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要求: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②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工整。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只有引导材料和写作要求,而没有话题,看起来跟我们熟知的话题作文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们只要细致分析一下引导材料,便不难从中发现,引导材料中涉及的对象是声音。也就是说,这道作文题的话题其实就是“声音”。这种不明确点出话题而需写作者自行确立话题的作文题型,我们称之为潜话题型话题作文。这种作文题型是xx年才出现的新题型,它能更好地引发我们思考,反映出我们的生活情趣,从而有效地考查我们的观察力、感悟力、体验美的能力以及思想的深度、认识的高度等。潜话题型话题作文一诞生便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估计将成为今后各省高考作文的首选题型。
潜话题型话题作文的写作跟一般话题作文的写作稍有不同:一是我们必须准确地确立话题,否则将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写xx年高考湖北卷的作文时,必须准确确立好“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这一话题,否则便难以把握好“内”与“外”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是必须高度重视审题。一般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往往较低,而潜话题型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它的引导材料或提示语都有可能对话题起限制作用。如xx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假如我们仅从三个广角镜头归纳出“当今的文化生活”这一话题便匆匆行文的话,便有可能偏题,我们还必须注意提示语——“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从而确定出其话题应为“当今的文化生活与自己的成长”。本道作文题则在材料中对话题进行了限制,即要求我们所写的“声音”必须是能“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材料用排比句的形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有这样一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
看题目,注意标题中每一个词语,“有”表示客观存在的;“这样”是强调,是特指;“一种”强调了数量;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声音,如风声、水声、鸟鸣声;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车声、音乐声、人的话语声;也可指没有声响的心声。
“文体自选”,不是不要求文体,而是在表达形式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如果写散文(包括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你的论证思路如何展开,能够鲜明的亮出你的观点,正文部分围绕这种声音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论证,切忌空发议论。
【佳作欣赏】
声音,无处不在
正如阳光洒遍人间一样,这个世界中,声音是无处不在。
那是春日下午,孔老夫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关于人生志向的探讨,曾皙舍瑟而作,于是我听到了一个社会的礼乐和鸣。那是开元盛世中,开阔雄壮的边塞曲响起,战士们怀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奋勇杀敌,于是我看到了一个盛世的歌舞升平。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中,盲人阿炳拉奏的《二泉映月》,凄楚悲怆,诉尽离乱之苦。那是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的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声音传到白云黑水,传到云南洱海,祖国大地一片锣鼓喧腾。
