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优秀作文»作文素材»写作指导»三个角度阅读高考语文热门词——“和”

三个角度阅读高考语文热门词——“和”

导入语
  本期阅读关键词:和
  本期供稿:永战
  在先秦时代,“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因而有别于“同”。比如烹调,必须使酸、甜、苦、辣、咸调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五味俱全、味在咸酸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佳肴;比如音乐,必须将宫、商、角、徵、羽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五音共鸣、声在宫商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美乐。
  【角度阅读一:和之广义】
  和
  王飙风
  一个“和”字,道尽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同兴共荣的真谛,揭示了天地造化森罗万象同存共生的奥秘,展现了生命繁衍进行万世不绝的本质。孔子云:“忠恕行则仁德昌,仁德昌则天地和,天地和则万物兴。”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一个“和”字,正是百川所归之大海,正是万物所依之根本,正是万民所寄之愿望。
  一个“和”字,透着阳光的明丽,饱含着贴心的温馨,浸润着融融的春意,呈现着一丝丝禅悟的韵味。她像一支横贯古今旋律曼妙的歌,每每唱起都能让人感悟到那绵绵不尽的新意。她像一首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纯美的诗,无论何时想起都能让人感受到那悠然不绝的神韵,她又像一部穿越时空的厚重的史书,每一面无不记录着:若以和为贵,则福乐天人共享;若以和为美,则阴阳平衡;若以和为善,则人心自然顺畅。
  民以食为天,讲究的是五味调和;人有七情六欲,讲究的是心平气和;琴有数弦,讲究的是音律和谐;户有百口,讲究的是家和财旺;邻里之间,讲究的是和睦相处;同窗读书,讲究的是和勉共进;朋友来往,讲究的是情趣相和;夫妻度日,讲究的是和如琴瑟;患难之交,讲究的是和衷共济;与人共事,讲究的是诚敬谦和;陌路相逢,讲究的是和悦以敬;为人师长,讲究的是慈祥和蔼;身处晚辈,讲究的是恭谨和顺;为贾为商,讲究的是和气生财;为官为宦,讲究的是心胸平和;为家为国,讲究的是以和为天;为政为治,讲究的是宽猛中和;君子之道,讲究的是和面不同;韬晦之旨,讲究的是和光同尘。
  将相和,则强敌不敢窥伺;民心和,则兵劲城固;上下和,则国昌民富;同事和,则事业日炽;师生和,则教学相长;兄弟和,则黄土生金;夫妻和,则快乐百年;父子和,则家道不落;家族和,则祥瑞千年;乡党和,则息讼罢争;民族和,则万民乐奏;国家和,则兴旺强盛。
  中气和,则百病不生;心境和,则悠然自乐;情与理和,则神安魄畅;志与趣和,则宏图可展;愿与运和,则事事顺达;爱与情和,则并蒂花开;心与身和,则遗憾自少;人与天和,则谋事可成;学与识和,则智慧灵光;气与度和,则旷达自安;神与魂和,则怡然自适;追与求和,则梦想成真。
  一个“和”字,蕴意何其充盈,内涵又何其丰富。
  (摘自《思维与智慧》)
  【灵犀一点】
  一个“和”字,是百川所归之大海,是万物所依之根本,是万民所寄之愿望。
  国以和为贵,家以和为美,人以和为善。
  【角度阅读二:和谐】
  平和心是金
  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是奴隶,而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第一个作出这种推断的是瑞士钟表匠塔•布克。1560年,他在埃及游历时,作出了这种推断。
  埃及考古工作者证实了布克的判断。xx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对吉萨附近六百处墓葬的发掘证实,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的由三十万奴隶所建造。
  一个钟表匠为什么能看出金字塔是由自由人建造的呢?他是从钟表的制造过程中推断出来的。
  塔•布克曾因反对罗马教廷而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大师,所以入狱后他被安排制作钟表。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使他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筑10秒的钟表。可是,在他自己的作坊里,他能使钟表的日误差低于1筑1000秒。
  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准确地磨锉出一座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
  金字塔这么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不难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情绪的人,怎么能让金字塔的巨石间连一片刀片都插不进去呢?
