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计之23:意境深远,意蕴丰厚——怎样丰富
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可见,只有作者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意境深远”的要求。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几种创设意境的方法:
1.用精美的语言描绘艺术画面。
朱自清在《关于散文写作》中说:“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高考作文对“有意境”的追求,始于用色彩鲜明、形象性强的词语构筑富有意蕴的画面。例如,《英雄》:
残阳如血,如血的却不仅仅是残阳。
天边最后一抹斜辉掠过阴霾流连在垓下早已因战火而焦黑的土地上。断箭和长戈零落遍地,死亡的气息弥漫,让每一个生还的楚军将士战栗。
除了他——西楚霸王,江东项籍。
手抚乌骓略显失色,目光在江东的山水迷雾中游移,他坚信,即使山下是淮阴侯的十万铁骑,他也能够杀出重围,再开一片天地,他坚信。回想当年少年意气,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石破天惊!巨鹿之战怒斩宋义,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大破秦军,二十余万,各路诸侯,辕门低首,叩关入秦,自号西楚霸王,封赏天下,何其壮哉!
起兵至今,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难道这垓下一役,前功尽弃!他更承受不了的是虞姬如此沉重的话语:“霸王,你可知兵败势孤,原因在你自己。巨鹿大胜,你却活埋降卒二十万,称霸咸阳,你却火烧阿房三百里,定都彭城,赐死子婴、黔布,亚父极力反对,你却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霸王啊,你可知西楚早已失尽民心!”
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
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不去听从那些文臣武士们的妙计。
可是他错了,横亘在面前的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乌江,而步步紧逼的是势如压城的千万铁骑。
远方的冠盖是汉王,一阵得意的欢笑震荡四野,“项王,你可知你为何败于我手?你自命天纵英才,可凭一己之力毕六国,平四海,可你错了!我求贤若渴,用人不疑,夜追韩信;你一不知人,二不善任,气走范增。如此,你众叛亲离,我渐丰羽翼,不纳人言,你不见幽王烽火戏诸侯,代价是戎狄胡马摧雕楼,始皇奢掠黔首,代价是诛秦族万年遗臭,你一意孤行,我则充分听取臣子意见。函谷关前,范增劝你强攻,你按兵不动;鸿门宴上,张良让我谢罪,我以身脱险。项王啊项王,由此看来,只该我大汉并吞八荒,横扫六合,包举宇内,席卷天下。”霸王怔怔地笑了,充满着苦涩与无奈,不知此刻,是对过分自信的怅惘,对未能听取意见的悔悟,还是那无奈的“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朝阳如火,如火的不仅仅是朝阳,喷薄而出的,还有霸王颈中的一腔热血。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倒下了。空无一人的,是他背后的茫茫大地……
文章开头便用“残阳、焦黑”等色彩浓艳的词语和“长戈零落、死亡的气息弥漫、楚军将士战栗”等富有动态感和形象性的词语描写充满血腥味的战争场面,渲染气氛,为英雄的活动铺设相得益彰的背景。人物一出场作者便为战败之际的英雄勾勒了一幅形神兼备的肖像——“手抚乌骓略显失色,目光在江东的山水迷雾中游移”。其中既有英雄失路之悲,也让读者窥见了英雄心灵深处在“相信他人还是相信自己”两者之者的矛盾。“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大处着笔,小处着墨,用虞姬自刎的画面,衬托项羽兵败垓下的悲哀。“朝阳如火,如火的不仅仅是朝阳,喷薄而出的,还有霸王颈中的一腔热血。”以如火的朝阳比喻霸王颈上喷薄的热血,突出英雄之死的壮烈;“他倒下了。空无一人的,是他背后的茫茫大地……”以茫茫大地为背景,项羽轰然而逝,悲壮之余,留下了人们对“自信与信人”这个问题的久久的思索。考生就是这样凭着精美的语言,通过几个意境深远的画面,完成了对项羽这个人物的塑造和对话题的巧妙诠释。
2.用真挚的情感丰厚画面底蕴。
“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显得具有内在的魅力。只有让画面的底层涌动情感的热流,文章才能焕发动人的光彩。例如,xx年高考广东考生写的《架起隔膜间的桥梁——语言》:
月儿幽幽,风儿愁愁,今夜我无法入睡,倚窗而立,倾听窗外风摇芭蕉的细语,我的泪悄然划落……
今天与母亲吵架了,我什么也没说,独自跑到海边。母亲她错了,她不该偷看我的日记。我站在海岸,倾听浪打岩石的声响,忆起了以往的一点一滴。自小,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去与别人沟通。
