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散文»网络散文»生命之悟(四)

生命之悟(四)

道法撷英
《庄子·大宗师》中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就是说生与死只是生命存在的两种状态,如同白天和黑夜的相互交替一样,都是自然之理。
《庄子》不仅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的思想之一,这种站在生与死之上,以冷静而乐观的态度来审虑生死,就基本上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质了。而这与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从本质上否定现世生活的思想大相径庭。
道家对现世生活的肯定,事实上促使了人们生命本身的热烈追求。因为死后的世界太过虚无飘渺,而现实生活则是可以真正把握住的。既然生与死都是存在的两种状态,所以无论是从理性上还是从感性上,人们总是倾向于自己可以切实感知的方面,故追求长生也就成为道家的理想之一了。因此,千百年来,无数的道家者流,无论是内丹还是外丹,无论是全真还是正一,都对生命本身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无数次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
《列子·天瑞》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游泰山时遇见一个叫荣启期的老人正在山上鼓琴而歌,大约其无忧无虑的神态引起了孔子的好奇之心,便问其故:“何也?”为什么呢?荣启期回答说:“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是的,于道家者言,人生本来如此,因名之自然,所谓忧虑,也不过是逆自然而动的结果。可事实上,人们往往戕伐自己自然的本性来迎合世俗的趣味。《易经》中的既济卦和未济卦
便是典型的例子。既济卦水火相交(上卦坎水,下卦离火),六爻也阴阳有序,各得其位,故曰既济(即完成之义)。可是,如果破坏了它本应遵循的法则,性质就会发生变化,过渡到未济卦,它的典型特征是阴阳错位,水火不交(按照《易经》象数之理,初爻、三爻、五爻应为阳爻;二爻、四爻、六爻应为阴爻),故云未济(未结束之义)。到这里,出现了一个大问题。
既济卦虽然得位,可是因为不知变通之理,不明动静之法,就容易被事物外在的现象所迷惑,那么到了亨通终止之时,便会纷乱困厄,不可收拾,所以卦辞云:“初吉终乱”。开头还可以应付,往后麻烦就大了。
未济卦虽然失位,但彖辞说:“虽不当位,刚柔应矣”,象辞云:“君子以慎辩物居方。”即君子观察现象后宜辩明物类,分清先后,拨云见月,又见正途,故卦辞说:“亨”,这才吉祥啊。
但这里我们要搞清这样一个问题:自然之理,并非我们普通人心中的逻辑和思维,因为,我们的本性早已被尘世的污垢所蒙蔽,与“道”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认为正确的,其实是错误的;反过来,我们认为是错误的,从“道”的角度出发,却偏偏是正确的。道家提出“顺则凡,逆则仙”的理论,应该说与此不无关系。
其实所谓“顺则凡,逆则仙”只是修道过程中一个阶段、一个步骤、一个方法。当然,随着修持功夫的日益精深,到返朴归真,英华内敛的境界时,也就无所谓凡,无所谓仙了。《道德经》告诉我们:“大直若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便是证入大智慧后呈现于外的种种相状,佛典《圆觉经》也说:“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若还留有悟道的种种痕迹,执著于觉悟的境界,就仍非自在,仍非彻悟!
真是此理同,此心同。
就一般而言,人们对客观现实生活的认识是以行动为表征的,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人们将行动付诸于实施,在心理学上叫意志活动。然而,意志活动毕竟是受人思维支配的,换句话说,是先有思维的审虑,才有行动的变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意志活动乃是人思维的外在物化。但是,思维如果亦步亦趋物质之左右,而不能超越于物质之上,即思辩的高度,那么,人类就永远不能从本质上超越自身,到达一个新的高度。尽管这种思辩的东西往往不能被当世所接受,但由于它是对生命本体的探索,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基于此,道家从理论到实践作了一系列不只是超越古代,甚至也超越现代的实验和修证。
现在常有人将道家与密宗相提并论,实际上,道家较之密宗更为博大精深,更具有兼济苍生的伟大胸怀,两者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
《黄庭经》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内丹一脉以人的身体为炉鼎,以精、气、神为药材来进行修持。其目的就是为了要转化我们这个被老子称为“大患”的身体,然后再证悟那形而上的本体。但道家毕竟是重视现实生活的,它的思想理论不允许它完全地躲进深山,不问人间烟火,所以在历史上就出现“乱世之后用道家”的说法。例如汉初的文景之治,就是将道家无为的思想成功地运用于国家政治的一大范例。
《清净经》中说:“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若能常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三毒指贪、嗔、痴三种烦恼,即逆本性而动的种种不安。清净是核,无为是壳,无为而无不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为容一切物,才能得一切物。
皓月当空,光华若银,我们静坐斋室,以心观心,是否也如这夜月之明,纤尘不染呢?

标签:网络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