  【灵犀一点】
  平和是理智与感性的结合。
  在严格监管、气氛压抑的地方,别指望会有奇迹发生。
  【角度阅读三:和平】
  把敌人变成人
  摩 罗
  前苏联著名作家叶夫图申科在《提前撰写的自传》中,曾讲到过这样一则十分感人的故事:
  1944年的冬天,饱受战争创伤的莫斯科异常寒冷。两万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上依次穿过。尽管天空中飘飞着大团大团的雪花,所有的房屋和街道都堆满了白皑皑的积雪。但所有的马路两边,依然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大批的苏军士兵和治安警察,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划出了一道警戒线,用以防止德军战俘遭到围观群众愤怒的袭击。
  这些老少不等的围观者中,大部分是来自莫斯科及其周围乡村的妇女。她们的父亲,或是丈夫,或是兄弟,或是儿子,都在德军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丧生。她们都是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都对悍然入侵的德寇怀着满腔的仇恨。
  当大队的德军俘虏出现在妇女们眼前时,她们目光忧愤,全都双手攥成了愤怒的拳头。要不是有苏军士兵和警察们在前面竭力阻拦,她们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把这些杀害自己亲人的“刽子手”撕成碎片。
  俘虏们都低垂着头,胆战心惊地从围观群众的面前缓缓走过。突然,一位上了年纪、穿着破旧的妇女走出了围观的人群。她平静地来到一位警戒的警察面前,请求警察允许她走进警戒线去好好看看这些俘虏。警察看她满脸慈祥,没有什么恶意,便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她来到了俘虏身边,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印花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块黝黑的面包。她不好意思地将这块黝黑的面包硬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拄着双拐艰难挪动的年轻俘虏的衣袋里。年轻俘虏怔怔地看着面前的妇女,刹那间便已泪流满面。他毅然扔掉了双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给面前这位善良的妇女,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其他战俘受到感染,也接二连三地跪了下来,拼命地向围观的妇女磕头。于是,整个愤怒的气氛一下子改变了。妇女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感动,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了这些曾经是敌人的战俘。
  叶夫图申科在结尾写道:“这位善良的妇女,刹那之间便用宽容化解了众人心中的仇恨,并把爱与和平播种进了所有人的心田。此时,眼前的这些战俘已经不再是敌人,他们已经是人了,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已经被播种了爱与和平……”
  (摘自《意林》)
  【灵犀一点】
  战争把人变成了“敌人”,而爱,又把“敌人”变成了人。
  爱使世界和平。
  【“和”之链接】
  ★古语
  齐侯问晏婴:“和与同异乎?”晏婴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
  释义:晏婴的意思是说“和”与“同”是有差异的。“和”是指不同成分的合理搭配。例如把油盐酱醋,鱼肉菜蔬,用水火加工,做出可口的汤,大家都爱喝,这就叫“和”。如果一种汤只有一个味谁愿意喝呢?音乐也是这样。在国家管理中,如果国君认为应该肯定的事情,而又有否定的意见,臣子们积极提出质疑,使国君的决策更为完善周全,这就是“和”。
  ★成语
  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和而不同:意为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和气致祥:意为对人谦和可以带来吉祥。
  和璧隋珠: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和光同尘:比喻与世俗混同,不露锋芒。
  ★故事
  在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生物。冬天,它是一条凄惨的虫子,它钻入冰凉的泥土,静静等待死亡给予它的厚赐。而夏天,从已故虫子的身体里却长出一种奇怪的生物,模样像草,这就是“冬虫夏草”。而实际上,它是一种真菌。早在虫子仍快活地爬动的时候,它便寄生在虫子的体内了,只等待着来年在夏日的骄阳下伸展出风姿。
  这真菌,凭借着虫子的身躯,得以生长。而虫子,因这真菌的生存,使它的躯体又历经一度风雨而显出价值。
  冬虫夏草,是珍贵的滋补药。这看似普通的一味药却承载着两个生命。他们互相依存,是一道和谐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