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优秀作文»作文素材»写作指导»命题作文:“看得见与看不见”导写

命题作文:“看得见与看不见”导写

【文题设计】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问候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你怎样理解“看得见”和“看不见”?如何看待它们之间奇妙而辩证的关系?请认真思考,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以“看得见和看不见”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看得见”和“看不见”有着内在联系:“看得见”是“看不见”的存在形式;“看不见”是“看得见”的本质和基础。二者这种奇妙的关系,可以衍生出无数的故事。这个题目贴近生活实际,选材的范围很宽,可根据手中材料确定文体(如果选写议论文,一定要先想好自己的论点,然后议论开来)。
  参考立意:看得见的东西往往不可少,而看不见的东西可能更重要;我们离不开物质的东西,而“看不见”的精神素养(如自信、勇气、毅力、人格)更不可缺少。
  【例文赏析】

看得见和看不见

“儿子,来,把脑轻松吃了。”随着一阵开门声,脚步越来越近。他知道,是妈妈来了。他皱了皱眉,并没有抬头,继续忙着手中的作业。“冰箱里有西瓜,我去帮你拿来吧。晚上想吃什么菜?”“哎呀,烦死了!”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妈妈却听得清清楚楚。她没有多说什么便走出去,轻轻带上门。面对一书桌的辅导书,他烦躁地挠了挠头,恨不得把这些书都从五楼扔下——眼不见为净。
  他躺到床上,想着这本该是个多美好的“五一”,想着窗外的美丽世界。想着自己多少个月没碰的电脑,想着被爸爸没收的篮球……迷迷糊糊中,他似乎又看到了心爱的篮球。还没来得及接近,美好的梦被开门声打破,只剩下浅浅的轮廓。“儿子,数学老师打电话来通知你,下午三点去她家上课。”妈妈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他撇了撇嘴,说:“我又不认识她家。”“你爸认识,他一会儿就回来送你。”妈妈刚要关上房门,他就从床上跳下来,对着惊愕的妈妈吼道:“我不去……我恨你们!”说着就冲出家门,消失在妈妈的视野中。妈妈愣愣地站在那儿,头脑中一片空白。
  他漫无目的地走在马路上,不耐烦地踢着脚边的小石子。“他们只知道让我做习题,只知道让我上各种补习班……他们一定巴不得把我折磨死!”他愤愤地想着。一辆汽车突然在他身旁停下,摇下窗,是父亲。“跟我回家!”表情比往常更严肃。
  家里面,妈妈正坐在沙发上擦眼泪。爸爸点了根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狠狠地瞪一眼自己的儿子,强压怒火说:“你还想不想学习?”此时的他像个不愿屈服的战士,固执地扭过头去。爸爸见了,提高音量问道:“你还有没有一点儿上进心?”他依然强硬着,什么都不说。爸爸终于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地吼道:“我怎么看不见你以前那种上进心了?我就看见你成绩在往下掉!给你要参考书、请老师补习,这都是为了你好你知道吗?”爸爸愤怒地瞪着他,恨不得痛打一顿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我没看见你们对我好……天天把我关在家里,死命地让我做题,就是你们对我的好?我就看见你们不停地给我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他也一口气把心里话全说了出来。爸爸妈妈没说话,沉默,还是沉默。
  望着父母日渐增多的白发,他后悔了。转身走回房间,他准备继续做那些没做完的试题。客厅里;父亲正给老师打电话:“老师,不好意思,我替儿子请个假……我想带他出去散散心……”
  【点评】 
  这是一篇扣题紧密的小小说。作者巧妙地从两个角度点击命题——一方面是儿子只看见父母逼迫自己学习再学习,却看不见他们的一片苦心;另一方面,父母只看见孩子成绩下降、上进心减退,却看不见他内心的苦闷。当然,结尾处双方都有所醒悟。以父亲给老师打电话收篇,留下了耐人回味的余地。
  文章选材也值得肯定,看似写的是日常琐事,却借此折射出学习压力过重与家庭内缺少沟通的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又因为作者本身对所写内容深有感触,故而写来真切实在。
  如果再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有关心理的、神态的),那就更精彩了。

看得见与看不见

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看得见,即现象,看不见,即事物的本质规律。

我认为,我们应当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果我们只看到花草树木而没感悟到春天,那我们必定不会理解生命的蓬勃以及四季的更替;如果我们只为嫁妆婚礼而兴高采烈,而没有抓住爱情的真谛,那我们必定永远无法理解爱情似茶,平静而余味无穷的含义;如果我们只注意到了论文文凭而忽视了水平,那我们注定会永远被那:一纸空谈蒙蔽了双眼。

而在学习方面也如此,如果我们只顾埋头阶梯却忽略了对同类题总的解题方法的找寻,那最终的结果将会比那些善于找寻,总结的人差很多。

哲学上说:“规律,即事物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俗话说:万变不离其综。那我们为什么不花点时间在找寻事物的本质规律上,抓住事物的根本,然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

其次,我认为我们应当诚实做人。

现在这个社会上,欺骗行为多的数不胜数,假酒、假药、假食品;假身份驾车牌假文凭;甚至还有用金钱换来的假爱情。这些人用良心换来金钱,再用金钱换来个不爱自己的姑娘,或是些个让人看着耀眼的车,房。

这些弄虚作假的人自作聪明,自以为用了些造了假的看得见东西欺骗了别人,就能得到大笔的财富和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殊不知,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最好的良药,他们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慢慢地,他们就会发现,他们其实一直都是在欺骗自己,在自欺欺人。因为,他们欺骗的是自己那看不见的良心和信用,而这,留下的伤疤才是永恒的。

所以请做一个诚实的人吧!

看得见与看不见,你能正确的对待吗?

