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答题的三种意识
在古诗词鉴赏训练中,常常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困惑:为什么分清了诗歌的类别,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的意境,体会了诗的感情,但为何在答题时却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呢?那么,是不是对一首诗词大致理解之后,做题过程中就能轻易地拿到这块题的满分呢?有时并不见得。笔者认为,想要有效地拿到这块题的分数,还应树立三种意识。
一 、本位意识。
我们知道,对任何题型的理解都离不开文本,诗词鉴赏也是一样。因此,考生在组织答案时,也应本着从文本当中去寻找依据的原则,不能“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抛开文本去拟想答案,即使你的语言表达再优美,表述再深刻,这样的回答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少学生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尤其要引起注意。
二、鉴赏术语意识。
古典诗词的鉴赏与其它文学类鉴赏一样,需要用专业的术语去评价。如提问表现手法,就应该用寓情于景、正反对比、虚实结合、烘托映衬、以景结情、欲扬先抑、象征等等;如提问修辞方法,就应该用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复等等;如提问语言就应该用清新、朴实、工丽、直率、委婉、洗练、沉郁等等。恰当地运用鉴赏术语,不仅能够正确地对诗词进行评价,而且还能显示出考生丰厚的知识积淀。
三、结构意识。
除了要依据文本和专业鉴赏术语,在组织答案时还应该有结构意识。写文章要讲求结构,在回答主观性较强的古诗鉴赏题型当中,考生也应具备结构意识,这不仅能显示出考生思维的严谨,更重要的是也向评卷者展示了考生清晰的思路,对考生最终的得分是很有帮助的。作答时一般按照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去组织语言。
下面,我们通过试题来做一下练习。
(一)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xx全国卷)
问:1、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案: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的情怀。
(二) [双调]水仙子 咏江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荠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问: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曲子在景物描写上主要有以下特点:(1)动静结合。烟波山岚相映生辉,画檐荠荷,秋光淡淡,安静闲逸,此为静景;沙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儿由天边驶来,酒旗儿迎风招展,此为动景。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图。
(2)空间转换,时远时近。作者取景起始于辽远的大江远山,然后由远及近写两岸人家,荠荷池塘,沙洲水禽,再放眼远望天际之画船,后又收至村落酒旗。如此写景,层次分明,一片江南秀丽的美景便一览无余。
(三)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
答案:本诗构思新颖,别出心裁。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是造成新年未有芳华,二月初才“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果为因”的构思,不仅增添了诗的情趣,也增加了诗的意蕴。
【简析】这里的几道题在组织答案时,既注意到了运用专业鉴赏术语,又紧扣文本,不仅评价准确,而且结构严谨,思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