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的内涵及课堂教学特征
★“口语交际”的内涵及课堂教学特征 四川省教科所 许双全 小语修订版《大纲》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人教社小语教材也从第一册开始,把原“基础训练”中“听话?说话”的内容独立出来,修改为“口语交际”,作为一大部分教学内容安排。这当然不只是名称的改变,而是体现了对此在认识上的发展和要求上的提高,具有更深广的涵义。 首先,是社会需求的变化引起了对口语交际能力重要性认识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实施,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开放、自由竞争的态势。人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与劳动技术,交流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乃至自由择业、事业竞争、开展多样文化生活等,都具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渠道与机会,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活跃和频繁起来。由此,口头语言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更经常地担负起了每个人社会交际的效率甚至成败的重任,显得更为重要。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为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语文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其次,是社会口语交际实际的需求对口语能力训练的要求有所提高。以前小语教学中“听话?说话”训练的要求仅为“听别人讲话要专心,能理解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养成边听边想和先想后说的习惯。听话、说话要注意文明礼貌”,这是一种内容较为单纯、固定,可以听后慢慢回味理解和说前从容组织语言,单方面活动的听说能力训练。修订版《大纲》根据社会口语交际实际的需求,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不仅包括“听话?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还提出了“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等要求。并且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教学还包括针对交际环境、对象、情态和交流目的、内容、重点以及变化情况,应有的听说态度、神情等待人处事能力的培养,以及迅速、准确理解别人的意思,敏捷地思考,临场快速组织语言清楚巧妙表达自己的意思等灵活、机智的思维能力和口语感悟、表达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这是一种内容丰富多样且多变,思维、表达灵活、机智,双向或多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其要求显然有较大的扩展与提高。 据此,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应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社会交际实际,着力培养切实的基础口语交际能力,着眼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首先,要体现出切实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所谓切实性,就是要选择学生学习、生活交际中共同熟悉、急需又有趣的内容教学,比如:家庭生活交流,学习体会交流,课外阅读交流,手工、游戏介绍,对喜好的动物、植物的情感的交流等,使学生有话可说,愿意交流,满足日常学习、生活交际需要;所谓基础性,就是教学内容能体现学生的基本生活,所需交际语言符合学生口语基础,通过训练,规范学生口头语言,培养其基础口语交际能力和基本正确的交际态度与语言习惯;所谓发展性,就是还要兼顾学生今后社会交际需要,适当选择一点社会生活交际必要的内容,例如:模拟择业时根据职业要求介绍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特长,模拟营销活动中揣摩顾客心理介绍商品性能、特点,以及文化学习、社会生活问题辩论、采访、交涉和看病、买东西、接待客人等,训练学生社会口语交际的初步能力,以利今后的发展。其次,还要具有可交流性,适当避免那些内容单一、确定的“看图说话”式或简单是非关系的内容,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思考与表达,体现出交流的价值,激发起交流的兴趣,保证训练实效。 2.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和谐民主的氛围则是大胆进行口语交流的前提。所以,教学中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欲望,自由无拘无束地参与。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3.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这是口语交际训练不同于以往听话或说话训练的一个显著特征。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往来交换思想、看法、意见,交流经验、成果、情感,或者买卖东西,寻求帮助,交涉事情等待人处事的活动,必须要有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因此,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要有双重的角色意识,注意角色的转换。除指导点拨时,师生之间构成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像日常社会口语交际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才能体现出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切实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口语交际实践量大、面广。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较强的能力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锻炼、体会才能习得。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因此,教学中要安排大量时间,并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间,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味,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深刻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条理性、机敏性,获得真知,增强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 5.教师指导切实、精当。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少,口语能力较弱,无论口语交际的内容、方式和语言形式都较生疏,也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因此,教师的指导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努力调动学生生活与语言积累,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提示、补充或指导搜集一些有关知识等交际内容方面的材料和语言材料;如以游戏为交际内容补充、搜集一些游戏方式方法材料,以讲礼貌为交际内容提示一些礼貌语言材料等;二是对语言规范、听说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等进行精当指点。要注意的是:口语交际教学着重于能力培养,加之小学生对枯燥、干瘪的口语交际知识与方法也缺乏兴趣与敏感,教师指导的重点与方式,不是讲授大量系统的有关知识与方法,而是在学生饶有兴趣的口语交际活动实践中。在学生最需要时,相机切实、精当地提示有关知识,点拨语言表达、听说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上的偏差,使之受到正确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实际口语交际的能力。 总之,如能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体现上述特征,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形成基础的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又能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如在阅读教学中抓好朗读、背诵、复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讨论交流训练,培养语感、积累语言、锻炼口语表达和提高思维能力与认识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搜集作文素材、调动语言积累以及应用、发展语言等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口语交际内容材料和组织语言妥当表达的能力,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能得到迅速提高,真正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