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水 胡姬花
尽管名称土俗得不象一个地名,但牛车水(chinatown)却是凝聚着新加坡华人创业艰辛和勤奋的发祥之地。1821年,从福建厦门南下的第一艘平底中国帆船抵达新加坡开始,大批的华人移民就在新加坡河以南一带(也就是现在的直落亚逸街)定下了居。据说新加坡开发之初淡水巨缺,一批先民便在安祥山中打下深井,用牛盘车从井中取水,然后赶着牛车四处送水。每当这个四周环海却又苦于干渴的城市从睡梦中醒来,咿呀的木轮牛车辗得街头的石板轧轧作响,一声声略带震颤的么喝送来了生命的企盼和希望:水~!那么婉转,那么悠扬,夹带着太多的苍凉,颤动着每个人的心,回荡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一声声喊去,一年年喊去,喊出了这古老奇特的地名,也喊出了新加坡的日渐滋润、日渐芬芳。热情的新加坡人总是邀请来访的中国客看看牛车水,宽阔的道路,鳞次栉比的建筑使人寻不见旧时模样,但那浓浓乡情中的那份自豪却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其实牛车水并不是清一色华人居住的地方。直落亚逸街旁的阿布拉回教堂、桥南路的詹美回教堂和马里安曼庙,都见证了新加坡多元种族和睦相处的融洽。我们参观的马里安曼兴都庙(wak hai cheng bio tple)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兴都庙,也是牛车水地区一座给人以印象深刻的建筑。马里安曼兴都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27年。建筑主要架构是在1843年左右建成的,而神庙墙上大量的神像、门上的铃铛装饰、天花板上的壁画,却是后期才加上的。
未进马里安曼兴都庙的大门,先望见入口处的七层高塔。高大的佛塔层层叠叠地塑满了栩栩如生的神灵和圣兽,据说演绎的是印度教中的神奇故事,反正我们也看不懂,只觉得一种从未见过的新奇。庙门上挂着一串串新鲜芒果和椰树叶,那是纯洁的的象征、热情好客的标志。据说整座塔建在门上也是一种好客的“便民措施”:让信徒们从远处便能瞻仰,不必到神庙也可以诵经祈祷。
跟所有的兴都庙一样,要想入庙参观,就得赤足进门。信徒们在门口摇响铃铛,虔诚地向神灵祈求进入的允许。然后洗净手脚并在头上洒水,以使自己更加纯洁。据说在大殿内按顺时针方向绕上单数次,神灵就会赐福带来好运。神殿里供奉着香蕉(富足的象征),芒果甚至是沙丽布料。在印度教里象征着生命的莲花则经常被作为装饰的主角而时时入目。马里安曼兴都庙每年都会庆祝蹈火节(thimithi),庆典的高潮是信徒们赤足走过燃得通红的炭火堆。马里安曼兴都庙也是大多数兴都教徒举行婚礼的首选地点,永恒、幸福、美满便是神的赐福。毕竟“道不同不可与谋”,文化的差异左右人情感的好恶。在兴都庙里观看印度教徒种种仪礼并不觉得新鲜有趣,那种穿鼻、剌臂、蹈火的习俗看起来不仅那么惊心动魄,总还夹杂那么一点看不惯的恶心和反感。或许是自已也觉得不够虔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浮光掠影地看一下也算结束“到此一游”。
出了神庙就去座落在布兰雅路(telok blangah road)旁的花柏山( febre mountain)。那是是个风景秀丽的花园,山花怡人眼目,鸟语放飞心情。登上林木苍翠的花柏山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隔着一湾海水的圣淘沙( sentosa )岛。在马来语中,圣淘沙就是“和平宁静”的意思,它是一个离新加坡本岛仅800公尺的外海小岛,近年里刚开发为游乐园。缆车悠悠地越过蔚蓝色的海面,绿荫深处传来阵阵的欢声笑语。极目远望,新加坡港口和南部的岛屿历历在目,更远处的马来西亚诸岛则颠簸于蓝天碧海中,惊涛逐浪,烟水苍茫,似入神仙境。
接着上国家植物园( national orchid garden )。高大的棕榈树、粗壮的凤尾竹和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奇花异草勾画出这个岛屿繁茂的缩影,种类繁多的植物中包括了许多濒临灭绝的品种,让人感受到新加坡人对大自然的敬仰和珍惜。更使人留连忘返的是园内2万株似火如荼、烂漫璀灿胡姬花。胡姬花,英文为“orchid”,原来是一种生于山中的野生植物,是兰花的一种。兰花的品种有很多:一茎一花的叫草兰,一茎数花的叫蕙兰,素心的叫素心兰。而胡姬花则以数十茎结成数百朵花,叫人眼花缭乱,其婀娜多姿世所罕见,那清新典雅惬人心怀。胡姬花形态高雅,气质非凡,性格坚韧,生命力极强,随处扎根,随处生长。贫土瘠壤,禁不了她的枝繁叶茂,风虐雨凌,挡不住她的竞芳吐艳、数月不凋。在新加坡这样四季并不分明的国土上,胡姬花以她靓丽的天姿国色传达着大自然的四季信息:春天来了,胡姬花用青黄、淡橙和粉红色带来了温馨的问候;夏日降临,她又让艳红和金黄展现出奔放的热情和活力;秋季到来,胡姬花用暗淡的棕色描摹收获的季节;而到了冬天,白色和紫蓝色胡姬花呈现着冬天的宁静和安详。“幽兰叶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从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新加坡人偏爱胡姬花,因为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兰花却囊括了“岁寒三友”品格,有节,有花,有叶,也有香,因此成了华人心目中美好理想和殷切期望的图腾。新加坡人偏爱胡姬花,更因为胡姬花顽强的生命力,不择地土,不厌天时,抒写着海外华人刻苦耐劳,勇于奋斗、敢于成功的创业精神,成了华人引以为荣的的寄托和情操:“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夜风吹得游人醉