我只能在自己的日记里畅想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也只能独自漫步林阴小道,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去寄托自己“雁过无痕,风吹无形”的感触。日子久了,自然而然与母亲之间的隔膜就深了。我无法了解母亲,我只能默默享受着母亲双眸中无意间流露出来的关怀,然而这一切,我却措手不及。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瘦小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她的身影显得那样孤独,我的心猛地一颤。母亲的声音很柔很柔,令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人生,但你却不会用语言跟我交流,”母亲继续说,“我在无意中看你哭泣过,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无从了解你,我只能用这种做法去尽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孩子,你理解吗?”我看到母亲的眼角闪动着泪光。这一份深沉的不易觉察的爱,我又懂得多少呢?我内疚。或许,母女之间的这一份情太深,但却因无法沟通而隔膜了。我扑进母亲的怀抱,放声大哭,聆听着母亲沉稳的心跳,觉得欣慰多了。于是,在那一刻,我说了很多很多,包括我的理想,我的人生态度,以及我的一切感触。面对母亲,我第一次用语言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自己。母亲笑了,尽管那笑中还带着晶莹的泪珠,然而她却是那样令我动容,很久以来,我都没见过母亲笑得如此舒心。我感觉得到,母女之间的心贴近了,母亲抚摸着我的头:“孩子,记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试着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内心,去与别人沟通。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不会存着什么误解,彼此之间才能相互信任。”我从心里感激母亲,她给了我人生中一笔最重要的财富。
一阵凉风拂过我的长发,我发现周围一切是那么的安谧、幽然。泪也不知什么时候干了,我的脸上浮现了舒心的笑容。从今以后,我会努力学着去与别人沟通——用自己最熟悉但却不易表达的语言。我相信自己能行!
作者以饱含情感的画面切入,“月儿幽幽,风儿愁愁,今夜我无法入睡,倚窗而立,倾听窗外风摇芭蕉的细语,我的泪悄然划落……”对美好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示了小作者美好的情趣,而悄然划落的泪珠,不仅极具煽情效果,而且留下了逗人的悬念。“站在海岸,倾听浪打岩石的声响,忆起了以往的一点一滴”的画面隐含着人物的孤独和伤感,同时引出了对往事的回忆,为丰富文章的内容打开了通道。而母亲孤独的身影、温柔的声音、闪动的泪光,则使人物形神兼备,情味浓郁,为下文“我”与母亲的沟通、理解作好了情感的铺垫。结尾展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动人画面,洋溢着人物内心深处的幸福感。通篇洋溢着人物真挚朴实的情感,丰富了文章的内含。
3.用深邃的哲理升华画面思想。
艺术画面里如能融入深邃的哲思,使其闪耀理性的光彩,就能产生永久的艺术魅力。唐代王之焕的诗《登鹳鹊楼》、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是诗的艺术境界与深刻哲理融为一体的典范之作。写高考作文也要追求诗情画意与深邃哲思的统一。例如,xx年高考四川考生写的满分作文《独上高楼》:
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文章以李白、苏轼、辛弃疾三个伟大诗人的生活与创作为基本素材,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诗意浓郁的艺术画面,于画面之后,安排“画外音”,点亮画面的哲思,揭示了他们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的独特精神追求,观点富有启发作用。
酿造意境的关键是艺术画面与思想情感的统一,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写作经验。高考作文准备选择散文的同学,不妨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便养成酿造意境的能力。
(教师用)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在艰苦的环境中,即使你不具备大多数人能生存的条件,但是,如果你能够一心一意地扎根深处,能够耐得住寂寞坚持不懈的追求,能够一点一滴地积蓄力量,你一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尽管短暂,却很绚丽。此为最佳立意,如能从这个角度切入,可给予发展等级加分。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叫依米的小花有三大特点,这正是立意的基本角度,由此联系人生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立意:
(一)“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
1.扎根深处可成正果(可成/方成,如写“方成”过于绝对,不切合题意)
2.专一也是一种成功的品质
3.与其广博不如精深
(二)“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6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
4.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受生命的辉煌
5.积累力量,突破自我
6.坚韧(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执着
(三)花期不长,仅两天工夫,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
7.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出特色(活得精彩)
从整体上看,也可得出以下结论:
8.人生的意义重在奋斗的过程