声音是历史的鉴证,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兴亡更替。
“只要我活着,便要歌唱。”这是雪莱的诗句。这位英年早逝的诗人用歌唱表达对生命的无比热爱。我的心灵为之一振,声音是传达爱的载体。
《梁祝》中的《化蝶》哀婉缠绵,柔软美好,诉尽爱情的无尽魅力;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温柔清新,这是他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当贝多芬激越豪壮的《命运》响起,我感到了他对挫折的不屑和对生命的挚爱;当一批聋哑人在舞台上完美地演绎着《千手观音》时,她们对艺术的爱已经征服了所有场下的观众……
声音是爱的展示,将爱的极致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我们沉陷于鼎沸的人声之时,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弹奏自己的天籁之音。
广袤的草原上,猎猎长风吹动繁茂的青草,这是自然急促的呼吸;宁静的夏夜,夏虫不甘寂寞地歌唱,这是自然温柔的轻吟;海浪在狂风暴雨中汹涌肆虐,摇晃颠簸的船只,这是自然狂野的歌唱;当读到乌拉圭女诗人的诗句:“在光闪闪的砍刀下倒下的森林的凄哀心情。”时,我听到了自然沉重的叹息。
声音是自然的歌喉,诠释着自然不同的心情。
很难想象这个世界若缺少声音,会变成怎样,死寂?冰冷?那么且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地欣赏这个温柔美好的世界吧。
【教师点评】文章旨在通过辨证思考自己印象深刻的几类声音,去揭示“声音”的内涵与本质。选材广泛,来自历史、文学、音乐、自然及生命个体。思考深入,声音是历史的鉴证、爱的展示、自然的歌喉。结构明晰,又不板滞。建议:调整几个角度的顺序使更趋合理。
不,这不是声音
曾经以为胡天八月飞雪时传来的幽幽胡笳是最苍凉的声音,曾经以为西边如狼烟般冲天直上的秦腔是最高亢悲愤的声音,可是,当我在某个寒冷的傍晚听到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时,我却觉得,我的心被震撼了,前所未有的凄凉的震撼。聆听《二泉映月》,你似乎可以看到那个独自走在无锡街头的衣服破烂的老汉,他手拿二胡,认真地拉呀,拉呀。
可是,有多少人驻足侧身倾听?他在风雨中艰难行走,叹息,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听他抱怨?这凄凉,比“秋风扫落叶”还要凄,韵味比“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还要无穷。黛玉葬花,泪湿粉面,泪洒春衫,可终究宝玉会懂。而华彦军,只能将这一生的凄苦告诉这把二胡,将满腔的凄凉化为一曲《二泉映月》。
悠扬的二胡声,从湿润的江南传来。不,这不是声音,是苦难的生命在呐喊。
曾经以为黄莺的千啾百啭才是大自然中最美的声音,曾经以为“两个黄鹂鸣翠柳”才是最温暖的景致。
可是,知道吗?在危地马拉,有一种叫做落沙婆的小鸟,每一次,它都要哀叫七天七夜才会下一个蛋。这哀叫或许远不比黄莺的婉转,远不比黄鹂的悦耳,可是,这却是大自然中最伟大的声音,仅仅因为它来自于一个母亲。在声音中,蛋壳才会变得坚硬,在这声音中,小落沙婆出生后才会变得健康。
声声痛苦的哀叫,从古老的南美大陆上传来。不,这不是声音,是一种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曾经以为雨敲打伞的声音是最落寞的声音,曾经以为风吹过松林是最壮阔的声音。可是,你体会过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曾经“接田莲叶无穷碧”的叶子,有的,早已被秋风撕破,有的,甚至卷作黑色的一团。可是,它们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曾经翠绿的莲蓬如今虽已成为焦黑,却仍高举。
滴滴嗒嗒的雨落声,从残荷叶面上传来。不,那不是声音,那是一种即使只有一根枯梗、一片枯叶,却具有摧毁力量的精神。
世界上有许多声音,可有一些声音却烙印般深深铭记在脑海中,它们带给萎我们震撼的力量。
不,这已不是声音,而是来自生命最深处的绝唱!
【教师点评】文章旨在通过辨证思考自己印象深刻的几类声音,去揭示“声音”的内涵与本质。选材广泛,有来自音乐、诗歌及生命个体的各种材料。思考深入,思考“声音”折射出生活的真实面目、深沉内蕴的爱、巨大的精神力量。结构明晰,又不板滞。
倾听历史的声音
