的鼾声。我看到现在的父亲好象恢复了自己童年时代的天真。他与儿子已经不再是父子,却好似相识已久的老朋友了。这难道就是人生的螺旋轮回吗?
我现在已为人父二十余年了,懂得了做父亲对儿女的重大责任与无限深情,这些情感有些是不适合用语言和爱抚来表达的,深层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人间挚情,在还不到能对没有同步思维的子女去讲的时候,就只能靠子女们在自己未来的人生阅历中去慢慢体验,也只有当儿女们也站到了父亲(母亲)位置上的时候,才能真正解读内里的意蕴。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正如许多人看不懂《红楼梦》一样,当然也会有许多儿女看不懂父亲,甚至是终生也看不懂。当然我得承认,不是所有的父亲都是合格的父亲,也不是所有父亲的教育方式都无懈可击。但是难道合格的父亲就都能得到子女的理解吗?我还得承认,我也未必就是合格的儿子,但现在我不仅不怪父亲对我童年时的严厉,我完全能够体会到父亲的严厉不仅是处于天性,同时也是扮演父亲角色的某种需要。当然,严厉的教育方式一定要恰如其分,不要过犹不及。过则可能伤害感情,不及则可能失去父亲应有的作用。母爱主要是呵护儿女当前的成长,父爱则是把握子女的未来方向。为了子女的未来,父亲有时不惜暂时得罪儿女,甚至可以用子女对自己的暂时怨恨去换取子女的前程。所以父爱有时会显得不近人情,甚至是残酷无情。比如《红楼梦》里父亲贾政对贾宝玉的严若冰霜的父爱,母亲王夫人对贾宝玉的舔犊之情的母爱,以及祖母贾母对贾宝玉的那种孩子永远无错的溺爱,那是何其截然不同的爱呢?可无论有多少种亲情之爱,目的却都是惊人的一致。前几年,有个父亲在儿子十八岁时,无情的把儿子赶出了家门,不再给以任何资助,儿子在很长时间内根本无法接受父亲这种绝情的教育,但是最后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爱与母爱的最大区别也许就在于此吧。
我想,虽然父亲并没有为我的人生提出过什么规划设计蓝图,甚至也从未帮助我决定过任何人生大事。但是父亲已经用他一生的不言之教告诉了儿子应当怎样为人处世,难道还有比这种最古老的身教方式更为有效的家庭教育吗?难道我还有什么资格和理由去责备父亲的过错,再对父亲提出过分要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