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优秀作文»作文素材»写作指导»作文不是无情物

作文不是无情物

   冯裕敏老师感言:读了梁恕俭老师的这篇文章,再次反思我们三省堂的趣理作文的理念,与梁老师说的几个观点不谋而合:
    一、“作文的本质应该是心灵的问题、情感的问题、体验的问题、感受的问题,“爱与怕”的问题。”,我们通过和学生一起体验,一起分享,让孩子们不再怕作文,在很短的时间感受到作文很好玩,很简单,很快乐!
     二、“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孩子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养成写作的习惯,让孩子们的语文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
   三、“让写作文不再是学生的负担”,但是也能在轻松愉快中享受功利的需要,即达到小升初和中考高考的要求。
    四、关于作文到底是否有技巧的存在,这一直是一个令人争论的问题,梁老师说他先前也是质疑的。读到最后,我们明白了学生写作文需要老师对技巧进行指导,让他们在写作的时候豁然开朗。
                                 作文不是无情物
——为王星存《记叙文写作六讲》序
 
写作是什么?写作是得意时狂喊的那声“耶”,是疼痛时呻吟的那个“唉哟”,是看到“人咬狗”后情不自禁向别人奇称,是经历挫折后闭门在纸上用笔反思。写作是什么?写作是捕捉吹过脸颊的那一缕微风,写作是寻找那条直抵心灵的路径,写作是空谷幽兰散发的清香,写作是孔雀开屏展现的自信。写作是什么?写作是做自己最好的朋友,珍藏自己的喜悦与忧伤;写作是表达与交流,维系朋友间的友谊与关爱;写作是反思、总结、整理,写作是欣赏、原谅、鼓励,写作是分享、酝酿、升华。
巴金曾这样反思: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我为什么需要文学?我想用它来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环境,改变我的精神世界。我五十几年的文学生活可以说明:我不曾玩弄人生,不曾装饰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奋斗。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曾这样阐述“写作、作文与文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人们习惯于把作家写文章的行为叫“写作”,而“作文”也是写文章,只不过行为主体一般指学生,它属于语文教学听说读写中“写”的活动。写“作文”的目的,旨在提高“写作”水平,能更好地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
为什么要作文?首先,这种语言叙述的巧妙安排,是另一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它为人类所独有,也是区别人同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其次,“我思故我在”,作文是自我确定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生命的探索与追问。第三,写作是一种娱乐,那些文人墨客诗词唱和,那些咬文嚼字灯谜对联,不是很高雅的游戏吗?
再务实一点,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谁都知道,在中高考中,作文成绩占据“半壁江山”,谁敢小觑!再世俗一点,“文章千古事”,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人的生命转瞬即逝,而一篇好的文章却能千古流芳。即使不想“立功立德立言”,也不想“文以载道”,但作文却可以像音乐、舞蹈、绘画那样,给心灵以美的愉悦和享受,通过构建意境、塑造人物,传达思想感情促人向善、催人奋进。有的通过描绘大自然的风光,让人如临其境,心旷神怡。
最后再从谋生的角度谈谈“为什么要作文”。古代科举制度,往往就是凭一篇文章金榜题名。现代某些特稿作家往《知音》《家庭》等杂志投稿,稿费标准就是每字一元还能评奖。三年前,一位叫王恒绩的撰稿人写了篇《疯娘》,不足一万字,却给他带来了近百万的收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不就是写出来的吗?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能说的前提不是会写吗?毛泽东一篇《论持久战》鼓舞了多少人的志气?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简直就是改造了这个世界啊!作文的意义还要多谈吗?
怎样训练作文?这是语文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关心的问题。我曾就“怎样写作文”,写过许多文章,但我骨子里是鄙视“训练”这一说法的,我以为,作文不是无情物,作文的问题从来就不是技术的问题,方法的问题,遣词造句、谋篇构局的问题,作文的本质应该是心灵的问题、情感的问题、体验的问题、感受的问题,“爱与怕”的问题。
安徽省固镇县新马桥中学刘邦庆校长安排我为王星存老师的《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六讲》写序,没读文稿前,我是有抵触情绪的。读了开场诗(古今世事多如毛,真人真事最重要。睁大眼睛细观察……),也觉得并无新意,但当我仔细读过“两讲”后,那种不以为然的轻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忍释卷并拍案叫绝。
第一讲《叙事是作文之基》,引经据典,结合现实,强调“写好记叙文,是中学生的当务之急”。第二讲《怎样叙事》,从记叙文的六要素讲起,让学生明白顺叙、倒叙、插叙等基本章法。如果说前两讲,王星存老师还波澜不惊、有所保留的话,从第三讲《画龙点睛绘鳞片》起,如惊鸿起舞,宛若神人,让“鬻文为生”的我都不时有茅塞顿开之感——佩服!
第四讲《袖手旁观与下笔千言》,王老师强调,要认真读准题目要求,深入挖掘,审题立意,巧妙构思,“袖手于前才能疾书于后”。这一讲,就作文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深入浅出地讲出了如何让学生“下笔千言”。这一讲,王老师列举了大量的作文题,对材料的分析和立意的引导,语文教师可以拿来就用,学生读后定会受益匪浅。
第五讲《走进生活方为真》,第六讲《制造矛盾出精彩》——说实话,标题起得平庸,与精彩纷呈的内容相比,这两个标题都显得拙劣。我在一字一句地读完内容后,是立马上网搜索“王星存”——读他的诗集,看台湾为他制作的纪录片,而在听王星存一首首自编自弹自唱的歌曲时,我明白了安徽卫视为什么以《音乐神人——固镇有个罗大佑》为题来报道这个“中国好人”。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王星存写作六讲,哪里是在“讲”啊!分明是在用生命放歌。为了岁月留痕,为了让思想行走,为了让写作文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请阅读本书——相信语文课上的“罗大佑”会让你像喜欢音乐那样,喜欢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