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优秀作文»作文素材»写作指导»“快乐作文”教学讲座

“快乐作文”教学讲座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在习作过程中检查学生平时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及各种智力因素的发展。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如何,实质上从他(她)的作文能力就能反映出来。但是,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了许多问题。有的是有话说不出,有的是瞎编乱造,无病呻吟,还有的假话,空话,套话一大堆,另外作文中的笑话更是时有发生。由此可见,“绿色作文”在学生的作文中几乎看不到。积弊之多,实属罕见。其结果是,一方面教师害怕教作文,对作文教学束手无策;学生害怕写作文,视习作为酷刑,对习作毫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迫于“考试”、“评比”等压力,又不得不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只好为应试而作文,为作文而造情,言不由衷,胡编乱造,敷衍凑数。以至于学生的习作普遍缺乏新意、个性和特色,。作文教学陷入了令学生人格分裂、思维萎缩、语言贫乏的费时低效、恶性循环的“怪圈”。看来,摆脱这一尴尬的境地刻不容缓。孔子有句话,“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首先是一种写作学习必须具备的条件,它决定一切。只有为学生树立起写作容易、简单、轻松、快乐态度,那么写作则犹如“一叶轻舟”。
    那么怎样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快乐作文呢?下面我就平时自己的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和大家共同交流。一孔之见,有待大正。       一、以激励促兴趣,着力消除“畏字。                                   消除学生的畏作心理,是学生乐于作文的基础。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畏作心理的产生根源,对“症”下“药”,以激励、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切实消除其习作畏惧心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攫取生活、勤于思考各种现象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敢于、勤于、善于、乐于说真言、写实话、吐真言。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以及对生活和习作负责任的态度。教师与学生常接触沟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指导者、帮助者及知心好友的形象,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使学生逐步喜欢上作文课。。教师更认真贯彻《课标》中关于作文教学的表述精神,把过高的、不切合学生实际的要求降下来。同时,教师为学生创造尽可能的自由表达(含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机会,开发其潜能,使之在通畅表达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有个性地表达。另外,习作前的情境创设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习作质量。其实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就是最好的习作情境。在写作技巧传授方面,教师坚持《课标》提出的“精要有用”的原则,全力摒弃凭空说教。老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老师的评价对学生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热情的保持与老师的评价也是分不开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赏识性教育已得到大家的认可,对学生的评价我们也多以鼓励为主。当学生认真完成一篇作文时,都想得到老师的认可,无论学生作文水平是好是差,只要他们认真写作,有一定进步,我们都应该及时的表扬,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足的地方委婉提出,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一个学生愿意自己写的作文被老师全盘否定,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必然会减灭,作文水平也不会提高。(举离)因此,教师更要坚持激励性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口头肯定、评语肯定、庄重肯定.                                       二、以活动促积累,着力解决“贫”字。                            生活阅历、情感体验、语言语汇、方法技能、人文思想等的匮乏,是学生习作中出现“编、抄、套、假、大、空”现象的最主要根源。唯有“厚积”,方能“薄发”。学生作文本来就是学生平时生活内容,真情实感的倾吐积累,没有积累,何来倾吐? 学生的作文积累主要来自于现实生活,学生在校内的生活实践,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取得了各方面的知识经验,这都是学生写作文时取之不尽的素材.因此,丰厚的积累是表达的基础。我们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体验、自主积累的意识、兴趣、能力及习惯。在“脱贫”方面,如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呢?我认为作前重积累是基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积累。“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作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五彩斑斓的生活让作文田园有了真正的源泉之水。离开了丰富的生活积累、体验,作文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首先,教师应教会学生观察.教师经常系统地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观察,随时随地地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将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日记、周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再通过交流,这样学生不但有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写作素材,而且切实感受到处处有生活。学会观察思考,学生的作文积累便有了重要源泉了.其次,教师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活动,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课堂教学的举例精讲, 精彩例文的赏析,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学校组织的主题班会,体育文娱竞赛等课外活动,给学生带来各种不同的崭新体验.秋游,参观访问等校外活动,也会给学生的生活带来特别的乐趣。第三、注重学生校外生活的积累。例如:教师可以和家长联系,让学生在家多做家务,丰富学生的劳动实践体验。双休日让家长尽量多陪孩子做些有意义的事,随时提醒学生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训练学生养成从生活中摄取作文素材的好习惯。                                                           (2).亲历体验,丰富情感积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去观察万物的交替,去调查环境的现状(举郭一纯“七乡河”例子),去体验劳动的艰辛。