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随笔——同里
昨晚住的旅馆很糟糕,不隔音,隔壁的鼾声透壁而来,磨牙、呓语之声时有所闻,令人哭笑不得。早晨起来看团里各位,均阴沉着脸,老大不快的样子。——也难怪,这趟出来,令各位领导极不快的事情太多了,这住的地方条件差便是首先被提及的。想来这些人以往出去,不是前呼后拥,至少也不会住这样的鸡毛店。这次出来,旅费本不成问题的,可收了那么多钱都干什么了呢?
好在同里是个不错的地方,可以让人忘却那些不快。我的原则一向是尽快忘掉烦恼,用新鲜的快乐让自己欢愉起来,这次也一样。我本来也是满腹烦躁的,但看到有那么多人在大声抱怨,我反倒把不快都扔了,一路兴致勃勃地看着车外的景致。
从苏州到同里只有40几分钟的路程。同里与周庄是一样的风格,——或许有些不同,但在我走马观花的眼里,它们都是一样的。同里比周庄规模略大,风格相近,但游人稍少。
镇中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同里镇有“三多”: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水、桥多。
据说自宋代至清末年间,这里先后出过状元一名,进士四十二名,文武举人九十三人。同里镇的著名人物有南宋诗人叶茵、明代画家王宠、清朝军机大臣桂芬、书画家陆廉夫,辛亥革命著名人物陈去病、著名教育家金松芩、文字家范烟桥、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王绍鏊、著名经济学家金国宝等。
镇中最有名的园林是退思园,面积十亩八分,小巧玲珑。其它著名建筑也不少。据镇志记载,自1271-1911年,镇上先后建成宅院38处,寺、观、宇47座。而同里仅古桥就有四十多座。其中太平、吉利、长庆三桥,是同里年轻人结婚时必走的,导游告诉我们一定要去走一遍,说那样会给自己带来吉祥如意。中国人趋吉避凶的意识真是随处可见啊。
跟着导游游了退思园、崇本堂,还坐船在水道上体会了一下水上风光。我们船上那个摇船的船娘,年已四十,却身段窈窕,俏丽非常,引来一片喝彩。
下船后,他们都去游览嘉荫堂了,我不想转了,觉得那也是大同小异的一些建筑,便与京波、王瑞一起沿一条窄窄的小巷随意地走去。时近中午,家家都在忙着做午饭了,小巷里飘溢着缕缕诱人的香味。青石铺的街面,木格窗,窗口飘出的饭菜香味,让我确认,我此刻的确是在江南了。——这几天一直恍惚,虽身在江南,却总觉得江南还在别处,这里只是江南的躯壳,甚至连躯壳也称不上呢——那些温婉的女子呢?那漫步小巷的青衫才子呢?那些悠扬而清丽的丝竹呢?如今是明月如旧,城已非旧时模样,而韵味更是一点也无了。此刻,脱离了大队人马,随意徜徉于这窄巷石街,意念上隐约便有了丝丝江南的况味了。是,这里是江南。街角有卖红菱的,还有卖梅干菜的——当然还有卖别的什么的,但那些我一概不喜欢,包括那些丝绸的方的长的围巾和绣品。虽然也曾在心中掂量:过:买几条带回去送人?但终究还是打消了那念头。——从那些鲜嫩的红菱上似乎已经看到了采菱女子悠悠划着的小船,江南就在那一荡一漾的水波里,渐渐清晰起来。
同里给我的印象,亦如周庄,须寻觅一个清幽的时刻,清幽的所在,不着意地看去,才能看到我意念中的那个青葱小镇,那个江南水乡。
※本文作者:丝穗流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