看得见和看不见

千山鸟飞绝

已是隆冬,空荡荡的江边没有人,没有风,没有一丝生机。而你却穿着一身蓑笠来了,一个人一支竿,守在江边,钓起一整个盛唐。
  你寂寞,你不甘,你委屈,你的心里苦辣酸甜。明明他们都知道你的抱负你的志向,可是他们却沉默着看不见。只留下你。
  孤零零地在永州,一辈子一生。看不见的时间打磨着你的青春,无形的刀在你的脸上刻下了印记。
  “你知道么,有的时候,看得见却又看不见的是那种刻骨的疼痛。”你站在风里对着空虚说道。
  没有回答,于是你黯然写下了“万径人踪灭”的诗句。一个人品评着不被人理解的寂寞。
  看得见的孤独,看不见的寂寞。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世人都谓你豪放,而我只说你悲伤。或有人要问我,若不是豪放怎写得出“大江dong去”这般语句?而我只答,若非悲伤又何须排解?
  你豪放,你乐观,你豁达。你从不“为赋新词强说愁。”然而你又的确伤悲。独行宦海多年。一贬再贬,贬至无可贬而终。毋言抱负毋说理想,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历经沧桑的感叹。
  说你不苦,谁信?说你不伤感,谁信?只看见词句豪迈的人不懂你,看见你伤悲的人惋惜你。看得见的豪放,看不见的悲伤。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人,你用你美好阳光的文字捏塑了一个伊甸园。你购置了金黄的小麦,温暖的阳光,清新的大海,可是你却又把它丢弃在铁轨之后。
  海子,你说“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你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是呢,可是呢?为什么你那样的文字下隐逸的却是如此凄婉的绝望?你瞒骗了世人,却骗不了自己。
  海子,倘若真有灵魂,我愿你同我一同去麦田里,用看得见的阳光抹去你那彻骨的冰冷,用一声声呐喊重新吟唱人生!
  古往今来,多少看不见的情感潜藏在文人的笔下,多少看不见的理想抱负掩埋在历史之下。我愿用我的口我的心一句句读出那些看不见。
    简评:

这篇作文,可谓结构严谨,文质兼美,情感充沛!
  从结构方式来看,她采用了片段式的写作模式,用对话(即第二人称)展开作文,既便于叙写和评点,又方便抒情,巧妙地诠释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辩证关系。
  从选材来看,她选取的是唐朝诗人柳宗元、宋代词家苏轼、当代诗人海子的相关材料。这三个人的人生,是极富诗意的。他们命运多舛,内心多情 而敏感,坚韧又柔弱。杨泽慧读懂了看得见的诗句背后诗人的寂寞痛苦和绝望,把对他们诗歌和生命的感悟,诉诸笔端。
  从语言来看,杨泽慧的文字是美而富有表现力的,如“诗人,你用你美好阳光的文字捏塑了一个伊甸园。你购置了金黄的小麦,温暖的阳光,清新 的大海,可是你却又把它丢弃在铁轨之后”,文字轻灵、优美。
  还值得肯定的是,在结尾处,杨泽慧能站在历史的高度点评诗人的作品和心灵,较好地总结了全文和升华了主题。
  不足之处:个别句子还须再修改,结尾处文字的表现力度还略嫌不足。

看不见的友谊,看得见的高三

美女,你还记得不记得,我们认识的那个月,就是夏天,两年前的夏天。那个夏天,不像今年的,狂风暴雨。那个夏天,你就知道,有个叫姚菁菁的傻妹喜欢雪糕喜欢巧克力喜欢小熊。那个夏天,就是这样,两个还玩世不恭的女孩就认识了。

你还记得第一天我们的相遇吗?哈哈,想起来我就想笑,我们约好在宿舍等的,我一向宁愿早到半小时也不愿意迟到1分钟哦,所以,最后,你姗姗来迟,我这个没耐性地人站在走廊里,不耐烦地等着。那一天,我们应该是第一次见面,我以为,你应该有一米六,长头发,斯文,戴眼镜的。

后来,一个穿绿色衣服的女生,矮矮的,但是清瘦,的确是长发,但是没戴眼镜,拍了拍我,问,你是啊菁吗。我把不耐烦的面容收回去,“是啊,快点去整理床铺啊,等一下去吃饭,我快饿死啦哈哈”。后来,用你的话说,那一天看见我就第一眼认出我了,因为我穿着红色的小熊衣服,戴眼镜,连包包也有个小熊标志。只是你说,没想到我会那么高。哈哈,我可自豪了好久呢。再后来,你告诉我,第一眼看见我,就觉得我很好相处,应该是挺善谈的。只是和外表不一样,外表有点斯文,但是一旦说开第一句话就犹如黄河之水一发不可收拾。这样的话,后来和我们一起同行的几个朋友都这么说的,不是么?

而我们可以走过那么多日子,不正是因为我们实在太相似了吗?

两年了,我们已经是两年的好朋友了。

高一那年,应该说,是我们走得最困难也是最快乐的一年吧,我们遇到了同样的麻烦,喜欢一起议论一个男生,喜欢一起上同一个语文老师的课,喜欢一起说某女生不好的话,喜欢一起为了不让某些人看小我们而努力,一起在外面的石凳边吃饭边看高三的师兄打篮球,然后一起议论哪个帅。观点不一样的时候,越说越激动后来干脆快点结束午饭回去睡觉。

偶尔遇到语文或者数学老师,他们总会亲切地给我们递一个苹果,桃子,芒果。可是水果只有一个,老师总会说,这次先给你,下次再给她。但是数学老师有一次连续两次都给了我了,呵呵,年轻的心,以为这样就轻易打败你了。再有一次,语文老师手上的两个桃子递给我们的时候,你含蓄地说老师你自己吃吧。我当时候在你把话说了一半之后就已经接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