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大闸口是淮安最古老的一个码头,素有“南船北码”之称,也是自古以来连接外界的的一个重要门户。里运河水从这里一泄而下,把整个淮安一分为二,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中洲这个地方就座落在淮安市大闸口桥北侧右首的引河之中,里运河从这里拐了一个弯,把中洲包围在中间,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岛。因它三面临水,一面通向陆地所以叫中洲。又因它酷似一只浮出水面的龟,因此当地的人又叫它龟岛。(也有叫龟尾的)中洲的历史并不长,大约也就一百多年左右,据说最初的形成是因为洪水泛滥堤坝决堤而造成的。不过也有另一种传说;说是东海龙王的九太子鼋龙因贪慕此处的繁华久久不愿离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个小岛;当然这种说法,很难令人信服,然而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却深信不疑。
中洲的面积并不大,从西向东走到尽头也就千多米的距离,宽不足百米。住户分南北两排,合计约二百来户居民,且密密麻麻,一家挨着一家。房屋的结构也是奇形怪壮,大小高矮不等;但青一色都是石头打的根基、青砖起的瓦房,楼房在这里是不多见的,当真有那也只能说是搭了一个搁搂而已。但凡能搭能建的地方,没有一处不被利用起来。中间是一条铺着青石板的幽长小路,宽不足两米,如二人推着自行车恰好可以相对而过,倘若是两辆平板车相对而行则必须有一方侧身避让方可通过,当然汽车就不用说是肯定进不来了。
因此这里常年是见不到一辆汽车的,即便是遇到谁家迎亲或者是嫁取也只能是车到桥头就得停下,新郎新娘只好携手而行了。如有谁家破土动工翻盖新房,运输材料也只能是等到夜间或清晨;因为只有这段时间人是最少的,倘若是白天,两俩平板车一停则里外就无法通行了。路虽然窄了点,可路面很是平整光洁,无论是下多大的雨,都丝毫不会有泥泞的感觉。
走进中洲,仿佛走进一条曲径通幽的小巷,给人一种非常拥挤的感觉。不用说这里的阳光肯定是不够充足的,住在南边一排的人家还好点,住在北边一排的人家阳光就明显的觉得有点不足了。夏天还好,可冬天总给人一种冷嗖嗖的感觉。经常住在北边的人家会把洗好的衣服和被褥拿到南边的人家门前去凉晒,而南边的人家也很大度的给予提供一定的方便,偶尔因此会发生一点小的冲突,但没有事的,用不了多久她们就会和好如初。其次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终年决不会有小偷光顾,因为从这里进去容易,想要出来可就难了,所以这里的居民时常出去的时候连门都不用锁,民风可谓是非常的淳朴。
这里的住户大都是码头上的运输工人,知识分子或者有一定职位的人在这里是很少见的。这里的人家家户户都非常熟悉,谁家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东边吵架西边都能听见,但有一点新闻,用不了多久便会人人皆知。不过这里的人都非常的热情而真诚,不论谁家遇上红白喜事,也不用你打招呼,大家便会主动的前来帮忙或祝贺。
中午和晚上,是一天人流最为集中的时候,家前屋后放眼望去到处是人,特别是晚上吃过饭后的一段时间犹其觉得特别的热闹,男女老少依照年龄性别层次的不同,七八个一群,三五个一党,聊天的聊天,下棋的下棋,玩游戏的玩游戏,时不时的还会传来一阵大声的喧哗和争执。这种情况往往要持续到到九点钟以后才会渐渐的消失,一般十一点左右的时时候,基本上所有的人都进入了梦乡,这是一天当中最为安静的,所能听到的只是船舶经过码头时发出的长长的汽笛声。
或许是水资源比较便利的缘故吧,整个中洲是没有一处有自来水的,居民的日常用水全部来自河水,因此家家户户少不得备有水缸和木桶之类的容器。再者每户人家的门前或院后都有一个小小的码头,如洗衣服、淘米洗菜之类的直接到河边去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用水是最方便不过的。
但正因水资源太过丰富,家家户户的屋内湿气都非常的大,墙壁上、房角处、屋檐边,霉斑和绿锈随处可见,犹其到了炎夏酷暑,地面上仿佛用水泼过似的整天到处是湿漉漉的。
河堤的四周是一株株高大的垂栁,夏天从河岸边向岛内望去一片绿色,生机昂然,真是一幅绝好的风景画。但有一点就是这里夏天蚊子特别多,任你怎么处理也没办法。白天还好些,每当傍晚来临的时候家家门前的上空乌云般密密麻麻的飞满了蚊子,偶尔有人会在脸盆内的四周涂上肥皂水,向天空一挥,盆内顿时全黑了,清洗完之后,继续如此的挥舞,用不了多少功夫,成千上万的蚊子便会一呜呼命,但没有用的,它们的繁殖力太强,这边少了,哪边又会多了起来。
