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优秀作文»作文素材»初中作文素材»道德作文素材

道德作文素材

 
  一、素材链接: 
  言语类
  (一)名人名言
  1.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 
  2.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5.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6.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7.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 斯宾诺莎 
  8.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 罗曼•罗兰 
  9.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 邓肯 
  10.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朗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 
  11.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 
  12.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 
  13.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 
  14.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 
  15.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 培根 
  16.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 罗素 
  17.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 鲁迅 
  18.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 邹韬奋 
  19.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21.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22.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
  23.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列夫•托尔斯泰
  (二)妙语集锦
  24.严格意义上说,社会的道德首先应该维护社会的公平。道德是讲“应当的”,社会的公平是最大的“应当”。比方说,市场经济诉诸的是效益手段,多劳多得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但道德要考虑社会的公平问题。那么,我们社会的政策、法律在维护人们正当获得利益、权利的同时,还主张要维护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我们社会所实行的先富与共同富裕的这样一个基本政策,其中就表达了道德对社会公平的一种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晨虹做客强国论坛接受嘉宾访谈时说。             
  事例类
  ﹡学子风采﹡
  学海扬帆终不悔 为报祖国殷切情
  5月11日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举行颁奖仪式,由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树民代表教育部向我国在加拿大自费 

留学的优秀博士生颁发奖金和证书,表彰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的优异学习成绩和研究成果。
  在张白羽从卢大使手中接过获奖证书的那一刻,她兴奋得满面生辉,让每个在场的人都感染到她的蓬勃朝气和兴奋心情。座谈时,她满怀激情地一连道出五个“何其幸”:“何其幸,我拥有一个伟大祖国!祖国繁荣昌盛,蓬勃发展,让每个海外儿女都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何其幸,祖国关爱我们,祖国令我感到温暖,祖国就在我心中;何其幸,有那么多可尊敬的师长,教我治学之道。同窗可爱可敬,他们的激昂上进令我振奋……”发言结尾,情浓而诗成:韶华数载纸上留,家国万里沐春风;扬帆学海终不悔,为报祖国殷切情!
  [点拨]在这则感人的材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祖国都没有忽略她的每一位儿女,所以当这些自费留学的优秀博士生们在获得中国大使馆奖励的时候,深深地被包围在温馨的“母爱”中,有如此慈祥的母亲,谁能不心生爱国之心,回报之志呢?
  [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爱国”“感恩”“回报”等主题和话题。
  ﹡历史亮点﹡
  千年独舞
  1405年7月11日,历史定格在这一天。这一天,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领由百余艘大小船只,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至1433年(宣德八年),历时28年,七下大西洋。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程之远,历时之久;船舶数量之多,吨位之大;船员之众组织之严密;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均为当时世界之最,远在欧洲人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之先,是世界航海史之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