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散文»经典散文»“读书无用论”的证据

“读书无用论”的证据

“读书无用论”一词,源自文革时期张铁生的一次考试。当时他是表现很突出的插队知青,是生产队的副支书,准备扎根农村一辈子。由于政治条件好,公社还是推荐他去参加工农兵大学生考试,由于没有准备,这哥们数理化自然交了白卷,可他却试卷背后写了一篇1200字的文章,说了自己的经历和对形势的看法以及“革命决心”,他觉得不会做这些题目也照样可以搞好农业生产和阶级斗争,他不会为了多考几分把革命和生产放下去复习,也不愿意去抄袭别人和瞎蒙乱猜。他觉得做人要坦坦荡荡,不懂就是不懂,不会搞歪门邪道,更不想营私舞弊。还说如果个他一天的复习时间,他保证可以考得比其他人优秀。后来,人们只知道他交了白卷,不知道他写了文章。他的文章被人看中,成为了当时无人不知的“反潮流英雄”,再后来,他因为交了白卷被人们称为“读书无用论”的“白卷先生”。
张铁生的文笔还算不错的,他交了白卷,可他不是文盲。那个年代,的确不需要读书,只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就行了,“老九”都臭了,大字不识的陈永贵做了副总理,造反司令王洪文做了中央常委。那时张铁生能写出那样的文章也算高级知识分子了。说他是文盲并宣扬“读书无用论”,那是冤枉他了。他本来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读书无用论”并不是他发明的,却被误以为是他的“专利“而让他背负了半生的罪名和一生沉重的代价。他因为交了白卷在不同时期都做了典型,但是他不能作为“读书无用论”的证据。
说 “读书无用论”,意思是好好读书的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不高,说话不算数。其实,中国不少读书人成大气的,近代说,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这些影响中国近100年的伟人无不饱读史书,只是从文人变成了“投笔从戎”的职业政治家。他们的几个得力的秘书都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声明的顶尖文人和笔杆子,可惜命运最后都不佳,汪精卫还成了“领袖人物”,可是至今里外不是人,落得个大汉奸的罪名客死日本。陈布雷、田家英都是自杀身亡。在争斗的年代,读书人要么把笔杆子变成“枪杆子”,不然,生命就会显得如此脆弱、不堪一击。孙中山的出现到文革结束近一百年来,中国都在“革命“,“革命”的时间长了,“政治”的得分为和地位越来越牢固,读书是不可能“金榜题名”的。最近有一本书叫《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是美国人马克.里拉写的,他提到了德国人托马斯.曼在1918年写的《一个非政治人的反思》,论述了那个时期欧洲几个著名的文化思想家对政治的参与以及对文化和政权关系的思考。这个时候,“内忧外患”的中国却刚开始走上“政治强国”梦想的漫漫长路,“非政治人”并非不关心政治,可是,“非政治人”的知识分子如果想超越“政治”而发挥作用,那所读的书最终将会被证明是没有用的。
“文革”结束后,中国人如同被禁锢在黑暗里已经奄奄一息的“困兽”,看到了一丝阳光和出路,为了生存和改变命运,兴起了读书考大学的浪潮,考上理想的大学就好比“中举”、“金榜题名”了,确实很多人后来因此“功成名就”,富裕了,做官儿了。读书人风光了,生活也都好了很多,本应高兴、赞美才是,为什么现在还有这么多人说“读书无用论”。也许现今许许多多让人悲哀,让人悲愤或者让人难以启齿的一些关于读书和读书人的“故事”让人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悲观。确实,当你看到地摊上都在兜售大学毕业证书的时候;当你知道一个“学位”变成了“期货”在社会上被人操纵、炒卖的时候;当你知道老师们在麻将桌上“备课”、教授在床上“招收“研究生的时候;当你看到大学生、研究生在做“三陪小姐”的时候;当你看到小学生对老师的市侩行为投去鄙视的眼光的时候;当你知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生活和前途担忧而迷茫、困惑、绝望的时候;当你看到那些“功成名就”的读书人最后一样也变成了“那样的人”和被人说成“没用的人”的时候。。。。。。难免让人不发出“读书无用论”的叹息。
似乎再也没有力气找到更多“读书无用论”的证据了,“江郎才尽”了。
“物极必反”,倒是想到了不少读书有用的证据以及不少因读书而留名千秋的伟人和故事。
科举废除以前,皇亲国戚不一定需要读书,其他的人都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市井小人”范进耗其一生终得“功名“,虽没受住刺激而癫狂有些“失礼”于后人,多少还能留下个“小人物读书奋斗”的成功故事,也算是读书有用的证据了。
最近,不少人开始关注河洛文化,洛阳是东周时期的都城,洛阳史称“九朝古都”,如果再加上夏、商两朝,就是十一朝古都了。河洛地区长期是中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因此,河洛地区文化既有地域性,也有全国性。河洛创造了华夏文明和文化鼻祖精彩的历史,孔子所在的鲁国是周公的儿子伯禽的封国。周王朝的周公创立的《周易》,被人称为统治和传承几千年的中华儒家文化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根源。孔子是所有读书人的老师,他的伟大就不用多说了,据说袁世凯做了几天皇帝,没干成什么大事情,他却能沿袭前朝皇帝的做法,封孔子的直属后裔三品以上的官爵待遇并予以在皇宫行动的特权,也算积了点“阳德”。还有春秋战国时期以河洛为中心出现的学术、思想上的“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无疑能让中华民族的读书人一直骄傲下去。
那些曾经“为反动的统治阶级服务”而被打倒打臭的“封资修”的“孔孟之道”以及“封建迷信”的《周易八卦》,现在仔细看看,原来是我们自己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几千年来,无论天动地摇、风霜雨打,它始终在忍辱负重的、默默的保佑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生存。只是感觉有些气弱和乏力了,我们太长久、太习惯于索取祖先的“精华”,我们太随意、太残酷的折磨、摧残自己的“祖先”。现在的确需要不为功名的“非政治的知识分子”好好“孝敬“我们的“老祖宗”,把老祖宗的书好好的读读,取其精华,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那些“嗷嗷待哺”的孩子们。
其实,读书就应该如同人吃饭睡觉,是必需的和快乐的,有没有用,本来就无需证据。得闲了,还是“清清静静”地,真正读点“干干净净”的书吧。

标签: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