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两篇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22分)
①雷洁琼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副政委员长等职,但是她总是说:“我还是教授,我还是一位教师。”她很看重自己的这几个称谓: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老教授协会名誉会长。
②雷洁琼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她不仅在长期担任的中国多所大学的教授职位上亲自教书育人,更以战略的思考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法制化进程。她先后参与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国家大法的制定,并奔波于大江南北监察执法情况。北京门头沟山区,苏南,浦东,广东南雄,深圳,珠海等地,都留有她的足迹。
③她十分关心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而且关心教师生活条件的改善。前些年,一些地方拖欠中心小学教师工资现象严重,她大力呼吁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教师工资。她说,教师是最光荣的、最辛苦的职业,他们为祖国培养人才,他们的基本生活费用必须得以保障。她说:“改革开放之后,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引进,但惟有人的素质不能引进。要想提高人的素质,惟有依靠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是国家的宝贝,一定要想办法让教师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振兴中华,教育为本。”
④虽然政务繁忙,但雷洁琼仍然审阅学生的论文初稿,逐字逐句的认真批阅,发现问题就用铅笔在句子底下划上道,同时在稿纸边上打上问号,以和学生讨论。她发现学生在论文中使用的学术概念有些没有给出定义和说明时,就会很认真的给学生指出,界定概念是论文写作一定要遵守的规范。确实,如果没有学术规范,社会学研究的成果就无法凝聚,知识与思想也不可能累积,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最终也无法形成。雷洁琼不仅身体力行,还希望学生们把它发扬光大。如今,她这一要求已经融进了北京大学社会系的学术传统。
⑤民进中央前主席许嘉璐说:“自1997年起,每隔一段时间,我总要和同志们一起向民进中央名誉主席的雷老汇报近期的工作。雷老是不接受“汇报”这个词的,每每说,工作是你们做的,我经常通过报上知道你们的工作和活动。谢谢你们。”
⑥民进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严隽琪为主席。为此,严隽琪成为雷洁琼之后,中国民主促进会历史上的第二位女主席。严隽琪在与雷洁琼的接触中也同样感受到,尽管雷老近年来行动不如以前自如,但是老人还是十分关心民进的工作与时效,每每与走近老人总是感受到特别的慈祥与亲切。
⑦雷洁琼为人谦和,待人真诚。凡是有幸接触过她的人,都能从她身上感受到一种亲和力。作为一位政治家,她非常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论同意与否,都能细心倾听,从不打断对方。她一直以一位普通市民朴实无华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在群众中从来没有高人一等,更没有高不可攀的摆谱表现。她乐于助人,凡力所能及而又有意义的事,必倾力相助。
(节选自2008年第9期《中华儿女》——《雷洁琼,您还好吗?》)
1、 结合本文第③段,谈谈如何理解雷洁琼所说的“振兴中华,教育为本”?(6分)
2、 在⑤、⑥段中,作者是通过什么角度来描写雷洁琼的?有什么作用?(5分)
3、 文章的最后一段表现了雷洁琼的什么性格特点?(6分)
4、 文中说“雷洁琼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请说出其具体行动。
(5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16分)
⑴一场特大地震,缩短了生与死的距离。救人要紧,行动起来,奔赴一线!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医疗卫生战线,也打响了与死神抗争的这场战斗。
⑵5月12日下午,四川卫生厅火速派出首批28支、90余人的医疗、疾控队伍和28台救护车,紧急奔赴汶川,什邡,绵竹,北川等重灾区。同时,成都、衡阳、绵阳等市州迅速作好后续增援准备。
⑶灾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地的医疗救援队伍,从12日地震当天,从四面八方向四川驰来。当晚,有武警总医院22名全科医护专家组成的救援医疗队,乘专机由北京启程赶往灾区……
⑷“灾区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在!”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时起,79岁高龄的卢世璧院士已是第四次奔赴抗震救灾的医疗前线。从接到解放军总医院通知到出现在南苑机场,身体硬朗的老院士仅用了一个小时。“发自废墟的呻吟刺痛着我的神经,作为一名军医,我要当救死扶伤的排头兵!”