不管你是否相信,历史是有声的。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炼石补天,从夏桀商周的暴政,到唐太宗的仁政爱民;从曹操的“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再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未间断。只要你静下心来,铭一口清茶,闭上双眼,你的思绪便会如眼前的热气氤氲上升,在无垠的历史天空中飘然而去又飘然而来。
从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不开的雾气。泗水岸上,飘来了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声音,我听到古人对于流水般光阴的深刻见解,我听到了古人惜时节时的伟大智慧,所以我更加珍惜光阴,更加充实,更加坦然。
王图霸业转成空,美人香消玉殒。面对滔滔江水,那个至情至性的男人,终于忍不住,他的眼泪随着脸颊滚滚而下,滴进岁月长河,荡起层层涟漪化作绝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彻了项羽纷杂的过往,唱彻了霸王别姬的催人泪下的无限感恩,唱彻了英雄末路,今不如昔的悲苦庾无奈。所以谁也不能拒绝痛苦,没有哪个生命不刻苦痛的伤痕,别人的微笑中也可能隐藏着深深的痛楚,只是在寂静的暗夜,你未曾听过他呜咽的哭泣。
收回遐想的思绪,历史的回音仍在耳边继续它的抑扬顿挫,清冽浩瀚的旋律,干枯已久的心灵勾起阵阵潮涌,而美妙的记忆,不觉潸然泪下。
这是人类心灵深处的纯真与柔软,这是生命之河奔向大海的涛声依旧。风吹起花瓣如同阵阵破碎的童年,决荒的古乐诠释灵魂的落差,躺在梦与记忆的深处,去《高山流水》,感悟伯牙子期的千古永恒的友情;去听《虞美人》,领会后主今不如昔,己不如人的悲苦;去听《梁祝》,领略梁山伯祝英台亘古不变的爱情,去听……
让我们在历史的旋律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任斗转星移,四季轮回,诠释生命的真谛,探索历史未知的神秘,消除那份与生俱来的孤独。
【教师点评】文章通过历史上几幅画面的再现,去揭示在历史的旋律中感悟人生的主题。擅长以极其精致极富美感的语言描摹历史画面,抒发感情。这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结构明晰,材料广泛。
千年的回音
灯下,执一卷书,拂拭掉心上的尘埃,静静地聆听那些千年的回音,与另一个自己静静相对。
一个民歌手在小洲的丰草间就着关关和鸣的雎鸠唱着美丽的四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秦的天籁行云。
是西楚霸王那句“挡我者死”的怒喝吗,还是一个男人“虞兮虞兮奈若何”幽幽柔情,抑或是虞姬雪颈上的鲜血化为矛尖的湛蓝时那声叹息?秦汉的声音揉杂着壮士酒,霸王泪,乌鵻血,流淌成永不褪色的神话。
浮云白日,山川庄严温柔,嵇康“铮铮”的打铁声是如此的欢快又是如此的沉重。天空布满云彩,阮籍在山谷的尽头如杜鹃泣血般痛哭,山鸣谷应,一同唱着忧伤的歌。魏晋,哪是一曲《广陵散》可以说得尽,唱得完?
李白在花间独酌,举酒嘱明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温庭筠独行在霜侵驼褐晓寒轻的清晨,叹了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些长衣飘飘的诗人,绣口一吐,吐出半个盛唐,揉着七分月光,三分剑气。
先秦的,秦汉的,魏晋的,盛唐的,还有许多许多,这些声音穿越时光千年的幽谷,向我轻轻地传送过,在我心中不断地产生回音,逐渐沉淀在彩虹似的的梦里。最爱在灯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咖啡浓郁的香气中,执一卷书,眼泪和温暖,都在发黄的柔软的纸页上渗透。那些曾经粗犷而质朴的声音,千年的时光将它修饰得完美到令人落泪,在心中引起千回百转的回音。
有人在古诗里唱着:“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今天的我,也可以接着唱下去:“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而在我唱的时候,我也有当日他所感到的一样的惆怅和悲伤,而池中的荷花也可以盛开得一如当年。尽管千年前那个唱歌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已消失了,但是那种叫思慕的情怀,在心中美丽而遥远的回音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不会改变。
我们可以放弃板桥和马蹄声,但损失不起这种美丽而遥远的回音、古诗的原始森林和梦想的绿地。回音中,我是拙而安的鸠鸟,我占着有巢氏的巢,我占着昭阳宫,我占着含章殿,我占着裴令的绿野堂,我占着王摩诘的辋川和终南别业。
回音萦绕,人生还有什么憾事?
【教师点评】文章盈满一个中国人对自己民族千年优秀文化的深入思考和浓烈的挚爱之情。语词淡雅、精工,意蕴悠长,深富美感.
