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tools.formatpagestyle = function(){ var clientwidth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if( clientwidth = 1180 && clientwidth = 1340 ){ fe.g( 'wrap' ).style.marginleft = '40px'; fe.g( 'wrap' ).style.width = '1064px'; }}pagetools.formatpagestyle(); 全名: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哈罗公学毕业后,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剑桥大学毕业。曾任上议院议员。学生时代即深受启蒙思想影响。1809-1811年游历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从1809-1811,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方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在旅途中,他开始写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其他诗篇,并在心中酝酿未来的东方故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问世,轰动了文坛,使拜伦一跃成为伦敦社交界的明星。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妥协。他自早年就自到这个社会及其统治阶级的顽固、虚伪、邪恶及偏见,他的诗一直是对这一切的抗议。
1811-1816年,拜伦一直在生活在不断的感情旋涡中。在他到处受欢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场作戏的爱情俯拾即是,一个年青的贵族诗人的风流韵事自然更为人津津乐道。拜伦在1813年向一位安娜·密尔班克小姐求婚,于1815年1月和她结了婚。这是拜伦一生中所铸的最大的错误。拜伦夫人是一个见解褊狭的、深为其阶级的伪善所宥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观点。婚后一年,便带着初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居,从而使流言纷起。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它为敌的诗人。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写出象《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
人生经历:
拜伦(1788—1824),独步古今的天才诗人,在波澜诡谲的浪漫主义文苑诗坛上,他是手握如椽之笔,流金溢彩;在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的政治舞台上,他又是身着戎装,叱咤风云,为民主和自由而战的坚强斗士。拜伦只活了36岁,被评论家称为是19世纪初英国的“满腔热情地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的诗人。
1788年1月22日,乔治•戈登•拜伦生于英国伦敦一间被租用的简陋房子里。拜伦生在一个古老而又败落的贵族家庭里。
身残的孩子心灵要求更加完美
说它古老,是因为拜伦家族早先跟随着“征服者威廉”一起从诺曼底来到英国,在16世纪的十字军远征中,战功显赫,历代都受到国王的赏赐,并封为勋爵。还是婴孩的拜伦,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10岁的时候,竟会成为纽斯台德世袭领地的主人。
诗人拜伦的父亲约翰•拜伦,年轻时在法国陆军学校受教育,毕业后成了英国陆军的近士卫官。他性情暴烈,行为粗野,又喜欢豪饮滥赌,欠下巨额债务。当他20岁从美国回到伦敦后不久,就拐走了卡尔马瑟侯爵夫人,花天酒地,大肆挥霍着侯爵夫人从她父亲那里继承得来的每年4000英镑的收入。但是,4000英镑到底维持不了他的奢侈生活和巨额赌债。两人只好离开英国,又逃到法国去。在那里生下女儿奥古丝塔,她就是诗人拜伦的同父异母姐姐,是拜伦一生中最亲密的朋友,对拜伦的生活和创作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生下女儿不久,卡尔马瑟侯爵夫人就病死了。
这位失去4000英镑收入的浪荡子又悄然回到英国,看上了一个出身于苏格兰贵族家庭的名叫凯瑟琳•戈登的少女,虽然她相貌不佳,却拥有着23000镑的财产——其中3000镑是现金——这对他来说太有诱惑力了,因为它能偿还过去的赌博欠债。1784年5月,他们在巴思温泉结婚,这位夫人就是拜伦的母亲。新婚夫妇回到北苏格兰戈登的家中,可是,他的赌博、好酒和游荡生活很快又把戈登家的财产挥霍荡尽了。夫妇俩变卖了土地和家产,移住到法国,生活一天天地贫困起来。
1787年夏,已有身孕的约翰•拜伦夫人因怀念自己的故乡,单身回到了伦敦,这位俭朴的苏格兰妇女在伦敦一条街上租了房子安顿下来,可她丈夫为了躲债依然在法国流浪,没钱的时候就常常来信向手头并不宽裕的妻子索讨。在拜伦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终于在“没有衬衫、没有一文钱,惟一的一件衣服也早已百孔千疮”的潦倒境遇中死去,据说是自杀的。、丈夫的死对妻子是个惨重的打击,加上生活的日益拮据和自己的不幸遭遇,使拜伦母亲的性格变得十分暴躁乖戾,喜怒无常。拜伦的幼年就是在贫困的境遇中跟着脾气不好的母亲在北苏格兰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