9.人生的意义重在永不放弃地追求。(前面这四个方面的立意皆可视为符合题意)
【偏题或离题】
1.逆境使人成功(但未谈到如何使人成功?有的同学对苦难、逆境的理解十分偏激,苦难造成美丽,似乎美丽只有苦难才能造就)
2.自信、乐观(谈心态)
3.用生命去换取理想(成功):依米花牺牲并非本意,并不等于说成功一定要牺牲
4.不要做理想主义的殉道者(批评或否定像“依米”这样的做法)没注意感情倾向
5.大谈生命奇妙
6.选择奉献
7.珍惜时间
8.成功源于奋斗(泛泛而谈,完全未涉及积累和专一)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和套作。
【审题指导】
(一)从第一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这样一些观点
1.改变环境可以带来成功
2.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存状态
3.要灵活变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给自己一个舞台
5.要会表现自己。
6.酒香也怕巷子深。
7.学会推销自己。
(二)从第二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如下观点:
8.改变环境需要付出代价
9.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10.生活中,总有些必要的丧失
11.谈代价、谈付出等等
(三)从第三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如下观点:
12.适应环境,表现自己
13.坚守我心。
14.修养自身,练好内功。
15.给自己一个舞台。
16.酒香不怕巷子深。
(四)综合立意:
17.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18.横看成岭侧成峰。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结合这句名言,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名言“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其中“地面”与“云端”,“步行”与“跳舞”,“贴在”与“不在”,三组词语对比鲜明,一是一非,态度很鲜明。名句的诗意有利于考生情感的引发,包含的哲理催生考生理性的思考,比喻式的表达可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此题的立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抓住词语“贴”、“地面”、“步行”,可以谈脚踏实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或者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方可成就梦想。抓住词语“云端”,发掘其特点,可以类比与之有相似点的事物,例如“云端”辽远高卓,可类比崇高的追求和理想;“云端”绚丽多彩,可类比美好的情思和精神;“云端”千变万化,可类比态度变化无常;“云端”虚无飘渺,可类比根基不稳等等。
题目要求“自定立意”,则意味着可以赞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也可以辨证分析,反驳将此观点推向片面和极致。观点的确立取决于对哲学家名言比喻义的理解。例如将“云端跳舞”理解为舒展自如,可以赞颂、倡导这种人生状态;将“云端跳舞”理解为纵横驰骋,则可以阐述纵横捭阖的生命姿势、或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反过来看,将“云端跳舞”理解为夸夸其谈,则可以抨击空泛、玄妙、无用的言论;将“云端跳舞”理解为得意忘形,则可以批评傲视万物,目中无人的不良现象;将“云端跳舞”理解为憧憬虚幻,则可以剖析那种不切实际地幻想得到万人瞩目结果的想法。
比较好的立意:
1.脚踏实地方能走向成功
2.云端跳舞,失败也是美丽的
3.视云端跳舞为异端,是平庸者慵懒的借口
4.没有云端跳舞的志向,哪有脱离地面的果敢
5.脚在大地,心在云端
6.步行不如跳舞
7.在云端舞出绚丽的人生等。
四、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科夫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期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了。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里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要求: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可供选择的角度:
1.严格要求出精品
2.虚心是完善的重要条件
(上两个是本质意义);
3.要敢于”推倒重来”
(这是从a、b项生发出来,从另一角度赞扬果戈里)
4.对自己创造的成果应取审慎态度
5.何必付之一炬
(这两个是逆向思维,在未弄清作品的要害之前,仓促焚毁不一定就是严肃的态度。)
五、10.阅读下列文字材料,按要求作文。
xx年10月7日22点10分,广州市近100万个移动用户的手机同时响起,人们意外地收到了一条由区政府发来的停电通知:“因紧急抢险需要……我区部分区域停电,不便之处,敬请谅解。”随即,花都电视台滚动播出停电通知。大约半小时后,半个花都城的路灯大片大片地熄灭,交通信号灯失灵,霓虹瞬间消失……花都陷入了黑暗。事前,可能没人能想象,熄灭这万家灯火竟是为了救一个在高50米的高压铁塔顶端欲轻生的外来打工姝;常人也更无法想象实现这次大停电有多么艰难!