⑸早一秒抢救,就多一分生的希望;晚一秒抢救,就多一分死的危险。5月14日17时,第三军医大学医疗队一进入汶川县映秀镇,就昼夜不停抢救伤员。满目疮痍的镇上,根本没有条件搭建手术台,医生们就紧急在废墟上做手术,在数次强烈余震中,24小时内救治伤员超过300人。
⑹在搜救过程中,最惨烈的一幕是,为救出三名被承重墙压住腿的学生,无计可施的医务人员逼不得已对着几名学生进行截肢。李银先医生谈到那一幕人间惨剧,人心如刀绞。“下这个决定我们真是没办法了,不搏一下的话,他们连一丝生存的机会都没有。但是听到孩子们痛苦的哭声,在场的救援人员心都碎了。”
⑺也许这是世界上最简陋的“手术台”了。因为医生要钻进狭窄的小洞里才能动手术,而且要保持孩子清醒。因此,他们采用了不用麻醉药,而用止血带扎住血管,进行局部麻醉的办法。由于缺少医疗器械,他们最后动用了消防队员的消防剪、斧头,甚至连菜刀也用上了,那一幕让做惯了外科手术的李医生都感到惊心动魄,难以接受。
⑻灾难中,有一种境界叫坚守。5月13日,都江堰第二医院。一位正在救治伤员的医生被问起家人的情况,眼眶含泪——儿子,还埋在废墟下,生死不明。他忍着悲伤,坚守岗位,“我是医务人员,救人要紧”。
⑼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似乎更能够懂得生命的可贵。5月12日12时,临产的张丹住进剑阁县下寺镇中心卫生院。两个小时过去了,护士正在产床前为张丹做产前检查和助产准备。突然,产床不停摇晃,而且越来越厉害。“不好,地震了。赶快把产妇往安全地方转移。”妇产科医生喊。护士们背的背扶的扶,迅速将张丹转移到楼外安全地带。一个临时接生棚很快建起。“吸气、用力。吸气、用力……”妇产科医生指导着张丹。余震在不断发生,但大家全然不顾“哇、哇……”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16时15分,婴儿顺利降生。婴儿的父亲李林激动的说:“感谢医生和护士们啊,孩子既然在地震中出生,就取名震生吧!”
⑽危急之际,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用精湛的医术与死神搏斗赛跑,用“另一支臂膀”托起生命的方舟。5月20日13时许,一架紧急运输医疗队的飞机在绵竹玉泉镇匆匆飞起,4名医护人员带着急需药品奔向灾区。人群中,玉泉镇党委书记张成华眼泪竟夺眶而出,他颤抖的手里,捏着一个蓝色的工作正和一张小纸条。
⑾工作证上面印着“贵州市民营医疗机构协会抗震救灾医疗队”。“这是医疗队员丁文同志上机前叫我暂时带他保管的。临走前,他又塞了一张纸跳到我衣服包里,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在场接过纸条的每个人,看了以后再没有说出半句话。这张令人颤抖的纸条上清清楚楚的写着:“贵阳抗震救灾医疗队清平抢险队员名单:丁文、季科国、李宋荣、郑海波。若有意外均系自愿行为,请通知家属即可,无任何要求。”短短数十字,让人震彻心扉。而更让人揪心的是,丁文的工作证背面留下了妻子以及4个女儿的电话号码,下端写着“我爱你们”,一旁则画了一个可爱的笑脸。
⑿历史会记住,记住这场灾难带来的伤痛。历史会记住,记住这场气壮山河的生命大营救,记住一个民族灾难中的挺立。
(节选自2008年第6期《中华儿女》——《有一种爱叫“坚不可摧”》)
1、 第⑾段中的“……下端写着‘我爱你们’,一旁则画了一个可爱的笑脸”本来是温馨的
语言和图画,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揪心”?(4分)
2、 简要概括本文中描写的医疗救援队的感人事件。(6分)
3、 谈谈你对本文最后一段的理解。(6分)
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22分)
1、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关心教师生活条件的改善并让教师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要想提高人的素质,惟有依靠教育事业的发展。(每点2分)
2、侧面描写(1分)。表现了雷洁琼不居功、关心时政和民进工作(2分)以及待人慈祥亲切(2分)的特点。
3、为人谦和(1分),待人真诚(1分),有亲和力(1分),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1分),朴实无华(平易近人)(1分),乐于助人(1分)。
4、长期在第一线教书育人(1分);参与大量教育法律的制定(1分);奔波检查执法情况(1分);呼吁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教师工资(1分);普及学术规范,不仅身体力行,还希望学生把它发扬光大(1分)。(此题注意题干中的“具体行动”。)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16分)
1、温馨的话语和图画表现了救援队员对家人深深的爱(2分),但在紧急关头,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为灾区人民甘愿舍弃个人家庭幸福的勇气(2分),让人们的心灵为之震撼,所以有“揪心”之感。
2、老院士不顾高龄“争当救死扶伤排头兵”(2分);在最简陋的“手术台”进行“惊心动魄”的外科手术(2分);医疗队员在赴灾区前留下“无任何要求”的遗书(2分)。(注意题干中问的是“医疗救援队”而不是“当地医疗工作者”。)
3、(略)此题首先应表明灾害的严重性(2分),重点表现中华民族在灾难中体现出的信念和决心(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