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26#183;龙门
听说过悬棺,心存疑窦,但在这里看到它,却没有了敬仰的感觉。
龙虎山的悬棺建在丹霞地带的岩石上,上面遍布似被水冲击而成的数不清的窟窿,就成了悬棺最好的栖息之所。由于山不高,整个龙虎山几乎不能称为山,只矮矮地几座石柱一般,所以悬棺看起来并不悬。也许是看惯了惊险的表演,我们没为之喝彩的表演实际上却是那四位当地的采药农民的看家绝活,倘没有那样的胆量和意志,是断不敢上去、下滑并作翻转倒立等动作的。
我们不明白这里为什么叫龙虎山,但据说是道教始祖张天师在此练丹时“丹成而龙虎现”得名的。当然,有没有龙是无法考证的了。后来,我们在正一观看到了张天师像,很清静,也很小,没多少游人,因为没什么内容。不过,龙虎山因他而得名,因他而冠之以道家仙气,实得感谢于他。
我还是喜欢这里的丹霞地貌。这里的山不同于别处的山,因为它的残缺让它美丽。每一座山,都像是蛀牙一般被穿了很多孔,又像是蜂窝煤似的,更像是在水底被冲刷了许多年以后的岩石突然露出水面,上面既有水波纹一般的痕迹,又有全然冲击而成的洞穴,中空的、残缺的、破损的。这样的山一座座罗列着,并不高,却很实在、粗壮,没有凌空的奇秀,也没有连绵的悠远,只是在地面或水面上长着,圆圆的样子――上头是圆圆的,下面是粗实的,像柱,像锤,像印。船或竹筏在水面上行进时,山变得可以触摸和近观,壁立的样子变得冷峻威武,崎岖凹凸的岩石又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年代久远的故事。
很多人去猜测它们的成因,据说政府悬赏40万元破解悬棺之迷。于是,一行人等都有了自己的臆想,最多的还是觉得是水涨时人们将棺材放进去,等水降了,就悬在峭壁上了。这种说法不同于现在那里的悬棺表演,人们普遍认为是古人先从后面爬上山,再从上往下放绳,利用定滑轮,将悬棺钓上去的。
如果说江西的龙虎山是一种奇特的美,那么后来我们去的衢州“天脊龙门”则是一种险峻的美了。
那里的山不像龙虎山难生草木,而是相当葱郁,人行其间,可以完全不受烈日骄阳的炙烤,跟游龙虎山时的酷热比起来,简直“换了人间”。
绿是那里的一大特色,目之所及,皆为绿意,其实车子在盘旋而上时,早已将绿意饱藏人们心中了。有人受不了车子在盘山公路上的扭动,胃里、胸腔里汹涌翻滚,在赞美大自然的美景时,倒是对绿打了几分折扣,并不是因为绿得不生动、不充分,而是绿的享受来之不易。
险是最主要的。那两公里多的栈道可不只是一道风景线,虽然它像点缀在绿波起伏的山峰上的盘龙,或是舞动的丝带,但要想在上面走一遭却为难了一些恐高的人。女人们总是怀揣着恐惧行进的,在栈道上还不是怎么明显,因为有人前后连接,每一级也还踏实,只要眼睛不要盯着下面、旁边看,身子尽量靠着山边走,总还是能慢慢地蹭过去的。对她们进行考验的是索桥,长一二百米,凌空于一二百米的山谷上,穿山风直接劲吹着这座桥,虽然这座桥两边都有严密的网护着,下面的木板也很结实平稳,可人走上去,自然还是要摇摇晃晃的,有左右的摇摆,也有上下的颤动,还是不定的晃荡振动。一个人走时孤立无援,与人走时又互相产生震动。有人就用手扶了走,但愈是这样就愈可怕,仿佛人一下子就会翻过扶手掉下去似的。女人们明智地将阳伞全都收拢了,小心翼翼地朝前走,眼睛的余光都不敢往旁边扫一下,心仿佛提到了嗓子眼。但因为退回去已不可能,她们也只能硬着头皮过。胆小的、年长的就只能让年轻小伙子搀着过来了。
不过,人只要过来了,回过头去想想就都觉得很有意思了,不论自己刚才吓成什么样子,都觉得是一种成长和收获,是一种快乐和成功,生命一下子就变得有意义了。
旅游就是花钱买罪受,但人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去旅游,因为经历痛苦也是一件快乐的事,这对于生活中缺少痛苦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200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