为了救这个女子,必须切断花都区3条“大动脉”中的两条,花都区一半以上的电力供应将停止。为实现停电,供电部门的区调、地调和省调通力合作,甚至周边的区域电网也必须为此调整运行方式,韶关、英德和佛山的调度中心亦紧急加入合作。不难想象,对广州这样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而言,大面积停电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在花都区的国际航空港白云机场,也有可能受到波及。然而,在事件处理的过程中,各级单位从上到下一致同意停电救人,没有争论,民众也理解支持。“外地人来打工,也是花都的一分子,哪怕是过客,也是一样的”,“毕竟人命关天,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更何况我们是一级政府”。花都区纪委书记钟国雄事后表示。
对于被营救的这个女子,这座城市也许不会再有机会了解更多的信息,甚至都无法确切地搞清楚,她是否精神正常。但明确无误的事实是——她是一条生命。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自主确定题目,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字数不少于800;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审明题型。本题是材料作文题,立意要立足于材料的意义。因此之故,题中亦有“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的限制。
审明题旨。对于材料作文而言,材料的意义即是题旨。因此,务必要把材料的意义吃准、吃透。综观整个材料,其主要意义在于:“她”是一个打工妹、外来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毕竟人命关天,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更何况我们是一级政府”。在审读材料的时候,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句:“但明确无误的事实是——她是一条生命。”
审清要求。“自主确定题目,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字数不少于800;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准确立意:
1.尊重生命
2.生命高于一切
3.生命是最宝贵的
4.一切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
5.以人为本
偏离立意:
1.深情关爱,谱写人性美的颂歌 2.为他人奉献爱心
3.善待民工/善待外来人 4.齐心协力,奏响合作的凯歌
5.要讲团结 6.理解万岁
7.人人平等 8.热爱生命,切勿轻生
错误立意:
1.轻率决策,得不偿失 2.决策要讲科学
3.分清主次轻重,不要因小失大 4.攀爬电桩,既违法,又危险
5.要节约用电 6.谨言慎行,安全第一
7.细节决定成败 8.心态决定命运
9.梅花香自苦寒来
五、阅读下面的句子,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科学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人生总结出这样的话:“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
要求:咀嚼这句话,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所给话语的含义作文,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从所给名言我们可以概括为“做功不同,决定人生抛物线高度的迥异。”核心词语为“做功”和“高度”,在立意时,只要搞清了二者的关系,就很容易得出恰当的立意。
1.“做功”可以理解为“付出”“耕耘”等,“高度”可以理解为“收获”“精神境界”等。顺着这种思路,就可以理解为“付出越多,收获越大”。可以拟制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生命》《播种•丰收》等题目。
2.相同的功,如果选择做功的角度不同,高度也会不一样。这就会派生出我们在做一件事时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倘若方法不对,付出越多,收获越小,付出和收获将不成正比,甚或产生南辕北辙的后果。可以拟制出《耕耘一定就有收获吗?》《人生不止一个变量》《方向是个问题》等题目。
3.做多少的功,怎样做功,完全由自己决定,把“做功”理解为“选择正确人生价值”等,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收获灿烂的人生。可以拟制出《为自己的人生掌舵》《给人生找一个合理的高度》《创造人生的美感》等题目。
【错误思路】
(一)对所给名言断章取义,要么谈付出,要么谈收获,要么谈高度,要么谈抛物线,不能揭示名言背后的含义。
(二)写文章虽然兼顾了“做功”与“高度”,但未能明白二者实际上暗含了“前提”和“结果”的关系。
(三)完全抛弃名言,另起炉灶。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风景。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即材料中不给提示性的指导,学生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理解材料,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是不能完全脱离材料,另立门户。根据题目给出的材料,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话题:
1、互相帮助互相依赖,成就梦想;
2、依赖会丧失自己的本性,失去自己本性的美丽是虚空的美丽;
3、善假于物者胜。
4、生活的美来自向上的动力。
立意:根据以上话题的筛选,定出一个主题:善假于物者胜。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谈起,引入中心主题: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懂得借物。
写作提纲:
(一)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作为开头,引出论点;
(二)分析论证:提出分论点:
1、先分析说明牵牛花与篱笆的关系,突出两者互借而获得成功的特点;
2、再分析历史上善假于物而有所成就的伟人;
3、最后指出:在这个竞争强于合作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懂得“互借”,最后获得双赢。
(三)总结全文:善假物者胜。补充:“善”与“不善”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