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抓住生活中的细节
天津市东丽区南孙庄中学9.1班 张宇凡
每次写作文,我都头痛。一个字多吗?我就是写不出来。
这不,新换的语文老师又让写作文了。我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字儿,是没写出几个来,作文纸倒扔了一大堆。我一赌气,不写了!
早晨同学们都交作文了,就我没交。心想:不交作文,老师肯定会数落我。唉,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反正我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果然,飞跑来的哥们告诉我张老师有请。我的心跳开始加快。他怜悯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哥们,保重。”我学着赵本山在小品表演中的动作,使劲抹了把脸,一甩手说:“没事,反正这已经是第p次了。”我摆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样子,向办公室走去……
毕竟是挨批评,我蹭到老师面前,低下头,摆出一副挨“烫”的样子。
没想到老师却看着我笑了起来,说:“看来我这‘开水’又遇到一只‘死猪’了。”说完她就哈哈大笑起来,她那爽朗的笑声似乎使我意识到了一些什么。她说:“你是不是想告诉我你不会作文?”
我老老实实地说:“是,我从小学就不会语文,更别提写作文了。”
她说:“你知道什么是语文吗?”
我撇嘴说:“不就是讲课文吗。”
老师又笑着问:“你平时和同学们交流沟通时没有语言障碍吧?”
我心里疑惑了,说:“没有。”
老师说:“假如我现在和你讲一件事,请你转告家长,你能表达清楚吗?”
拿我找乐?我不高兴地说:“能。”
老师仍然笑眯眯的问:“你平时做数理化的习题时,读得懂题吗?”
这时啊,我也读懂了老师语言中的调侃之意,笑答:“没问题。”
老师笑着拍拍我的肩膀,说:“语文,其实就是语言的文学。你很会说话,很会表达,怎么能说自己不会语文呢?”
我一怔,嘿,这可是新鲜的说法,从来没听说过。
老师接着说:“你的数、理、化学的成绩都很好,说明你很聪明。而且又充分证明了你具备很好的语文素质,否则你怎么能读得懂题呢?”
我挠挠头,咦?别说,还真有点道理啊。我说:“那我为什么就是不会作文呢?”
老师说:“其实你的作文很好,只是你自己没有发现而已。你没有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于是就对自己没有信心;其次,你把语文当作一门陌生的学科去学习,而不是当作自己的语言来看待,也就是说你拉开了自己与语言的距离,这样你当然就不会作文了。只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就一定会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我说:“真的吗?”
“当然。不信,你现在就写,就把今天这件事写出来,把你的心里想法都如实地倾泻出来。去吧,相信自己。”张老师还冲着我举起了拳头,使劲振动了几下,以示鼓励。
我注视着老师信任的目光,心里突然产生了一股创作的冲动……
朋友们,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嘿,那就别傻看着了,赶紧写作文吧!记住了: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哦。
(一)一天上午,一位同学到她的外婆家去。半路上,一个翻了三轮车的中年汉子坐在路边的水坑旁叫她,请她帮帮忙。这位同学在打算过去帮忙的同时,突然害怕了,因为那是个外地人(从口音判断),于是她不顾那人的再三喊叫,快步离去了。下午,当这位同学从外婆家回来的时候,那个中年人和那辆翻倒的三轮车已经不在那儿了。
事情就是这样,既简单又平淡。可是这位同学无意中注意到那一处泥地上有许多错杂的脚印,仔细辨认一下,也就是两个人的,一个大人,一个小孩。可贵的是,这位同学没有放过这个小小的细节。由此她想到,在她离去之后,有一个小朋友也曾经路过这儿,并且帮助了那个困境中的人。她又想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做这件事时的艰难,还想到上午她离去之后,那个人在无奈中的失望与叹息……于是这位同学将这件事写成文章,题目叫《留在泥地上的脚印》,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同情与互助,发表后受到好评。大量的写作实践说明,有一些素材正是在某个细节的烛照之下才得以发现的。毫无疑问,如果这位同学对那些错杂的脚印视而不见,便不会有后来这篇文章。
