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易逝,时光荏苒。恍然间我已踏入高二这个神圣的殿堂。蓦然回首,再看一眼那一段段让我青春无悔的旅程,以及悄然离去的高一,心中不免荡出片片情思……
一年来,因为有她的陪伴,以至于弥留于心。
初次见面时,她一身简单而干净的着装顿时让我心旷神怡,小巧的身子配上一头犀利的短发,和她与生俱来的气质合二为一。本以为她的气场会让人难以接近——我是说,本以为。
她脸上似乎永远挂着微笑,如春风拂过雨水浸润,不得不让人感觉到亲近。于是我再次下定论,她应该是“闲静时如姣花似水,行动处弱扶风,”但是,我又错了。她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几乎让人看不出她竟是来教我们的老师,反而像半路转班的学生。呵,真是神秘又矛盾的人物。
像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我被推荐为语文课代表,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就是我的顶头上司。
第一节语文课,我坐得端端正正安安静静,希望就此能留给她一个好印象,而出乎我的意料,她并没有讲接下来的所要教的内容或者如何学习的方式,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大大的字——做人,一团白色显得分外耀眼。而我,从未见过如此遒劲有力的字,我便深深地被那几个字折服了,顿时为了我曾经那“龙飞凤舞”的字而羞愧不已。她还具体分成男生和女生两方面进行解说,教我们如何享受生活,乐在其中。看似平淡无奇却饱含哲理,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触动。这是第一次,我被她小小身体里蕴藏的王者气概所震慑、消融然后逐渐迷恋上她。
她善于多方面地培养学生。在语文课上,她时不时会开几个小玩笑,本来乏味无趣的课堂就会被她调动得活力四射。她从不生气,讲解题目也会让人觉得新意百出,记得一次大概印考卷的老师打了个盹,把错误答案印了上去,全班无一人幸免自作聪明把错误答案誊抄上去,换做别的老师早就大发雷霆,没想到她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说:“我挖了个坑果真你们闭着眼都跳了下去,我是该说你们傻呢还是傻呢还是傻呢?”讲台下一片沸腾……在晚自修上,我总能感受到她那一丝丝的细腻,她会时常提醒我们“眼睛离课本太近啦”,她会时常嘱咐我们“如果太累的话,就趴下来休息一会儿”,耳畔缭绕着她关切的话语,便更加有了动力。她热衷于和我们一起分享他求学经历的趣事,总让我们流连忘返,不禁对她又多了几分的敬意。她总是希望我们和她一样,不是单学习语文,更是享受语文。因为她爱语文,所以希望她的学生也能和她一样爱语文。
能做她的课代表真是幸运,她总是把我当作朋友一样,我曾偷偷问她今年多大,她说她已经30出头,并有一个三岁的宝贝女儿。我别提有多惊讶,并对她说她的风格和长相欺骗了我们这群无知小孩,她兴奋得活像捡了糖的娃娃。她还会偷偷塞吃的给我,在将近期末考试期间,一次我去她的办公室,她塞给我三个大橙子,而且做贼心虚一样地对我说:“嘘——,别被其他同学看见了,我可没多得分啊!”顿时化解了我心里的那份紧张急促的旋律。那份橙子的清香,依旧飘荡于心。
最美不过她渊博的知识,无私地奉献出来给予我们;最美不过她大度的气息,淋漓地体现出她对我们的爱;最美不过她美丽的形象,深刻地扎根于我们心中。
繁华三千终落尽,唯有她爱驻芳华。
炊烟散了,候鸟去了,秋叶红了,当一切只剩下空白时,只有这份属于你我的记忆依旧黑白分明,永远温存。
高三:张佳铭
童年的记忆中更多的是关于洛阳的枝枝落落,看的最多的是众人周知的牡丹。所谓“洛阳牡丹甲天下”在那时的我心里留下的印象总是那么一簇一簇的相当热闹,如此也便是富贵荣华的象征。
