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口都喜欢吃,只是口嗜不同,各有其面。
广东濒海、濒山,得天下之地利,物产丰美。有鸡鸭鱼产之属、生猛海鲜之利。食不嫌其繁、咽不厌其精。吃江河湖海里游的、朗朗天空中飞的、郁郁山里跑的、泥里土里钻的、甚至污秽之处爬的。一顿便饭,必水陆杂陈,鸟兽开道。一桌筵席,主人往往对菜一一介绍,介绍之时脸上无不显出得意之色。也让我们这些黄土高坡出来的北方客人目瞪口呆。待客人吃的双颊泛光、牙齿发酸、嗝嗝不止,最后作鸟兽散时,似上了一堂动植物课。同时,也对广东人的吃大为叹服。不过,经常有同行之人,摸着吃的圆滚的肚皮,在剔牙之时,说:“我看还不如喋(陕西俗语,吃之意)一碗羊肉泡舒坦哩。”
羊肉泡是陕西人最普通、最重要的日常吃食之一。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可见历史之悠长。它以料重味醇、汤鲜味浓、馍筋光滑、回味悠长而深受秦人的喜爱。对老陕而言,三天不吃羊肉泡,必神情木然,看见羊肉泡那比看见老婆都亲。一碗羊肉泡下肚,立刻两眼放光,连走路都是一步三跳。让他跟你上山打狼,他二话不说,袖子一挽就跟你去。
羊肉泡有数种吃法。其一为“水盆羊肉”。这种吃法广泛的流行于陕西的渭北地区。是羊肉泡最正宗、最古老的吃法。为了有别于其它吃法,具其特点,谓名曰“水盆羊肉”。
渭北位于关中平原的西北部,有平原、也有丘陵,南依滔滔渭水,北靠绵绵山陵。虽无广东的濒海之利,但也是人杰地灵,物华阜美。平原之处五谷丰稔,山陵之处走兽出没。由于有大片的坡地、塬地,适宜喂羊的青草到处都是,故而在渭北地区家家户户普遍养山羊。母羊用于产奶、公羊育肥吃肉。羊肉除了做辣汁羊肉、羊肉饺子馅外,最重要的就是做羊肉泡馍。
“水盆羊肉”要好吃,关健是汤一定要炖好。一般是取生长不足一年的公羊半只(假如锅足够大,一只也行),如果要汤鲜味美,千万不要清洗羊肉,而是将肉直接放入大锅里煮。这时不要放任何调料,待水滚锅开之时,用勺子仔细的打去血沫,尔后,再放入调料包,小火慢炖。调料包一般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组成。为了增加汤及肉的鲜美,冰糖、几粒红枣必不可少。注意,炖时贵贱不要放盐,放盐肉就炖不烂了。三小时左右肉就炖的烂熟了。尔后,将羊肉剔去骨头,放在案板上备用。吃时,用雪亮的薄刀,横着刀刃,仔细的将肉片成大小均匀、厚度相若的薄片。这时,“水盆羊肉”的汤、肉都做好了。
“水盆羊肉”虽然做法看似简单,其实深藏奥妙。否则,西安不会有“老孙家”、“老黄家”等祖传老字号让饕餮之士如过江之鲫,去大快朵颐。
“水盆羊肉”吃法也依个人爱好。一般是用大碗盛汤,汤里放五、六片肉,汤上漂着蒜苗末、香菜末、葱未,外加两个热乎乎的托托馍(一种陕西烧饼)。吃时,可以将肉从汤里捞出,夹在托托馍内,也可以将馍泡在汤内。吃时,双手捧了硕大敦实的大粗瓷碗,扒在油渍发亮的饭桌上,顶着扑面的热气喝上一口热汤,再咬一口肉夹馍,欹欤休哉,那隽永的浓香!如果汤不够喝,老板可以给免费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小叔带我及弟弟去国营食堂吃羊肉泡(就是现在的“水盆羊肉”)。小叔那时也就10岁左右,身上就三毛钱,羊肉泡二毛钱一份,托托馍五份钱一个。虽然那时我们年纪不大,但饭量不小。三个人吃一份羊肉泡肯定不够。小叔买了一份羊肉泡后,将汤、肉分成了两份,给我及弟弟各一碗。因为羊肉汤可以免费添,便自已拿了一只空碗,去售饭窗口要求添汤,售饭师傅一摸碗是凉的,大怒,说:“把你这个碎(陕西俗语,小之意)娃,人不大,鬼不小。”汤不但没给添,连碗也给没收了。小叔只好悻悻的回到饭桌旁,看着我和弟弟美滋滋的喝着肉汤吃着泡馍,自已却啃托托馍。我猛一抬头,看见小叔的眼睛里,充满了遗憾、哀伤和无柰,那个眼神,令我至今难忘。现在,每次探亲回家,我必带已是镇长的弟弟去看望已40多岁的小叔,谈及吃羊肉泡的往事,长我四岁的小叔,郝然一笑,笑中竟含着几分羞涩与不安来,而后说:“那阵子人穷,没办法。现在羊肉泡我几乎天天早上去饭馆吃,只是吃时老想起你弟兄俩抱着老碗呼噜呼噜吃羊肉泡的情景。”说完,眼里竟滚动着泪花。其实,我也是在每次吃羊肉泡时,想起小叔及那个时代来。没想到,小小的羊肉泡,竟成了我们互相思念的桥梁,
羊肉泡还有一种吃法。就是现在广为流行的小炒。小炒顾名思义,就是将掰碎的白吉饼(一种死面饼)配以熟肉、羊肉汤、葱末、白菜丝、料酒、粉丝及切成丝状的木耳、盐、味精等调料单锅单勺武火烹煮而成。掰白吉饼颇有讲究。其掰饼的大小、粗细将直接影响羊肉泡的口感。主勺的师傅往往根据掰的形状及大小,就能看出食客的性情来及进餐人的音容相貌来,且以馍定汤。馍掰的如玉米粒者,必是一天不吃羊肉泡就“嘴里淡出鸟来”的老食客,他们往往掰馍就能掰半个小时,看他们掰馍的那个悠闲劲,真有“人生如此,复欲何为”的感叹。主勺师傅看见这种馍,往往心中大悦。暗想:这种人才配吃我做的羊肉泡哩。便宽汤大煮,倍加优待。尔后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中间放些许青青香菜。这样汤清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名之曰“水围城”。 馍掰的大如核桃、且形状齿牙乱扎者,定是愣头愣脑或急于人赶路的人,主勺的师傅往往适其性情,将这种形状的馍做成“口汤”或“单走”。食客往往三下五除二就解决战斗,抹嘴走人。
每次去西安临潼兵马俑游览,在惊叹古人智慧、汗颜面对先人之时,我都想起羊肉泡来。想起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之间为了争夺韩国的上党郡而发生的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密令:“五更造饭,让将士们喋(陕西俗语,吃之意)饱羊肉泡,天亮开始攻击。”羊肉泡吃完后,将士们血脉喷张,斗志昂扬。大将白起一声令下,只听吼声动地,但见烟尘滚滚,操戈被甲的秦军将士,奋勇争先。车毂相错,短兵相接; 旌旗蔽日,鼓鸣震天。戈到处人仰车翻,箭到处敌将坠马。倾刻间,灰飞烟灭,战场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谁能说,羊肉泡对秦统一六国没有帮助呢!
吃完羊肉泡最好能在空旷之处吼两嗓子秦腔,不会吼秦腔也没关系,大喊几声也行。这样,你才能真正体会到秦人之强悍,以及在外表强悍、倔强之中的内心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