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可称旅游之乡,那古老的历史文化遗迹、绮丽多姿的湖光山色、浓郁的民族风情及众多的旅游资源佳景颇多,当年有机会前往一游,如今有闲暇翻阅那些照片,那流连忘返的幕幕场景仍令人难以忘怀。
风花雪月
逛大理城游蝴蝶泉观崇圣塔喝三道茶,然“苍山洱海”之景、“风花雪月”之说更让人留恋。
“风花雪月”谓大理的“下关风、上关花、沧山雪、洱海月”之简称。属云岭横断山脉的苍山北起洱源县,南止大理下关的天生桥,山势雄伟,十九峰挺拔峻峭,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故位于大理东部的“下关风”也就十分紧峭,也形成了白族民居“三方一照壁”特色;当地气候适宜以至各种鲜花时而盛开造就一种四季如春的“上关花”,之景;海拔4千多米的马龙峰主峰,山顶积雪终年不化,与十八条溪水悬流飞瀑之雷霆砰轰相间,“苍山雪”之磅礴气势令人难以忘怀;近250平方公里的洱海长40公里,湖水碧绿波光粼粼,与西岸苍山积雪相辉映,素有“银苍玉洱”之誉。夜色降临之际,人们坐船出海“千里共婵娟”,那湖面上则又可见的一轮“洱海月”,想来也别有一番情趣。
尤为有趣的是,白族姑娘的头饰也显现了“风花雪月”四景。脑后缕缕白色飘带象征着下关之“风”,头饰中间红绿相间色彩表示上关之“花”,头饰上浓浓白色意味着苍山“雪”,而头饰之半圆形造型,则更形象的代表着洱海“月”。白族导游小姐谈到姑娘未婚时头饰飘带放开,一旦出嫁便收拢裹起的区别,便有人问,沿途不少带孩子妈妈的头饰依然飘带放开为何故时,听解释方知,那属男性入赘即上门女婿者,其夫人则可继续享受“飘带”待遇。
古往今来“风花雪月”之说原已成为文人墨客代名词,传统观念中还泛指那花天酒地的生活。此次云南一游,想必我们的词典理应作些修正或补充了。
树包塔
各地名胜古迹中的塔建筑,往往大小高低风格不一,群体个体错落各异。而云南的“树包塔”在《中国名胜词典》上难以觅见,故更盼着前往一瞻。
来到芒市一侧的一所小学校内,见得如此佳景,果然名不虚传。一座据说有200多年历史的小佛塔,被一棵参天大树的树身紧紧裹在中间。远远看去,那茂盛的绿树荫中露出一点令人们崇尚的黄色,树包塔,塔长树,两者浑然一体,既给树多了几分色彩,更给塔添了一丝神秘,不愧为罕见的自然人文景观合一。现此地已被列为云南省名胜风景点之一,想必在全国来说也属奇特而罕见的塔建筑了。传说,当年建塔时,谁也未曾料到,塔身附近已经留下树根、树种,于是,在自然界的雨露滋润和佛的灵光照耀下,树逐渐长高长大,并把塔给裹住,且又留出了一个恰到好处的“窗口”,令人们依然能够参拜佛的尊严。于是,一片“咔嚓”声中,这一奇观被留在了游人的“黑匣子”中。
啊!大自然的天工巧作,美妙而令人感叹的景观。
国道爬行
常想起在滇缅公路上所领略的那一番似与蜀道难之说相仿的险境险情。
那天东方刚露白我们便从大理直奔瑞丽,过怒江大桥后即进入横断山脉间。车外,盘山公路层层迭迭蜿蜒曲折,车辆依山傍谷循序渐进错落有致,峰回路转处竖立着醒目的交通标志。一边石峰高耸,岩壁陡峭,直插云天;一边悬崖如削,万壑幽深,气势非凡。面包车周旋驰骋或往左扶摇而上,或沿右盘旋而下。从山腰处往下俯瞰,只见那处于峡谷之中的红棕色江流呈错综复杂之态,忽而汹涌奔腾,风驰电掣,在断崖处瀑跌高坎,水花迸溅;忽而汩汩而流,缓缓前行,浅滩处清澈见底。人常说“前程莫测”,果然,由于近日此地降雨频繁,崖壁滑坡国道受阻,虽时近黄昏仍无奈拐往旧国道跋涉。
只见得各种高低不一型号各异的车辆,在山道上依次排队如长龙般蠕动。天逐渐暗淡,山谷雾气朦胧中车灯逐一亮起,从后至前由下往上似银线而绕;马达声喇叭声时而低沉时而高亢,连绵起伏如同经久不息的呻吟。一会儿前边受堵,车辆乖乖停留原地,忽高忽低的喇叭声也知趣不再作响,随之灯光黯然,从前至后依次而熄如流星般划落;一刹时,四周一片漆黑天地难以分辩,车辆仿佛都掉进深渊之中。又过一会,前边车灯逐个“点”亮,往后看个个亮点也沿序而起,喇叭声又打破了山谷沉静,车辆都紧挨着往前挪动;灯光之序出现新排列,由左往右从上而下的绕着圈……道路坑洼使车轮多次打滑,大家只得纷纷下车推车而行;再上得车来,那鞋边与裤脚则都沾上了泥浆。众多车辆如此这般反复着折腾颠簸“爬行”。终于,熬出了老国道,也驶出了山谷,车辆都不约而同地鸣起喇叭加大马力加快时速往前驰行。午夜12点后才赶到芒市宾馆,一进房间大家便倒下而听得酣声四起了。
畹町大桥
“畹町”,汉语意为“太阳当顶的地方”。由此想得“畹町大桥”,读来琅琅上口势必其貌不凡。关于桥,别地自当不说。来云南后,坐车沿国道“颠簸”,沿途也见的大小桥梁不少,尤其是怒江的斜拉索大桥自有一番气势。这天,霏霏细雨中,终于见到了“畹町大桥”,却原来是如此景象。
想象中的那一桥飞架南北、气势磅礴之景,岂知仅是三五步之距而已。短短之桥,联接着中缅两国,桥上架起一用数根钢管所支撑的白色圆弧型建筑物而划分为两个车道,倒也玲珑别致。听导游介绍,原来此地只是躺着两根树的躯干而已。多少年来,相依为邻的中缅两国人从树干上往返来回,反正两边都是树林,桥木不行了,再砍上两棵补上即可,由此而续写着中缅友谊。
随着云南经济的发展,此桥也不断更新换代,先是建起了水泥公路桥,如今则成为别有一番情趣的独特造型的“畹町大桥”。想必,此桥之“大”(其实之小)即包括它的长度宽度高度也可想当然地载入基尼斯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