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命运的交响乐奏起的时候,我们都是倾听者,倾听生命初始的雄壮,进行中的奔放和落幕时的静谧。
然而,又有多少人在我们尽情享受着鞭炮四处炸裂、锣鼓喧天的热烈轰动时,只是默默缔看着烟花的绽放。此时无声胜有声吧,我们只是沉浸于喧嚣,而她们用心感受到的是最真诚的愉悦和欢庆。
如果海伦凯勒没有因病丧失视觉和听觉,她就不会有非同一般人的感受与经历,她也未必能写出像《我生活的故事》这样感动人激励人的经典著作。无声的世界带给她的是另一种完美!
如果贝多芬没有失聪,也许他也不能深切地感受到命运的多舛和生活的艰辛,也不会有与命运抗争的经历,也不需要每个音符的震颤真实地敲击着他的心。谱写的那些华美的乐章足以证明,在无声的世界里,生命之河奔流不息!
如果邰丽华拥有听觉,那么她的千手观音也只是一场普通的演出。而恰恰就是无声的世界铸就了她的辉煌,凭借着勤奋刻苦,百折不挠的顽强拼搏,她们这一群美丽的姑娘登上了春晚,走向了国际舞台,更是感动了千万人。
徜徉在无声的世界里,也许她们很多的无奈,毕竟这是一个既定的环境。继而才会迸发出对生命的另一种追求。而在常人的生活里,“此时无声胜有声“又是另一种不一样的解释。
有一天晚上,寺庙里一位禅师在院子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边靠着一把椅子,他知道肯定是庙里哪个人违反寺规偷偷翻墙出去玩了。这位禅师不声不响,挪开椅子,自己蹲在那里。不一会儿,偷溜的小和尚翻墙进来,黑暗里踩着老禅师的背跳进了院子。等他落地时才发现刚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但禅师却只是拍拍他的肩膀,说:“夜深天凉,快回去多穿点衣服。”
没有严厉的训斥和责备,老禅师无声的教育是一种宽容,一种智慧,却更是一剂良药。
在无声的世界,她们创造另一种辉煌,在有声的世界,我们欲求无声的境界!
【教师点评】文章旨在通过一些鲜活的事实证明“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不破的哲理。选材广泛,结构明晰。从“无声世界”到“有声世界”,娓娓道来。结尾句很好地收束全篇,又提升了主题。建议:“有声世界”的部分应增添事例和议论分量。
天籁之音
我以为是王子归来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公主,还以为是“伊卡璐”的清香芬芳激活了一位与世隔绝的女子……然而,真正能与人心灵产生共振,迸发出愉悦富有律动的旋律却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听,鸟兽虫鱼正在这个大舞台中自我陶醉在洗尽尘滓、悠然自得的另类交响乐曲中。“独乐乐,与人乐乐”是这些可爱的主唱主奏共奉的精神原则,故才会把鸟儿曲折离奇的高调、森林之王振聋发聩甚至撕心裂肺的怒吼,水中美丽的鱼群窃窃私语的波音杂烩在大自然的山清水秀之中,使大自然的音乐是那么紧凑又不失雄壮,丰富又含个性。当你独处在这种被生命的声音簇拥温暖的境界,你会忘却不属于清秀、恬淡、悠然的其他一切世俗,因为鸟儿是你的心理医生,野兽是你的心理导师,鱼儿是你的知心朋友,它们会把你带进它们的旋律之中。
听,风在大自然中扮演锦上添花的角色。尤其当秋高气爽已至,如果没有与众不同、身轻如燕的秋风在落叶纷飞、金黄盈余的树木之间,河水山川之间川流不息,及时播下秋色的讯息,那么这秋是不纯的。而当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暖意袭来,风便化作一支催眠曲,柳条听了,暖洋洋地随她起舞,沐浴在春风的惬意之中。风与树枝的合唱,简直是珠联璧合,感染着周围的生机。
听,水是自然界最有灵气的,她同样在美丽的衬托下谱写一段又一段宛如音乐大师在自然戾永不停息的奏乐。听,海哭的声音……水用澎湃、用力量诉说着她的哀愁;走在林荫小道,不时有潺潺的溪水流淌的声音,是那么轻快、悠然自得、清凉无比;春雨绵绵,淅淅沥沥,把朦胧的音符刻在了大地与万物之上。她们组合交织在一起,浪漫涌向万物,美!