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丰富,对周围事物的感受能力也自然有所提升。                                                             (3).开展读背活动,丰富语言积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写的基础。如作文积累要十分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语文教材的拓展阅读,如学了《蟋蟀的住宅》,再去看法布尔的昆虫小说,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而且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著好书,再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通过诵读,阅读各种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词汇量。为此,可开展以“读背为手段,运用为目的”的读书教育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好书推介会、故事演讲比赛、好词佳句背记竞赛、读书心得交流等,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背记、多积累,多交流,多借鉴,多运用、多创新,夯实表达基础。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是很好的作文积累方法。                                                             (4).学以致用,丰富方法积累。语文教学要坚持学以致用,结合阅读教学、日常观察、社会实践、习作教学等交给学生一些“精要有用”的方法技巧,如观察方法、调查方法、积累方法、写作方法及习作修改方法等,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有了方法技巧的支撑,自然对作文产生兴趣,乐于作文。         (5).潜移默化的熏陶,丰富人文积累。语文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教作文和教做人结合起来。凭借教师言行和教学内容,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切实增强学生人文意识。                三、改进作文课堂教学,着力落实“导”字。                        改进作文课堂教学,就是于课堂教学中适度的、必要的、艺术性的施“导”:导说、导写、导评、导改、导做人。因此作中精心指导是关键。情境教学法已在多种学科的教学中运用,作文教学也可以设置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观察、体验,产生真情实感,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练笔积极性。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感到无话可写,甚至写不出好文章,就是因为学生作文时缺乏真情实感而无法倾吐。而没有真情实感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作文指导课没有创设好的情境。因此创设好的情境是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可采用以下方法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作。                                                 (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在动笔写作前,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两位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很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 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说,写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吴老师的”顶气球”活动,学生人人参与,一步步动手做,动嘴说。这样学生把内容写具体再也不是难事了,学生习作水到渠成,再不会冥思苦想了。对于一些描写游戏、比赛、动手活动的作文要求,都可以采取活动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2)采访作文让学生以小记者、小调查员的身份参加或观察校内外的一些活动。如采访运动会中的运动员、调查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等活动,把采访、调查的过程写成报导或调查稿,在队报或黑板报上发表,既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创设情境作文教学法远远不止这几种,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但要注意在此过程中,教师除了想办法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的同时,还应注意要适当进行作文写法上的指导。按照学生年龄特点,从词语的选择到围绕中心选材等到方面逐步深入指导,才能使学生在有话可写的基础上做到把话写好。                                              z   作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写作指导,还要落实作后认真批改评讲.学生作文写好并不是作文教学的结束,我们要非常重视作后的评改工作。作后的批改讲评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的细批精评很重要。作文评改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能力,要充分发挥鼓励效应。小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称赞,把获得好评和成绩作为写作的一种动力。教师在精心批改学生习作时,应充分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热情鼓励学生写好作文。除了书面批改,教师还可以采取面批、全班范评等方法,用热情的言语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激发他们写好作文的决心。另外,教师可以教会学生自改自评作文的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相互之间寻找差距,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严格认真的作文习惯,提高他们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长期坚持,必将有所收获。在学生自改自评作文时,可采取师生合作、小组讨论评议、集体评议等方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点、难点部分,它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是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简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我们不要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只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各种环境,完全可以做到让学生从怕作文到愿写作文,达到会写、乐于写的境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素养,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脚踏实地地,极少成多,让学生主动去写,喜欢去写,更能轻松地完成写作,让他们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充分享受到写作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