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散文»抒情散文»活着

活着

    1993年,我十六岁。那年夏天,我正沉浸在考上黄冈中学的喜悦中,也许真的是乐极生悲: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在外劳作的父母躲避不及,于一棵大树下,双双殒命。噩耗传到家里,奶奶当即昏死过去。我怎么也不相信,赤着脚踩着泥泞向野外奔去。路上也不知摔了多少跤,当我满身满脸的泥水跑到出事地点,已经有许多乡人围在那里。我挤进去,看见父母全身发黑发焦,卷曲在地上。我扑上去歇斯底里地喊……那一刻,我大脑一片空白。

    父母的后事是族人凑钱给办的,我毫无意识地听凭父老的摆布,穿着孝衣,拿着哭丧棒,我的心已经麻木,不再觉得痛了。跪在父母的坟前,我欲哭无泪。泪已干,血在流。残阳如染,七月黄昏的风,直吹得我瑟瑟发抖。

    夜里,灯光暗淡,奶奶坐在灶堂前泣泣地哭。我斜靠在床上,双手枕着后脑,环顾两间青砖瓦房的家:墙壁上的泥沙已斑斑脱落,露出砖的本色,千疮百孔;寂寞的犁停靠在墙角,犁铧却是那样森森的白亮;还有壁缝中锈蚀的镰刀和发黄发黑的草帽,我知道那上面浸满了父母在炎炎烈日下割稻子时的汗水;最让人肝痛如碎的是遗像里的父母在幸福地笑……他们一对老实巴交的农民,几乎品味不出生活的苦乐哀愁。当他们的儿子那么有出息地考上了全国有名的重点中学时,他们只是傻傻地笑,竟忘了给前来祝贺的人们倒水递烟。他们计划着等忙完了农活,就去给儿子借学费,然后送儿子去城里上学。可是,他们如今却寂寞地长眠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下。从黄土掩没父母棺棂的那一刻开始,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在我生命中已永久缺席。他们走了,带走了我的一切,还有我美丽的大学梦。

    我成了孤儿,我的生命将面临的只是在这尘世中很卑贱地苟延残喘。

    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回来奔丧的姑妈和姑父商量着带我去打工。我依旧毫无意识地收拾行李,毫无意识地踏上南下的车。

    闽南的小镇,一家极其破旧的服装加工厂成了我的栖身之所。空心砖盖着石棉瓦的宿舍就像牛棚一样,连窗户也没有,只在墙壁上留几个孔代替,里面阴暗潮湿,蚊子嗡嗡地飞。车间是一块块石条砌成的,盖着白铁制的瓦,有几扇窗,比宿舍倒是明亮了许多。坐在那日光灯下的机台前,从早上八点到凌晨两点,每天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没日没夜,除了拼命干活,就是抓紧时间睡觉。窗外是明媚的阳光和凉爽的海风,而我们不得不忍耐死气沉沉般的闷热,干着似乎永远也干不完的活。老板一副暴富的嘴脸,经常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在车间里唾沫横飞、颐指气使。姑父说这样的人直来直去,其实很好相处,可我怎么看都觉得不是滋味。

    在这里,还有几个与我年龄上下的学徒工,他们似乎什么都不懂,是那样的天真和单纯。师傅夸了几句,他们便沾沾自喜;骂了,女孩子躲在宿舍里哭鼻子,男孩则踢门摔衣服地发泄。我总是静静地看着他们,似乎永远也融不进他们那个群体。虽然姑妈和姑父待我很好,我却依然不甘心,难道我的青春和生命就如此糟践在这里!

    然而,我又能怎样?于这样的环境中,我苦苦熬了两年,完全掌握了做衣服的技能,可以不必依赖任何人来养活自己。于是,以后的两三年里,我不停地跑厂。在这过程中,我接触了更多的服装款式和许多快捷简便的制作技巧,同时也了解了许多不同厂的不同管理模式。可是到了年底,我却两手空空,路费也要姑妈倒贴。姑妈乌着脸,并不看我,咬牙切齿,骂我朽木难雕。

    后来,我干脆跑到另一个小镇,远离姑妈,发誓再也不求助她的路费。在那个镇上,我看到一家刚建厂房不久的服装公司,一打听才一两百个工人,老板原来也是做加工的,今年改为自己接单做生意。我觉得进这个厂肯定有前途。

    厂里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上下班要打卡,工作时间十二个小时,远不比姑妈那个厂,好象时间是橡皮可以越拉越长。进厂要考试,也完全不象那些做加工的老板,不管是人是鬼只要有双手十个指头就照单收下。考试的时候,我小露一手,看得那主管不停地点头。

    老板三十刚出头,高高瘦瘦的,蛮英俊,西装穿得跟平面广告上的模特一样,看上去特别干净,一副不苟言笑的面孔,给人不怒而威的感觉。他念完高中,没能考上大学,便在老爸的资助下搞起了服装加工,四五年下来,从服装的制版到裁剪,生产到包装,无不精通。厂里的那位制版师傅年纪比老板大一点点,我看见他经常拿着制单去找老板,然后老板在制单上指指点点。听人说,那师傅的工资两千多,在那个年头如此高的薪酬,于偏僻小乡村来的我真够喷血。难怪他的一双眼睛长在头顶,常常不把我们小老百姓看在眼里。我想,他那种技术才叫本事,打那样的工才叫牛。正如曹操告诫儿子,冲锋陷阵不过是匹夫之勇,运筹帷幄才的大将的风范。于是我便经常找机会与他套近乎,他多半不拿正眼瞧我,我递烟敬酒,他也不屑于我的贿赂。原来是冷血,我在心里暗骂,小样的,有什么了不起。