想让最美的旋律荡漾在你的耳边吗?想让最清的声音涌入心扉吗?想让最原始的乐章谱写在你的身边吗?
感受大自然,用心去享受。
【教师点评】结构明晰,主体均以“听”字领起。开篇亮出自己的观点句,简洁明快。主体选取“鸟兽虫鱼”“风”“水”的声音来论证观点,注意了角度的多面性。无论是描摹自然各类声音,还是抒发自己的感受,都很自然真切,且充满激情。
丢失的声音
耳边有两种声音:一是讲台上老师按鼠标的声音,清脆利索;二是头顶上投影机的声音,长绵沉重。
如果是一个寂寞的假期,我会选择泡一杯奶茶,坐在电脑前,浏览帖子,或者捧着一包话梅,躺在沙发上看一部好莱坞经典影片。如果我出生在张爱玲的时代,也许我会坐在阳光下,泡一杯绿茶,挑上一本好书,给我三天阳光我也不会满足。而我,生在安妮宝贝的年代,我选择用鼠标和键盘来处理一个寂寞的午后。同样的安静的午后,总觉得键盘的敲击声比书本的翻阅声少了点什么,就像泡奶茶的玻璃杯少了泡绿茶的瓷杯的那点厚重和韵味。
以前总是很羡慕古时候人们的游山玩水,七八人席地而坐,有闲情时谈男论女,有雅致时也来个饮酒赋诗,待到傍晚时,咏歌而归,留给青山绿水一整夜的热闹。而现金我们的模式是把热闹留给都市。吃饭、逛街、ktv成了最基本的娱乐方式。我喜欢在ktv里尽情发泄自己的压力,没人说你唱歌是鬼哭狼嚎,能吼多响就吼多响,几个人吼成一团,是乐还是痛,也无从知晓了。同样是舒畅心情,k歌总比游山玩水多了点什么,就好比酒吧里的嘈杂和疯狂是山间所没有的。
忽然怀念农村的小弄。小时候,会有一些挑着糖的人,敲着铁块走进村子。我记得那时候听到这种清脆的声音时的兴奋。我们亲切地把这种糖叫做“doudou”糖,每次听到铁器的敲击声,我们便把家里的破铜烂铁拿去换糖。一次,我拿锅铲去换糖,母亲知道后,便打我,而是还是盼着那诱人的声音。而今,我托着下巴,透过窗缝,我不知道我在等什么,也许是“doudou”糖吧!