那时候并没有今日宣传口碑极好的“国花园”(国色牡丹园),倒是在市区有一个很破落的牡丹园。看牡丹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去王城公园,在童年的印象中那里有着极好的娱乐设施看花倒是其次,殊不知如今回想起来那里却成了牡丹花的海洋。总是在园艺师的手笔下开出大多大多簇拥的漂亮花朵,含苞待放的也尽显风姿。这也确是洛阳的一大特色产业。
如今观赏牡丹最好的时节依然是三四月份。洛阳可以完全一览一千多种牡丹品种的“国色牡丹园”也完全开放,给了游人一个足以大饱眼福的牡丹园,并且那些典故传说也完全一一在目。
在我小时候住在洛阳邙山的姥姥姥爷家里的时候,国色牡丹园以前的占地不过是个无人问津的小牡丹园。政府对此牡丹园开始重视也是后来的事。扩大改造后的牡丹园堪称洛阳的另一大展现风采的特色之地。在这片曾经来来往往的土地上,我看到如此令人欣慰的变化,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洛阳的牡丹文化,去欣赏感知他们。
去过两次次洛阳文化底蕴深厚的白马寺,那时候没有专业的检票员,只是两个在门口站岗的僧人,而我两次都是没有买票进入的。一次跟着年迈信佛的奶奶进入,奶奶在百般缠念后他们就放了我进去。另一次是跟着姑姑他们去的,是有免票证件的缘故吧。
对白马寺的印象就是除了寺庙就是寺庙,因为是中国第一古刹,中国佛教的传播地。固然有着很深刻的记忆。如是在年少的念佛烧香中长大的我,对于那样的寺庙依然是不够敏感,但是的确记得那时个比之后去的少林寺要美好一百倍的地方。给我很开阔的感觉。
白马寺是很洛阳的文化,带着深深的幽秘和古老的面纱,经历着无数世人的拷问。也成为更多人的精神寄托。亦如我七十多岁年迈的奶奶信仰的佛教,多年不变。如此虔诚,如此执念。又如我对洛阳那块土地的热爱,如此执着一爱十几年,成为我内心唯一可以柔软的足以慰藉的土地。
如今修建后的白马寺,更是在大门的艺术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寄予了更多的期望。
去过一次坐落在洛阳郊区土地上的不得不去的龙门石窟,他更像是一个谜,一直在我心中挥之不去。亦是世界的一个谜,永无止境的被人研究讨论。
一直听人说起龙门石窟,中国必去的震撼世界的伟大工程,是在我去过西安看过兵马俑之后让我唯一震撼的奇迹。甚至比兵马俑更让我抓狂于人类的极限问题。他们如此这般创造的奇迹。依山傍水的秀丽风景随同这些石像一起,进入冥想。
唯独那残破不堪的成品艺术,也成了我心中抹不掉的伤口。一直一直,挥之不去。那也是中国的伤口,在历史的铭刻中记录。
这笔浓重的中国文化,在洛阳的积淀上,也成为一种精神的昭化。凝聚了更多的力量与时代抵抗。
在我记忆里深刻的还是那些铺陈开来的童年映像。走过的洛阳的街,时代与古典韵律并存的文化始终是洛阳的特色。她像是一个温存的少女,羞赧的闭存于温暖的小屋。
时代的气息浓厚的洛阳人操着柔软的普通话,转身在迷丛花簇间。不断翻新的建筑在古旧的三层民居间露头,青灰的砖色在时代的历练中尽显沧桑。
尽显历史风韵的老城,商业遍布的上海市场。我记忆里一成不变的西工游园。从那里走过直到现在尽显时代特色的王府井,时代广场。从陈旧记忆里的百货大楼到现在的中央百货。突军异起的新天地。还有最具洛阳特色的大张量贩平民超市。
那些时候常去的就是洛浦公园。夏季可以在河边吹到肆意的凉风。让人静默,让人留恋。公园被洛浦大桥的分割之下形成四大景区。各种乔木灌丛被园林人员修剪成美丽的各种样式。这片芳草铺地的公园还是贯穿各地的主要必经之地。在这里也有很多故事可循。自此也被分割成四大文化区。在洛阳的河脉之下脉脉流动……
关于洛阳的记忆,自此先告一段落。那些温存和感念久久在心。流落成一条温暖的印记。铺叠在心口,成为终身无法磨灭的映像。待时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