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周刊》创始人孙冕发起组织,明星邓超等人带队、随行的走进平顶山探望抗战老兵的事情经洛阳晚报全程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我市志愿者又找到了93岁的偃师抗战老兵鲍养玉。洛阳晚报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里,听他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智勇双全,他曾一夜炸掉5个炮楼
鲍养玉原名鲍俊卿,1921年夏天出生于偃师首阳山一个农民家庭。5岁时,鲍俊卿被送到私塾。1933年,鲍俊卿考上国立中学(即初中)。几年后,抗战全面爆发,16岁的鲍俊卿多次在课堂上发誓不做亡国奴,要去参军抗敌。不久,******第一战区到学校招兵,他改名鲍养玉参加了考试。
鲍养玉说,被录取后,他先是在后方负责传递军情,后在一次战斗中崭露头角,并因指挥得当、毙敌7人、俘虏2名日军少佐受到集团军和战区的通令嘉奖,从少尉一跃成为“道清交通队”少校队长。
鲍养玉回忆,1942年11月,他奉命前往黄河北岸收容青年学生。渡过黄河后,一行人来到温县境内,在这里,他们遇到日军重兵把守的一处封锁线。“封锁线上有3个炮楼,炮楼之间距离大约50米。”鲍养玉说,当时没有别的路,只能闯炮楼,他决定智取。
当日24时许,为防止被探照灯发现,鲍养玉和其他两名队员脱光衣服,将身体涂黑,把炸药绑在腰上,匍匐着接近炮楼。深秋的夜晚十分寒冷,三个赤条条的“敢死队员”硬是在地上爬了400多米、剪断铁丝网后,爬进5米深的壕沟,搭人梯摸到了炮楼下。几声巨响后,三个炮楼同时倒塌。当夜,鲍养玉如法炮制,又炸掉了两个拦路的炮楼。
有人惦记
传奇老兵很感动
7月30日,洛阳晚报赶到偃师市首阳山镇南蔡庄村,鲍养玉正坐在自家的小院中乘凉。见到我们,老人非常利索地站起来,热情迎接我们进门。
虽然已是93岁高龄,身体也有些瘦弱,但老人面色红润,声音洪亮,动作利落。老人的儿子鲍药锋说,上周末,同村另一位抗战老兵的家人看到《洛阳晚报》的报道后,特意找到鲍家,与他们分享这个喜讯。看到报道,想到父亲也是一名******抗战老兵,鲍药锋便和洛阳关爱老兵志愿者元元取得了联系。
“前几天,元元专门来家里了解父亲的事情。”鲍药锋说,他给父亲念了《洛阳晚报》的报道,父亲得知还有这么多人惦记着他们这些老兵,有志愿者在寻找他们后,特别感动。
采访中我们发现,老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力非常强,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连时间、地点和细节都能说得很清楚。
荣归故里,义务守护家乡20年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举国欢腾的时刻,鲍养玉到汤阴探亲,偶然结识了新四军的一名干部。得知鲍养玉上过军校、打过仗后,这名干部力邀他到位于汤阴的新四军军校当教员。在随后的近一年时间里,鲍养玉在新四军军校里给众多青年学生和新四军官兵当起了先生。
1946年夏天,回部队不久的鲍养玉跟随上级起义。之后因为是军官,他被送至安阳林县的军官收容所学习。几个月后,结束学习的鲍养玉在收容所当了一段时间的教员。洛阳解放后,鲍养玉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偃师首阳山。
听说家乡回来了一位老兵,公安局工作人员找到鲍养玉,表达了想聘请他为县公安局“外调”(类似侦查员,但没有执法权,也不在编)的意愿。鲍养玉二话没说,便接下这份工作,一干就是20年。
“当时,县公安局要给我每月发7块钱工资,我没要。”鲍养玉说,当时,他只是想为人民做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