我在寻找过去的记忆。过去就像一面古老的城墙,它并不破败,却被一次又一次的粉刷,过去的美好也被新的分子所掩盖,可以说是被迫,但其实也是披着华丽的外纱。
有些东西一旦逝去,便很难再回来了。那溪水边的衣槌击石声,庭院中的石磨声,田野上的风吹稻浪声,月光下的蛙声……
文明带走了什么?努力找寻那些丢失的声音,偶尔发现些似曾相识,却原来也是个影迹。
【教师点评】旨在通过对声音的追怀,表达一种恋恋的怀旧情绪。对比手法的使用和思维的较广发散是文章的亮点。情感真切,富有感染力。建议:文章在谋篇布局上应稍事雕琢,切勿造成随意感。
一根弦裂半生伤
一根弦裂半生伤,冷月枝头凋彷徨。梨花桂影君莫负,只道寂寞怨春光。 —题记
我是一个琴子,在兵荒马乱中颠沛流浪。胡琴是我的生命,血脉中浸润了那亢奋的音符。我无法逃离生命,所以胡琴与我不离不弃。
我独自拉着胡琴,在这条街的最左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我,哪天有人兴致勃勃看见了,丢过来一个铜板,吆喝:“喂,给爷来段。“我微笑着拾起钱,微笑着拉起琴来,微笑着看他心满意足地离开。我一直在微笑,一如我的琴中那个令人血脉喷张的嚣张。
有个人过来了,锦衣罗缎,掏出十文钱,让我跟他走。我起身,背起胡琴上路。对于客人,我言听计从。来到一个大宅子,富丽堂皇免不了夹杂炫耀的俗气。那人告诉我,今后负责教他家小姐练琴,日后必有重赏。我不动声色,跑江湖的最忌什么都写在脸上。
第二天,来到花园,小姐还未来,我拿下琴,擦拭松香,这是我的生命,在这乱世中唯一不能舍弃的东西。小姐还是来了,无声无息。我低下头,胡琴开始亢奋。亢奋之后,恭敬地躬身。小姐还是一言不发,我不敢看她。
第三天,我依旧先行一步来到花园。依旧拉完胡琴就起身告辞,依旧不敢看她。拉琴是我的本能,却没有教人拉琴的天赋。我承认。原以为挨上一段日子,那管家就会打发我走,可是似乎还没动静。
日子,在胡琴的沉默中滑过。
可是,我却发现自己开始留恋那短暂的沉默。讽刺的是,居然还未曾抬头看过小姐的容貌。一个琴子爱上一种声音,不是胡琴的声音。那是言语畏惧的,轻灵不可一世。很遗憾,这个社会的爱情没有我的资本,一个拉琴的,拥有的只有一把琴和卑贱。
我收起胡琴,束起伪装,在沉默和乐音之间悄然走过。主意已决,连夜走了。可惊讶的是自己居然还有放不下,在闺房外,我拔起了琴弦。在某个瞬间,我希望能一起远走高飞,一起流浪在流离之所。
夜风如冽,乐声似戾。在最后的一个乐点,弦断了,呻吟不止。
我微笑着,终归还是沉默了。
【教师点评】文章旨在通过一个琴子的爱情悲剧,来批判那个埋葬纯洁感情的世俗社会。
语言自成冷峻哀伤的风格,与故事内容很相配。建议:突出强化“声音”在情节进程中的作用,要有高潮;进一步深入思考,深刻故事的主题。
两宋的声音
历史的长河洗尽了各朝各代的繁华,保留了各朝各代的最本质的声音。兴起发展着的秦汉发出了一统天下,万代相传的宏伟的声音;繁华富强的隋唐发出了引领世界,傲视万物的自豪的声音;腐败衰落的明清发出了繁华不再,落后挨打的悲伤的声音。那么,两宋王朝呢,她又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陆游站在山阴的桥头,望着金人铁骑践踏下的大宋江山,望着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发出了“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愤的声音。一个爱国诗人的悲凉的身影,半壁破碎飘零的大宋江山,无数颗破碎的心,构成了两宋一道深深的伤疤。当满怀豪情壮志的青年变成两鬓斑白的失意老翁时,当宫廷别院变成断壁残垣时,他和她从心底发出了最悲伤的声音。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奋笔疾书,写下了激励人心的《满江红》。他忍受住背上刺字的椎心之痛,承受住铁制铠甲的沉重,经受住战地的严寒冷酷,驰骋沙场只为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当宋朝军队节节败退时,有岳飞等将领誓死收复国土的壮志激励着大宋百姓;当宋朝臣民被俘时,有文天祥等志士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激励着百姓。他们替两宋发出了鼓舞人心的声音。