看罢景点再逛街。下午,导游带着我们乘地铁去乌节街(orchard road)观光。乌节街是新加坡最繁华的商业街,人们习惯地比之于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淮海路。在英文里,orchard本是“果园”的意思,街名乌节,其来源就因为19世纪40年代沿街遍植的肉豆蔻和辣椒。名字有点怪,问了才知道其中寓含着数典而不忘宗的教诲。乌节街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成为生机勃勃的经济区。宽畅的街道,豪华的商厦,鳞次栉比的建筑,洁净静谧的环境,无不显示新加坡的文明和繁荣。乌节街,又称唐人街,著名的土生华人坊(当地称中国城 china city)就在乌节路的中心区。雕梁画楝的楼台楼阁,左书繁体的店招堂匾,龙飞凤舞的装饰风格,让人感受到的一种仿古的清幽,盛唐的气派。作为殖民地的遗迹,乌节街上还保留着一条殖民式建筑的商店街,里面有餐厅及商店。二楼却悄悄演变成马来及中国式家具铺或者家具展示博物馆。
入夜,沿着新加坡河悄行慢步。夜幕下的新加坡如同白天一样的热闹繁华,灯火映红了岛国的天空,不夜之城名副其实。在河畔景点( riverside point ),粼粼波光映着灿灿华灯,柔柔夜风送来阵阵清凉,街区的店铺依然开张,傍河的大道上却摆开了百年不散的长筵。悠闲的人们或是品茗,或是小饮,眉飞色舞,谈笑风生。看街头演出,人头攒动,听丝竹弦管,余音绕梁。笙歌笑语洗刷去一天的风尘,花前月下憧憬着明朝的希望。新加坡人会生活,不仅肯为事业付出辛劳,也能会为品味人生而细斟酌。别看白天他们步履匆匆,一副重任在肩的样子,夜晚却又悠闲得那么自然、怡然自得,那种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生态度,真让人称羡不已。
新加坡是一个太平洋岛国,由1000多个岛屿组成。主岛面积680平方公里,加上小岛,总面积才1000多平方公里,地域还赶不上我国的中小县市那么大。人口却有300多万,人口密度之大不下于上海、东京。现代新加坡还只有150多年的历史,昔日的渔村已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工商业中心。新加坡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600多条航线导引着数不清的万吨巨轮;新加坡是世界重要的石油冶炼和配送中心,工业的血液从这里流向四面八方。新加坡的电子元件制造声名在外,船舶制造和维修更是得天独厚;凭借自由港的贸易地位,新加坡成为拥有130多家国际银行的亚洲金融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引人入胜的文化背景,炫人眼目的旅游资源,使她成功定位于商业和休闲的理想之地。到过新加坡的人无不赞许新加坡为“花园之城”。一望无边的绿荫,争艳斗妍的繁花,干净整洁的城市和蕴藏丰富的自然保护区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八十年代以来,新加坡已成为闻名世界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看过她井然有序的都市景观及先进的城市管理,谁都不得不承认,她的确是一个具有大都市气质与气派的小国家。新加坡已成为文明、富有、环境优美、社会风气良好的象征。考察新加坡的成功之路,确是因为坚持了对外开放,广泛吸收和引进当代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坚持以法治国的结果,但更主要的,却是坚持和发扬东方文明的璀灿文化,坚持辛勤创业和努力拼搏才筑成了不败的根基。无论是政府的领导人还是民间的舆论,都强调艰苦创业的至关紧要。报纸上还经常介绍成功的典型,鼓励年青人胜不骄、败不馁,勇于创新,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此中确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好经验。来到新加坡的人无不赞美新加坡的美丽富饶和清洁文明,然而又有几多人了解背后的艰辛和甘苦。当我们即将离开这块美丽的国土的时候,耳际似乎还响着新加坡人来去匆匆的脚步声,眼前的万家灯火也闪烁着无数充满由衷钦佩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