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散文»写景散文»寒山寺与枫桥

寒山寺与枫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诗人张继这首《枫桥夜泊》,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历久不衰。每每颂读之际,无不为诗歌深远的意境,优美的诗句所打动。古意的港湾,停泊着疏落的木船,两岸枫林掩映,秋天的枫叶,仿佛一片红云,灿烂如夏日盛开的凤凰花,远处湖面烟波迷茫。诗人停泊之时,夜色已经降临,上弦月渐渐在树梢隐没。老树上的栖鸦,偶尔惊觉,发出几声凄凉的啼鸣。诗人枕卧江浪,寒气袭衣,夜不成眠。这时,远处的寒山寺传来了一声声的夜钟,更是添加了独卧秋江的孤寂。

    二00三年,我出差途经苏州,慕名游览了寒山寺,所想与所见之迥异,总有一种让人有所失望的感觉。寒山寺不能说小,但也不算大。千古名钟(实际上应该说是流传出千古声音的钟),就在殿左侧一座二层,高不过一丈的木楼上。谁想上楼尝试一下敲钟滋味,得先交伍元,一天下来,因钟而得估计不低于伍佰元,但要明白,这可不是铁钟的价值,而是诗歌的价值。在古代,敲钟可是低等的差役。

    到了寒山寺,必然想寻问,枫桥在哪里呢,离这儿一定还很远吧?别急,不远,就在寒山寺门前,距离不够二十米的沟渠上。这条流经寒山寺前的不是小溪,也不是小河,而是实在的沟渠,是前人用于货运和交通而开挖出来的那种,古代叫做漕渠或运河。门前的沟渠宽仅能容两只小船——是用木桨划动的那种小船,如鲁迅作品中常写到的乌篷船,不可以是帆船——相错过。也就是宽不足三米。著名的枫桥就是横跨沟渠的小石拱桥。类似的石桥每相隔几十米就有一个,方便行人,但是唯有这一个却名传千古,就如寒山寺及其铁钟一样。由此可见诗歌的影响力。石桥上凿刻上“枫桥”二字。这座石桥不应是原来的枫桥,但也不应是因诗而造。因为寒山寺是不会假的,而且寒山寺周围也不存在与诗歌吻合的河湾之类。千年岁月悠悠,自然景观变迁在所难免;据说历史上,寒山寺已经过数次劫后重建,而且据考证,这首诗原名是《松江夜泊》,停泊之所自然不在这里。不过这些都不是十分重要,我的本意也不是在对号入座。毕竟诗歌只是借景物来抒发情怀,诗歌不是游记纪实。

    现在,再让我们在实地想象一下:诗人因事途经姑苏城,夜色降临了,将船停泊在寒山寺门前的沟渠边。渠里可能还泊着一两艘小船,或者由于交通之道,不时会有船儿在赶路。依照惯例,晚上要在船篷上挂一只风灯,免得让来船撞上。诗人躺在船里,此时寒霜满天,万籁俱寂,唯有江风不时抖响岸边的树叶。旅途的孤独让他无法入睡,近处的寒山寺,每过一会儿就敲一次钟。仕途失意,羁旅他乡的无限愁绪,悄然袭上心头。可诗人毕竟是诗人,如此强烈的感触,不吟出一首诗来抒发一下,可就说不过去了。写诗便要创造一种意境啊。西沉的初月,夜半时分的鸦啼,日间见到的枫叶,独卧孤舟的寂寥,船篷上黯淡的灯火,寒山寺,还有寺里不时传来的钟声,这几种意象一串连起来——好诗意。一首千古名诗就这样产生了。诗人转忧为喜,彻夜未眠。

    诗终究是好诗,好诗才可以传之久远。这让我想起了谁说过的一句话:觉得鸡蛋好吃就行了,又何必寻问母鸡是在哪里生的蛋。

    2004年6月

  

※本文作者:南海季候…※
标签:写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