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寓居当涂后,与李阳冰在县署和山间时相过从,屡有聚会。他看到当时的李阳冰,是“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落华星。秀句满江国,高才 天庭。”说阳冰不仅书法有独到之处,而且所写的诗文也十分艳丽华美。为了表达对李阳冰的敬慕,他还专为李阳冰写了一篇《当涂李宰君画赞》,赞云:“天垂元精,岳降粹灵。应期命世,大贤乃生。吐奇献策,敷闻王庭。帝用休之,扬光泰清。滥觞百里,涵量八溟。缙云飞声,当涂政成。雅颂一变,江山再荣。举邑 舞,式图丹青。眉秀华盖,目朗明星,鹤矫阆凤,麟腾玉京,若揭日月,昭然运行。穷神阐化,永世作程。”这篇赞文不仅表达了李白对李阳冰怀着十分敬慕的心情,而且为李阳冰这样有谋略、有胆识、有政绩的人,在国家动乱、世道衰微的情况下,不能大显身手、施展抱负而惋惜。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李白一病不起。在病榻将自己的诗文草稿交给李阳冰,请他编辑作序。后来李阳冰将其诗文辑成《草堂集》十卷,并为之作《序》。阳冰在《序》中说他“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俾予为序”。这是说李阳冰在“临当挂冠”正要罢职的情况下,还为李白编了集子,写了序言。他在序言中除对李白的家世、生平、思想、性格、交游等情况作了扼要记述外,同时对李白的著述情况和诗文成就作了高度评价。他称李白是“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李阳冰以篆书为己任,始学李斯《峄山碑》,承玉筋笔法,然在体势上变其法。线条上变平整为婉曲流动,显得婀娜多姿。《金壶记》称“阳冰尤精书学,豪骏墨劲,当时人谓曰笔虎。”张旭的笔法也曾得到李阳冰的传授。暮年所篆,笔法愈见淳劲。自称:“ 斯翁(李斯)之后, 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道也。”康有为《广艺舟双辑》称其为:“以瘦劲取胜,若《谦卦铭》,益形怯薄,破坏古法极矣。”
当时颜真卿所书之碑,必请李阳冰用篆书题额,可见其篆书影响的深远。大诗人李白有诗云:“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说明李阳冰的篆书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清代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也称,篆自秦汉而後,推李阳冰为第一手,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李阳冰所书的石刻很多。其中如浙江缙云的《城隍庙记》、福州乌石山的《般若台题记》、广西桂林的《舜庙碑》、湖北武昌的《怡亭铭》、陕西西安的《颜帷贞庙碑额》等。尤其安徽芜湖十二中学校园的《谦卦碑》,是李阳冰在任当涂县令期间,应友人之请所书而刻于石的。此碑为篆书,气势犀利,风骨遒劲,笔法雄健。唐时散落民间,明初芜湖王氏于当涂城内获得,将碑转至芜湖秘藏家中。至明嘉靖四年(1525),始由芜湖关监督张大用从王氏家中移立于学官,并为之题跋云:“阳冰篆书祖秦相斯,而笔力过之,舒元舆辈论之详矣。是刻藏芜湖王氏,国初得之当涂县治,风骨雅健,卓越有古意。”可惜这“题跋”碑石在“文革”动乱中毁坏无存,而《谦卦碑》至今仍存。
作品
《三坟记》,唐大历二年(767年)刻。李季卿撰,李阳冰书。《三坟记》为李阳冰代表作。在唐代篆书中,李阳冰是成就最高的。谓之“铁线描。”《三坟记碑》承李斯《峄山碑》玉筋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修长,线条遒劲平整,笔画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光滑洁净,婉曲翩然。
清孙承泽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今观《三坟记》,运笔命格,矩法森森,诚不易及。然予曾于陆探微所画《金滕图》后见阳冰手书,遒劲中逸致翩然,又非石刻所能及也。”清康有为认为《三坟记》以“瘦劲取胜”。当代书法家王南溟先生曾撰文评介李阳冰的小篆:“线条或如垂柳之摇曳,或如流云之舒卷,洋溢著一种抒情的气息,代表著小篆书法在唐代复兴的文采风流。”传世刻帖有《三坟记》、《城隍庙碑》、《谦卦铭》、《怡亭铭》、《般若台题名》、《吴季札墓志》等,均为后世翻刻本。
石刻书法
李阳冰性喜刻石,颜真卿所书之碑多请他篆额。他的著名书作有《三坟记》、《怡亭铭并序》、《城隍庙碑》、《易谦卦》、《滑台新驿记》等。其中《易谦卦》笔法尤为瘦健。清代王漱《竹云题跋》称它:“运笔如蚕吐丝,骨力如绵裹铁。”▲