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每个人都听说过吧,故事的主人公孔融,在一次家中分梨子时,别的孩子都挑大个的,而他却挑了个小的,将大的留给了别人。细读这个故事,足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是何等地崇尚“礼”。
在古代礼貌尚且如此重要,今天,礼貌就更应受到人们的重视。有这么一件事:一位退休工人有一天去公园晨练,在马路上拾到了一只皮夹子,内有现金、存折、国库券,价值近万元。他千方百计地找到了失主,可是对方清点了皮夹内的物品后,只随口说了声:“没少,没少。”说完,转身就走了,连一句表示感谢的话也没留下。
那位失主是个毫无礼貌,全无社会公德的人。尽管“拾金者”不图报答,不图报酬可那句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谢谢”总该说一声吧,至少在转身离开的那一瞬间,用少得不能再少的一两秒钟说声“谢谢”总不算太难吧。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蜜蜂从花中吸蜜,离开时嘤嘤地道谢。”虽然这只是一个巧妙的比喻,但诗人表达的意思是明显的。蜜蜂“从花中吸蜜”,离开时尚且要“嘤嘤道谢”,何况是具有智商的人呢?仔细想一想,如果全国十二亿人口,人人都像以上谈到的失主一样,那么我们的国家将会怎样?还哪里谈得上良好的社会风气?哪里谈得上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哪里谈得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每天都要和其他人接触,与他人的交往是人们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则是我们每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一课。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和发展程度,礼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规矩”。也就是说明礼貌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应尊守的一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我们国家的领袖是十分注意讲文明礼貌的。他们给我们广大青上年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注意和身边的服务人员礼貌相处的。每当服务员送茶水到他面前时,他总要放下手头的工作,站起来双手接。有时实在放不下,他就笑着向服务员点头表示谢意。毛主席礼貌待人,使身边的同志感到非常温暖快乐,就像生活在自己家里一样 领袖人物在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在礼貌待人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值得我们去效仿,去学习。
同学们,我们同是21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共同担负着创造物质文明的的重责,更担负着创造精神文明的神圣职责。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做一个文明人,心中牢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