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占领总统府,陈毅同志坐在蒋介石的办公皮椅上向在北京的毛主席报告胜利的消息,毛主席欣然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诗篇。
从国民政府、总统府办公楼出来,走过一条长方形天桥,进入当年太平天国洪秀全、辛亥革命孙中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煦园。煦园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己有150多年历史。全园面积20亩,园内花木扶疏,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湖山叠石点缀其间,小巧玲珑,秀丽雅致,是一座富有江南特色、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
园中有一个人工开凿的水池,叫太平湖,取平静、平安、平和、太平之意。湖面酷似长形花瓶,池水清澈,波光潋滟,中部水面开阔,周长1866米,四周用明代城砖驳岸,古朴典雅。“瓶口”有漪澜阁屹立水中。漪澜阁建于清朝同治九年。曾为太平天国天朝宫殿机密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在此办公会客,又称“中山堂”。20世纪30—40年代,先后为国民政府高参室、参谋本部和总统府军务局的办公处。漪澜阁四面环水,石栏环绕,八只憨态可掬的小石狮盘生栏上,有两座小巧玲珑的拱形小石桥与岸相通。阁顶飞檐挂角,屋脊正中有一胡芦瓶,传为盛水容器,为镇火之宝物。水池南端,有一座长14.5米的仿木船式石舫,为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两江总督尹继善所建,石舫上的“不系舟”匾额,为乾隆皇帝所题。乾隆皇帝南巡时曾多次驾临,并于1757年二下江南赐题“不系舟”匾额,意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意。这个形似横卧花瓶的水池,暗喻天下老百姓。隆皇帝题写的“不系舟”3字,是希望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安康,大清江山犹如不系舟,任凭风吹浪打永不动摇。天王洪秀全召集军事会议、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陆军部长黄兴休息会客也常登临“不系舟”。石舫分前后两舱,卷棚屋顶,造型精巧,形象逼真,古朴雅致。有石制跳板可以登舟。石舫的尾部有舵,船身用青石做成,船头铺以青砖,船舱顶部是黄色玻璃瓦,四层叠落,敦实厚重,两侧嵌有青砖雕栏板,上面木质精雕,图案粗犷优美,富有传统民族特色。石舫门上端是形象逼真的两只木雕狮子,为大平天国时期的作品,狮子额上“天王”两字合写,从一个侧西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农民领袖洪秀全的敬仰。石舫,由于历朝战乱频仍,屡毁屡建,惟有湘军攻破南京,天王府被梵,石舫仅存。石舫为总统府中最古老的建筑,也是煦园中惟一具有北方清代官衙风格的建筑。
池东的“喜上眉梢榭”三面临水,四周开窗,是清晨观赏晨曦和早晨读书的好地方。榭顶翘起的戗脊上有一根木雕,像一枝卷曲绽放的梅花,梅枝上有两只喜鹊,民间叫做“喜鹊登枝,喜上眉梢”,由此得名喜上眉(梅)梢榭。停在梅花上的两只神态欢悦的喜鹊,看到自己水中美丽的倒影竟然忘了飞翔,故之喜上眉梢榭也叫“忘飞亭” 。
如果说喜上眉梢榭是清晨观曦读书的好地方,那么夕隹楼即是日落观景的好去处。夕佳楼建于清朝同治九年,因落日余辉洒满小楼,景致绝佳,而得此名。夕佳楼二层歇山式建筑,楼顶屋脊高高耸起,楼外三面临水,有走廊环绕,灵秀雅致。楼中没有楼梯,上楼须通过楼外一座天桥。夕阳西下,登楼而望,亭、台、阁、榭光彩四溢,妙趣横生。
与夕佳楼亭楼相依的是乾隆御牌亭,位于“忘飞亭”对面。两江总智萨载因政绩突出,乾隆皇帝特赐诗嘉奖(左碑),但因其下属江西巡抚郝硕犯受贿罪,萨载没有及时制止,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初被朝廷革职。乾隆五十二年(1787)书鳞继任两江总督,上任伊始,乾隆即赐御诗勉诫。书鳞吸取萨载失察受罪的教训,严查亏空,抗争权贵和坤。为此,乾隆“特诏嘉之”(右碑)。
桐音馆是煦园的中心建筑,其建筑用料为桐木,建于清朝同治九年,因雨水落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而得名。桐音馆取上下同心、异口同声之意,是当年洪秀全与部下商议国事的地方,曾国藩生前最爱在此下围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常在这里会客。20世纪30—40年代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二厅、总统府军务局局长办公室。桐音馆西是方胜亭,建于清同治年间,为煦园中的古亭,方胜结构,上部为双顶,远看双亭并列,近看却是混然一体,侧看却是单亭屹立,亭下有山石相衬,造形别致,形影相依,俗称鸳鸯亭。鸳鸯亭的旁边有一巨大的太湖石,象一个垒体的“寿”字,此称寿字石。据传,每走过这里一次,可添一次寿数,久之就能长命百岁。在桐音馆北面的一组假山群中,有一块石碑,刻有道光皇帝御笔“印心石屋”4个大字。相传当年的两江总督秦树少时家贫,却整天坐在溪流中的大石块上专心研读,后来终于成功成名。道光皇帝有感他潜心钻研精神,赐“印心石屋”4字,以勉励后人奋发读书。煦园东廊上还有一块清代著名学者俞樾所书的《枫桥夜泊》诗碑,据说是从苏州寒山寺中移过来的。细读诗碑,俞樾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赞叹。
太湖西边的院子是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办公室。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办公室原是两江总督张人骏建造的花厅,又称“西花厅”,为坐北朝南西式平房,共有7个房间,中堂是穿堂,西边3间是大总统会议室,重要会议都在这里举行。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大总统,故也称誓厅。东边一间为小会议室和客厅,第二间为大总统办公室,第三间为休息室。休息室隔成前后两间,内壁上挂着孙中山手书“奋斗”横匾,室内摆有大办公桌、书架、电话、呼役铃和文房四宝等用品。小会议室墙上挂有孙中山先生就职誓词和辛亥革命纪念照片,表现了孙中山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精神。孙中山先生从1912年1月1日就职到4月3日离任一直在这里办公,在这里度过了举步维艰的91天。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北面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馆”,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物反映孙中山革命的一生,游人为之感动。
出了展览馆,越过漪澜阁,沿太湖东岸继续向北走,有一个幽静的小院,是孙中山当年起居生活的地方。院内有一幢三开门中式木结构两层小楼,楼下3间是卫士室(后改为眷房)、会议室,楼上是孙中山的卧室兼书房。
参观总统府,耐人寻味,引人遐思。
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史的博物馆,蒋政在《从洪秀全到蒋介石:细数南京总统府的兴衰荣辱》一文中写道:“没有任何一座城市、也没有任何一个建筑群像南京长江路292号总统府这样,毫无遗漏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完整地保存着如此众多的中国近代史的文物古迹,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力的物证。总统府,这座充满东方园林优雅之美的院落,目睹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的屈辱,感受过太平天国‘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的悲壮,也见证了解放战争时期的钟山风雨和国民政府的兴衰荣辱。”
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史的教科书,阅读总统府,胜读十年书。
(2006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