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一是提高农产品食用安全和质量,改善人们膳食结构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营养知识的普及,人们对饮食的安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农产品正逐步取代传农产品,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必需品。
二是满足市场供求的需要,地处川中丘陵地区,在这14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04万人民,其中城镇人口达30万,(含县外来射流动人口年均5万以上)以及80余万的农村人口中有50%在市场上购买蔬菜及禽肉产品。全县现有蔬菜种植面积不足40000亩,县城附近不足8000亩,总产量7.9万吨,直接供食用的人均年拥有量不足400千克,城镇居民消费量133千克/年,每年从县外调入大量的蔬菜,需求缺口约2万吨。
三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今年二月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当前在农村推进“三个转变”要抓几个重点: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产业率,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因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县大自然农业开发公司积极响应全省丘区会议精神,努力谋求自身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是前提,企业化生产是方向,市场化营销增效益,科学化武装是出路。
四是大自然公司谋求发展的需要。
2、可行性
一是生产环境条件具备。省农业厅和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公司生产地环境设施实地测试认为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条件。
二是公司初具规模。公司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及经营管理的经验和职工队伍;产品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发展潜力。
三是有坚强的技术支撑。公司与省农科院和川农大等科研院所保持着密切关系。
四是效益良好。除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可安置就业人员
名,带动农户户,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化发挥一定作用,为改善城郊环境景观也大有益处。
第三章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及生产规模选择
一、需求预测
1、无公害农牧产品在全国的产量比重不足20%,品种数量比重不足30%,但随着无菌育种、无土栽培、大棚温室种植、渗灌滴灌、病虫害生物防治、转基因繁殖、多元杂交繁殖等等无毒害种养殖技术的创新应用,随着人们对新种养技术生产及加工产品的了解,无公害的农牧产口已普遍被人们作为消费的上品。
2、我县市场上无公害农牧产品数量很少,且多是由外地进入的,主要是供应大型餐馆,平常百姓因其价格高、品种少、选择性低,未被普遍接受,尚未占据一定的市场规模。
3、作为食品,“无公害”是一种基本要求。但目前市场上的农产品,如蔬菜,要么有农药残留,要么是亚硝酸盐超标,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隐患。党和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在全国大、中城市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因此,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4、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饮食结构、营养知识的不断改善,无公害食品将逐步取代传统蔬菜。
二、生产规模选择
按全县百万人需菜量万吨,现有产量万吨,缺口万吨,第一期扩建亩无公害生产基地;取代传统菜品50%计,第二期扩建亩;进入邻县市场;第三期扩建亩,总计扩建亩。据此拟建棚房平方米,购加工设备、检测仪器台套。
第四章加工工艺方案及选址
一、经营管理模式:在城南王爷庙村现有5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种植为基础,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产、学、研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管理方式。
种苗以公司大棚温室为龙头研究、试种,带动基地农户大面积种植。
生产加工以公司统一用专用设备仪器清洗、分癣包装、储运。
销售实行“优质优价的订单农业”向各大超市、餐馆及集镇市场供货。
二、加工工艺
1、种植:按无公害生产条件栽培,大棚温室无土种植反季鲜菜,逐步引用无土栽培技术。
2、清洗:择除残次枝叶、根须、皮壳,清洗泥淖和残留农肥、农药,削除病虫害疵点,以净菜上市,减少运输量和城镇生活垃圾。
3、分选:按蔬菜的部位、体形大孝色泽、质量进行分送,以实现优质优价。
4、包装:按市场货架要求,发挥包装蔬菜平衡淡旺季供需矛盾的作用,便利消费者冷藏,经销商储运,提供农产品档次。
5、储运:采取预冷、速冻、罐藏等设备处理加工,为市场提供新鲜蔬菜。
三、选址:
1、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及地貌: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涪江中游,位于东经105°10’-105°39’,北纬30°40’~31°10’之间,东邻盐亭、西充县,南接蓬溪,大英县,西北与三台、盐亭县相连。县境南北长58.3公里,东西宽47公里,海拔299米至674.4米,幅员面积1497平方公里,地形北高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低山区占17%,丘陵地区占73%,河谷地貌占10%。项目所在地场地标高在300m左右,地貌形态较简单。
(2)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充足,热量适宜,多年平均降水量931mm左右、气温17.2℃、湿度79.7%、无霜期285天。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a、项目地址位于县城南,场地标高300m,地形平坦,交通方便。b、场地地层及岩土结构特征: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耕植土,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堆积的粉土、粉细砂、细砂、碎石土层。
(2)水文地质条件。涪江
、梓江流迳县境内,形成丰富水能资源。耕地保灌率达80%,自流灌溉率为60%,项目所在地自流灌溉率为100%。场地地下水位在一级阶地区主要存在于砂卵石层中受雨水和地表水体影响较大。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3)地震:根据国家标准gb18306-xx《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圈定遂宁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该地区基本烈度为vi度。