因此在这里夏天是很少有人坐在门前纳凉的,大多数的时候,他们会拿着竹椅凉席或者板凳什么的到桥头去。说也奇怪,到了桥头竟然连一个蚊子也不见,据老辈人讲这里是龙头所处的位置,蚊子是不敢在这立足的。当真如此,这里该是一块风水宝地。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以前的淮安这里是最热闹不过的,只要提到大闸口这个地方,恐怕没有人会说不知道。桥的两侧,挤满了纳凉休闲的人群,男女老少皆有,其中犹以孩子最多。
因为人多,自然少不了小商小贩的身影。桥面上、河岸边、公路的两侧、码头旁;卖古玩的,卖字画的,卖花生瓜子的,卖五金工具的,卖各种面食小吃的,说书的,唱戏的;各种五花八门的生意随处可见,当然人气最旺的还得数说书和唱戏的。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每天晚上到桥头去听说书,一帮小伙伴钻进人群里,在人缝的空隙处坐下,支起两只耳朵一动也不动很仔细的听着,生怕漏听了一句。待说书人一段说完拿着一面铜罗挨着收钱的时候,我们这才悄悄的溜走,等收完钱之后,我们又会重新溜回来,那种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觉得非常的生动和有趣。
故老相传,中洲这个地方本来是没有蚊子的,后来因为来了个风水先生,把这里的风水给破了,从那以后这里便开始有了蚊子。不过在这里住惯了的人,也没觉着这里有什么不好,相反却有一种别处所没有的情调。因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喜欢垂钓的老人大可不必到别处去寻找场所,只要把后门打开,便可以坐在自家的河边享受垂钓的乐趣。年轻的后生们则可以划着小船带上丝网去河里捕鱼。对于喜欢游泳的人来说这里是再好不过的天然游泳池,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下去尽情的畅游一番。可以这么说,只要是住在这里的,很少有人是不会游泳的。
然而 这里也有它的不便之处,那就是整个中洲连一家小商店都没有,买东西很不方便,一些正常的生活用品,得到桥头的土产商店或者更远一些的商店去购置,所以住在这里的人家对于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必须尽可能的提前作好准备。
另外还有一点最不便的是整个中洲只有一个厕所,而且还在靠近桥头的地方,如住在里面的人就很不方便,经常白天会看到有人骑着自行车或一路小跑去上厕所;晚间则家家备有马桶,夜间是很少有人出来的。每天早晨天刚亮就有固定的人拉着粪车一路叫着:“倒马桶啰!”这时每家的妇女或者是老太媳妇就纷纷的起来,一个个走马灯似的拎着马桶依次的把它倒进粪车里,一边倒着一边还相互的打着招呼,倒完之后再拎着空桶到河边去刷洗,那情景非常的独特,我不知道别处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情形,但在这里却一直持续很多年。
一阵忙碌之后,这便开始忙早饭和家务。吃完之后,上班的忙着下班,上学的赶紧背着书包去上学,留在家里的老太媳妇或者没有上班的人,则提着菜蓝子去市场排队买菜。记得那时最难排的是买豆腐。因为买豆腐的队最长,人也最多,往往吃一顿豆腐要排上两三个小时的队。一般早晨五点多钟就得把豆腐票准备好并且提前到市场排队,否则迟一点则买不到。后来不知谁想出一个主意,谁家要吃豆腐,提前通知和准备好,由其中的一家出一人去提前排队购买,这样大家轮着来就不用那么辛苦。
七五年父亲从外地调回本市工作,我们全家于是也跟着一起过来,因为刚回来,单位一时没有住房,经朋友介绍我们全家搬到了中洲一住姓朱的人家居住,房子虽然破旧,但还算宽敞,且每个月的租金只有五元钱。很是便宜。我们所住的位置接近于岛的尾部,虽说远了点,但好在空气和风景都不错,这一住便是六七年,直到八一年父亲所在单位分了房子,我们才从中洲搬了出去,说实话,在这里住了那么多年,和当地的人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临行时真有点依依不舍。
这以后的二十多年我再没来过,虽然有时难免会想到,但总是抽不出机会。听说2000年的时候,市政府搞旅游开发,把原先住在这里的居民全部给迁走了。如今的中洲已被建成了一非常漂亮的水上公园,里面有酒店、桑拿、各种娱乐设施应有尽有,真是人间乐园;吸引了无数前来观光游玩的游客,我真想哪天有空去看看,我想它一定比人们所描述的还要美丽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