    虽然,这里的条件比姑妈那里好多了,劳累的程度也降低了不少,但生活依旧枯燥平淡,用耳塞听收音机和流行歌曲仅仅是娱乐的唯一。晚上,收音机里播出的那些情感类的节目,如歌如诉,许多成功人士有的也因为没机会念书,后来通过自学,终于用知识改变了自己命运的事例,让我澎然心动。我借来高中课本,好冲动地想踏上这条艰难的自学之路。然而,多年不见的数理化已不再认识我了。又一次我在收音机里听到深圳的一位女孩,才上了几年小学,居然自学起英语并成功地做了一名翻译。在学校里英语是我的强项,我想从这里找出路或许更好,便买来了全套的新概念英语和复读机。当别人在车间里昏昏欲睡用听歌来提神的时候,当别人在停工喝酒打牌看录象的时候,我默默地背着单词,一刻也没停下。一天经过制版房的门口,我看见那高傲的制版师傅手里拿着制单,很无奈地摇头;老板则端着一本英汉词典,皱着眉头,不停地翻,口里念着b-u-r-g-n-d-y。我停下脚步,下意识地说,burgndy枣红色。老板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继续翻他的词典。


    原来,厂里一直都是做内销单,老板觉得生意不好做,便费尽了心机,终于结识了一位香港老板,并达成长期合作的协议。香港的制单制图传真过来,我们的老板和制版师傅都傻眼了,那上面全部是英文,除了图样上标记的部位和尺寸可以猜得出来外,至于布料的颜色、质地,以及包装和外箱的要求,他们就只有抓耳挠腮了。那天,我冒冒失失的一句burgndy就是枣红色的话,于老板似乎没什么印象,他看我时依旧是那样的可敬不可亲,而制版师傅却倒反过来亲近我了。这种意想不到的变化,更激发了我,把单词背得欢,同时我仅仅用恭恭敬敬的态度,就很容易地获得了许多制版算料的知识。

    日子依旧在指间滑过,我依旧在流水线上忙碌。有天晚上,停工了,几位朋友约我去看投影,我不好意思扫他们的兴。去录象厅的路上,我看见一家门板上用粉笔写着粗粗的“网吧”两个字,那时我还不知道网吧是什么玩意,向里张望,里面有八九台电脑和两三个人在很生涩地敲打着键盘。我很好奇,走了进去。年轻的老板笑着问,上网吗?我说,我不懂。他说,不要紧,我教你。

    那晚,我的朋友抛下我仍然去看他们的投影,而我却认识了鼠标、键盘,还懂得怎样玩单机游戏。我很高兴,当厂里有许多人还没见过电脑更不知道什么是网络、依然借助录像和收音机打发寂寞的时候,我懂得了怎样上qq聊天、怎样搜索网页、怎样玩网络游戏。再后来我有点沉迷,时常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泡在网吧,就连曾经那么亲密的单词也疏远了我。厂长几次点名,甚至用开除来威胁,我却不怕,并扬言此处不留爷更有留爷处。一次,跟制版师傅喝酒,聊起我的遭遇和我的懒散,借着酒劲,我号啕大哭:我很没用,我在堕落。制版师傅微笑着看我,等我平静下来,语重心长:年轻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倒也无可厚非,只是不要沉溺于其中。我虽然不懂,但我知道电脑并不是坏东西,你何不借着年轻的冲劲,多学一点电脑知识。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买来了电脑入门,后来又买了许多相关的书籍,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生读硬背下来,一有空就跑到网吧里请教那位学过电脑的老板。可是,没多久网吧搬走了,搬到了市里,因为没有更多的人光顾,生意并不好。以后的日子里,我旷工迟到的次数的确少了许多,不过夜里熄灯后,开着手电看书倒是影响了那些舍友,以至招来许多的嘲讽和不理解。

    快过年了,厂里和工人都在准备着放假的事,我却很意外地被叫到老板的办公室。老板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指指对面的椅子,我不卑不亢地坐下。他盯着我有一分钟之久,我觉得这种看人的方式很不礼貌,便也拿眼睛打量他。他突然笑了笑,那笑有点顽皮,于我的眼睛倒是很稀有的发现。他说,你很喜欢上网?我犯糊涂了,这个时候找茬不是晚了点?我不可置否地点头。他又说,电脑我没碰过,听说网络很奇妙。我说,是的,很让人沉迷,多亏制版师傅的提醒,后来想学点电脑知识,只是太深奥,如果能上大学读计算机专业就好了。他听着我的话,看着我的脸,陷入了沉思,很久,他说,你一个流水线上的小工人,学这些知识你觉得有用吗?我突然想起老人们告诫小辈的话来:艺多不压身。我说,有用的时候自必有用。

    好!他站起身走到窗前,那时刻,窗外冬日的阳光正暖、几株矮小的铁树碧绿青葱。突然,他转过身来,伸平手臂用食指指着我说,明年早点过来,我有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他的动作和姿势让我觉得他很意气风发,完全没有往日的威严和不可亲近。他接着说,我给你半年时间,学会电脑制板制单,行不行?那一刻,我的心好象要跳出嗓子眼,刷地一下站起来,仿佛如军人接受命令一般。

    春节,我没回去,家里除了奶奶有姑妈的照应,我了无牵挂。年后,老板带着我在市里找了一家最好的电脑培训学校。当然,我也没有辜负他对我的期望。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总部于去年搬到了厦门这个美丽的岛城,我主管着下面十多家分公司,同时我的英语也过了六级,还通过了计算机和商业管理两门自考,是老板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原本我以为我的生命会因为父母的离去而如蚁虫一般,很卑贱地在尘世中爬过;而今,每当我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街上一个个满怀欲望的行人,匆匆地来,匆匆地去,就会想起那样的一句话:准备了吗?机遇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标签: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