一对难分难舍的情人,一段缠绵悱恻的离别之情,婉约派诗人柳永用它灵动的笔写出了情人离别后的凄寂苦楚,更是开创了宋朝婉约的词风,留下了婉约缠绵、圆润清丽里的声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发出了婉约动人的声音。
苏子站在赤壁前,望着滚滚你东流的长江高声吟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被贬黄州的苏轼在人生的低谷中站了起来,写下了千古名作。历史没有忘记,人们没有忘记,这滚滚长江水发出的豪迈的声音。豪放派诗人们描写壮丽的景物,追叙了英雄人物,发出了激昂向上的声音。
宋朝在蒙古的铁骑下覆灭了,江山换上了新的主人,但宋朝的声音留下来。我们学诗、读史,只为了让她独特的声音再次响起。
宋朝的声音组成了一首交响曲,虽然演奏结束了,但是音声却久久回荡,留在了人们心中。
【教师点评】文章旨在通过一些声音来勾勒自己对两宋的印象,构思大胆、独特。结构明晰,一个人物一段。选材以文人为主,大量的诗词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建议:文章最后,仅将两宋定论为“交响曲”,那其他朝代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文章的结论应更有针对性。
历史的声音
滚滚长江东逝水,其间多少英魂,多少国色,几多血汗,几多叹息,历史湮没于此。浪滔滔,人渺渺,纵然是千古风流浪里摇。
战争的声音是血腥的,却雄壮浑厚。始皇帝的兵马俑,千军万马,栩栩如生,置身其中,仿佛能听到大秦帝国的铁骑踩着相同的节奏从远处传来,越来越近,夹杂着浑重的鼓声和冲锋号角,向我逼来,令人窒息。硝烟弥漫后是尸身遍野,血流成河,断壁残垣,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惨烈萧瑟。
文学的声音是沉默的,却震撼人心。听不到孔孟的谆谆教导,但学成了儒家经典;听不到太史公的历史评论,但了解了秦皇汉武的文韬武略;听不到李青莲的仰天长啸,但已神游了天姥和庐山;听不到易安居士的哀怨情愁,但《漱玉词>已记在心头;听不到曹雪芹的愤慨指责,但《石头记》已光照文坛;听不到鲁迅先生的呐喊,但《鲁迅全集》已翻了再翻……时间湮没了多少文人骚客的身影,涛声依旧,难复往日深情,但点点笔墨仍在教化人心。
美女的声音的动听的,却寂寞坚韧。褒姒终于开口笑了,却成了烽火台上最后一抹亮色;昭君决定离开了,忧怨的琵琶声中包含了多少宁胡阏氏的乡思;武周建立了,女皇的一字一句全是辛酸后的智慧结晶;《霓裳舞曲》响彻琼宇,玉环却全然不知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宋庆龄的鼓励和支持,使国父孙文坚持革命一生……她们是绝美的,是无奈的,是勇敢的,社会不希望她们站在前面,但她们却成了历史交响曲中最清丽的音符。
科举的声音辉煌过后成了一种负荷。仕途的声音模糊而嘈杂,隐士的声音清澈却无奈,爱情的声音甜美转为悲哀。于是乎,蒲松龄写鬼写妖,刺贪刺虐去了;嵇康与山涛绝交了,打铁声铿锵而起,《广陵散》此次绝响;陶渊明归隐田园,梦游桃花源去了;陆游和唐婉各作《钗头凤》互诉情衷,可最终还是错,错,错。
不尽长江无情流水,冲出了污浊的泥沙,倒映出历史清晰的面容,掩盖了世俗的喧嚣,回响着历史厚重的声音。
历史的声音沉重庄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国色天香将其郑重托起,而又轻轻放下。
倾听历史,感悟生命。
【教师点评】结构明晰,主体均以“…声音是…,却…”句式统领,体现了一定的辨证思考。论证的主体部分充实丰厚的材料,使观点有一定的依托。以排比的句式连用材料,是为文章的一大亮点。建议:1)标题为“历史的声音”,在段首中心句前,均加上“历史中”这样的字眼。2)首段把论点明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