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优秀作文»写作指导»作文教学»创设情境实现合作探究新理念

创设情境实现合作探究新理念

2005-6-21 字数:6120收藏此页到都市网摘  内容摘要: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个性化的过程,学习的途径是各方面的,包括在生活中、实践中的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兴趣,通过创设学习、生活、活动、开放的情景,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激发合作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个性化的过程,学习的途径是各方面的,包括在生活中、实践中的学习。由于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兴趣,推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知识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所谓合作探究是把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在小组或互联网或虚拟互联网的条件下,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面对面的互动,对共同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合作探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表现出与传统教育观不同的崭新的教育理念,新颖独特,时代感强,强调师生交往互动,转变学习方式,由传统的个体学习为合作发展学习,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是新课程、新教材赋予教师的新重任。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对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使课堂教学健康、和谐、有序高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    教学时,笔者注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与训练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境生情,分散教学难点。利用活泼可爱的动画形象,声画并茂等效果,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催化启动学生的内驱力系统,燃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火花,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意识。    如:笔者在执教一册数学《比多少》一课时,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猴子摘桃子、松鼠摘野果、小猫钓鱼等课件展示,给人耳目一新。老师借助平时收集来的图片资料和从网络上下载的有关动画图像、文本等信息,制作成课件,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花果山、松树林、小河边,使学生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知道了求相差数的方法。    又如,在学习《找规律》一课时,老师播放"新年好"歌曲。问学生,听了这首歌,你们想到了什么?接着投影出示主题画——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教室里有规律的彩旗、花朵和灯,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找出事物变化规律,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创设情境,激起导入,课堂气氛被渲染起来了,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轻松、生动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合作探究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用心去感悟、去积累、去体会、去探究。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合作探究的兴趣    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强调,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生活空间。也就是说,要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而不是在学习中生活。教师要教生活中的数学,但生活中的数学应该是学生的,而不是教师的。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生活代替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替学生的生活经验。正如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在学习两数相差多少应用题时,笔者联系生活实际对这样一道应用题进行了如下之设计:"张大妈养了6头小猪,4头大猪。小猪比大猪多几头?"指名学生读题,提出问题: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小猪的头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一让学生独立思考,为小组交流作好准备;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使每位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三让同学代表小组交流。此时老师用线段图作补给,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发现这道题是小猪与大猪比,小猪多。小猪的头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大猪同样多,另一部分比大猪多的部分。要求相差多少头,是从6头里面去掉和大猪同样多的4头,就是小猪比大猪多的头数,即6-4=2头。作为农村孩子小猪是经常见到的,再熟悉也不过了。在教学中,又加上顺口溜:"要想比多少,先把大数找,去掉同样多,多几就知道"作辅助教学。因而学生学得十分轻松、愉快。    陶行行先生认为创造教育,就是"以社会为学校"、"学校和社会打成一片",我们要把学校与社会的那堵"各人心中的墙,各人把他的感情、态度从以前传统教育那边改变过来,解放出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切实让学生体验教学价值。笔者让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模仿顾客到文具店去购物,学会挑选实物,学习"找回""付钱"等知识。     并请学生想一想,算一算下表:    ①1元钱可以买上表中的哪些学习用品?    ②小明正好把1元1角钱用完了,你猜小明可能买了哪些学习用品?    独立尝试,自主探索,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说一说,做一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或理解来分析解答;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深化了对问题本质的理解。这样组织既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平等的氛围,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反思的空间,还给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探索精神、合作意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呈现不是直接的、单一的,而是复杂多变的,要解决问题,不是靠别人给你提供现有的信息,而是你自己去寻求筛选。所以,丰富的情境给我们提供的信息量就比较大,学生走出课堂,以开放的心态在有序观察时主动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解决问题。    三、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利用多种感觉的协调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笔者在教学"直线与线段的认识"一课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让学生在自己的纸头上画,教师巡视后请学生汇报,有说是二条、三条……三十条等,得到了"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的结论。当老师出示"——"并在左右两端不断加长时,问学生还可以吗?结合线段知识让学生小组探究,从中学生发现,"直线可以无限延长,量不出长度;而线段不能无限延长,能量出长度。"为理解线段的意义,随后让学生从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拿出"五角星"贴在教室里表示"线段"的实物上,巩固线段知识。整堂课每一位学生始终参与学习,参与探究,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提高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笔者在组织学习"位置"一课时,设计了与小动物合作找座位的游戏。    1、寻找新位置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上有座位号),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    生:同桌相互说一说,小动物背上的座位号,帮助找一找。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精神。    2、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    生:①学生将自己所在的位置说给小组同学听。    ②学生将自己所在的位置说给全班同学听。    在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时,老师问: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的关系呢?    生:小组交流探究    生:左右同学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又如在认识了四种形体之后,深入探究各种形体的特征。在小组里,让学生各自摸一摸物体,各自说一说每个形体有什么特点。    如:长方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