3、选址方案
大自然农业开发公司在县城南王爷庙村现有的50亩选定无公害蔬菜基地,该地区具有距县城三公里,位于遂绵省道公路近侧的区位优势。
第五章公共设施情况
供水条件:本工程供水由县城自来水厂和前锋渠排灌干渠解决。能满足本工程供水需要。
供电条件:县供电条件优越,境内中、小型水电站8座,电力装机9万千瓦时。本工程由城市供电系统供电。
供气条件:县已开发浅层油气井5口,民用天然气实现自给。城南区已敷设有市政天然气输气管线,供气系统也由县宏源燃气公司提供。
排水条件:工程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经收集就近直接排入城市雨水管网。污水收集经专用设施处理达标后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由城市污水处理厂再次处理后达标排放。
交通条件:全县公路四通八达,县、乡(镇)、村、社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通车里程达1028公里,出县通道全部黑色化,绵渝路北段已改建成高等级公路并与成南高速路相连。9条公共交通路线从城市中心辐射四方。
通信条件:县内国际直拨、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现代化通讯遍布城乡,畅达全国和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信条件十分优越。邮政业务全面开通。
综上所述,本项目投资环境良好,建设条件具备。
第六章环境评价及保护措施
一、根据县环保部门要求,本项目执行下列环境标准。
1、废水:污染物执行gb8976-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cod100mg/l、bod520mg/l、nh3-n15mg/l、ph6-9、ss70mg/l。
2、废气:现有锅炉执行gwpb3-1999《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区i时段标准,新增锅炉执行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3、噪声:执行gb12348-90i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
二、本工程建设主要污染因素分析:
1、施工噪声及施工场地物料运输产生的扬尘;
2、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3、少量设备噪声;
三、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关系
1、选址环境现状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县城南,该地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温度17℃,常年葱绿,四季宜人。
2、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据经县环保部门监测数据,建设地点so2小时平均浓度0.015-0.142mg/nm3,有20%的时段超过gb3095-1996中的二级质量标准要求,主要原因是受公路交通扬尘的影响。
3、地表水: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为涪江,该河为县取水及外排废水的受纳水体。据监测数据,项目区域上游水质指标:cod1.2-1.5mg/l、bod51.1-1.4mg/l、nh3-n0.093-0.302mg/l、总磷0.012mg/l;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i-1999)中ⅲ类水域要求。
拟选建设场地周围无大污染源,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完全满足工程建设对环境的要求。
四、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施工作业,减少噪声影响;为防止扬尘对周围环境污染,工地主要车道铺垫一定厚度的砂石,并经常洒水保持路面湿润;规划好土石堆放场地,取土迹地要有妥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营运期:
废水:排水采取雨污分流制。雨水经地表水系和网收集排入规划设计的城市雨水管网。各种污水最终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再行处理排放。
废渣:生活垃圾采取袋装方式进行收集,并及时清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常
噪声:对少量产噪设备,均进行隔离,墙体尽量采用消声减噪材料。
五、预期效果评价:只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按“三同时”认真落实污染治理措施,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均不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作物将有效地改善基地周围的空气环境质量及附近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第七章建设内容
第八章投资计划和资金来源
1、投资计划:项目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
2、资金来源:申请国家补助资金14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0万元,商请农业银行贷款50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460万元。
第九章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该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满足城市居民及周边地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并能合理开发农村劳力资源,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解决部分下岗人员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2、经济效益:该项目实施后,预计公司年产值可达160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55万元,税金30万元,公司贷款额投资回收期为xx年左右。
第十章综合评价
通过论证分析,县大自然农业开发公司扩大无公害蔬菜和无公害草禽家畜产品生产规模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较好,项目的实施对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将产生重要影响,对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
实现农民生活“奔小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