(二)一个阴冷的雨天,一位中学生在非常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给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让了座。就是这样一件事情,请问能写出一篇较好的文章吗?说不能,似乎可以讲出许多的理由;说能,则全在于你在这件事情的独到的发现。
当时同在这辆车上的一位旁观的中学生,后来将这件事写成文章《温暖》,发表后受到格外的推荐。那么,作者在这件事究竟发现了什么呢?他发现了这个瘦弱的小男孩在拥挤的车中一脸冷漠,对那位准备让座给他的大哥哥的眼神,几次都视而不见,毫无反应。作者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并在文章中突出了这个细节。他说那位中学生的让座,“一定是”不想让一颗幼小的心灵烙上人情冷漠的伤痕……
类似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件,一般中学生的文章都把关注点放在帮助人的一方(有表扬的意味)难有新意。但这个小小的细节,却使作者的注意力转向被帮助的一方在没有受到帮助时的表现与态度,是细节启发作者从另一个侧面,在另一个层次上去立意。
(三)某山区,一位贫困的中专生与父亲一道经过了整整一个暑期的努力,也未能挣够新学年的学费。临开学,他父亲决定将家中仅有的四只下蛋的鸡提到集上去卖。父亲到笼里抓鸡的时候,儿子留意到这样一个细节:父亲多次将伸进笼里的手缩回来,似乎是在调整方位,最后他鼓足了力量,双手努力向鸡笼里伸去,伸去,好像他的手跟鸡们隔着一段无法接近的距离……
后来这位中专生将这个细节写进了他的文章《找学费》。如果说文章中的父子俩在暑期里挣学费是一种单纯的不怕困难的积极向上的努力,那么父亲抓鸡这个细节,便使得他们的努力笼罩了一种气氛与情绪。它的沉重似乎要逼着读者去体味一些这件事情以外的很多东西,比如一种生存状态与另一种生存状态的比较等。
由于生活自身的辩证关系,往往使得一些事件的某些细节具有一种超乎这个事件本身的意义。留心这些细节,很可能使我们的文章具有更多元的内容,甚至有可能获得超乎作者预期的效果。
精妙的细节,就像珍珠一样散落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期待着我们用心去触摸那令人 眩目的亮点。
范文品读:
一瓶水的修养
一位记者随同一所受捐助的师范学校老师迎接一位捐助者,捐助者是香港实业家,家财万贯。
在机场为了解渴,他们各自买了矿泉水。刚喝了几口,飞机就到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手中的矿泉水扔到了垃圾桶里。
他们看到大富翁从飞机上走下来,他们迎上去向大富翁问好。
大富翁态度很好,也很随和。他的手中像一些旅客一样拿着一只矿泉水的瓶子。他拿着那只瓶子和记者及迎接的老师说话,谈笑风生。人们看到,大富翁手中拿着的几乎是一只空瓶子,瓶底只有一口水,随着他的手在晃动,矿泉水发出轻微的声音。他拿着那只装有一口水的瓶子一直坐上了接送他的车子,但他还是没有扔掉那只瓶子。
车里有水,有人递给他一瓶满满的矿泉水。他摆摆手,然后把手里那瓶中剩下的一口水喝完,放下空空的瓶子,才接过满瓶矿泉水。
他这次留下了500万元的捐款。他的名字叫田家炳,香港知名的实业家,慈善家,20年他已捐款10亿人民币。
除了爱心之外,更让人感动的应该是那只装有一口水的瓶子。
评析:
一位20年捐款10亿人民币的大慈善家,舍不得扔掉手中只剩一口水的矿泉水瓶,这个真实的细节,演绎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只装有一口水的瓶子装着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可贵的品质和一种伟大的人格。
细节反映人的品格,细节决定人的命运。同样,写好文章也要捕捉生动鲜活的细节,写好让人心动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